分子影像第2版

时间:2022-05-28 05:54:10

分子影像第2版

分子影像是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进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一系列新兴技术对研究机体代谢、疾病发展、生化信号转导都很有助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于2003年代获得诺贝尔奖。下村修等3人因上世纪60年代初发现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发光机制而获得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2005年兴起的光遗传学也是诺贝尔奖级别的进展。这些技术对生物医学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书共有8章,每章4-9小节不等。1.导论;1.1 生物医学:发病机制研究;1.2 药物研发过程;1.3 生物医学:诊断与治疗;1.4 小结;2.影像技术;2.1 X线断层扫描;2.2 核磁共振成像;2.3 核子成像:γ计数、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2.4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2.5 光子成像;2.6 超声成像;2.7 光声成像;2.8技术交叉;2.9 总结。3.分子报告系统;3.1 X线造影剂;3.2 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3.3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中用到的放射性同位素;3.4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用到的放射性同位素;3.5 光学探针:荧光和生物发光探针。3.6 超声造影剂。3.7 总结。4.分子影像探针设计;4.1 靶点特异性探针设计;4.2 探针输送、透过细胞;4.3 探针光信号放大;4.4 生理性放大;4.5 总结。第二部分,含第5-8章:5.药物影像。5.1 药物体内分布和药代动力学;5.2 受体容受性研究;5.3 总结。6.基因表达影像;6.1 转录过程可视化:寡核苷酸标记探针靶向到mRNA;6.2 受体特异性配体的靶向成像;6.3 报告基因;6.4 总结。7.基因产物功能的影像学研究;7.1 信号转导通路成像;7.2 凋亡;7.3 低氧信号成像研究;7.4 受体激活的代谢与生理反应;7.5 总结。8.细胞迁移监测;8.1 简介;8.2 炎症细胞;8.3 干细胞和生殖系细胞;8.4 对肿瘤细胞的标记;8.5 感染性疾病及对病原体的基因标记;8.6 总结。附录。

Markus Rudin是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核磁共振成像和荧光成像技术,致力于开发非侵入式成像技术来研究生物组织的结构、生理活性和代谢情况。

本书适合影像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学等领域的科学家和研究生。

魏玉保,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上一篇:口腔粘膜病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评价 下一篇:量子世界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