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导中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5-28 05:24:16

关于引导中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思考与实践

引言:

一、阅读教学的尴尬境地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名言。每当读到这样美妙的句子,我的内心便禁不住无限感慨,无比惭愧。这些年来,自己完全是在对大好光阴的肆意挥霍中度过的。尤其是近年来,愈加感到自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因学养不足而力不从心,于是便痛下决心,埋头苦读。边读边悟,边读边教。并悉心总结心得体会,以此与学生共享,以免学生们重蹈我的覆辙。

如果说孩子们是未经雕琢的五彩斑斓的鹅卵石,那么教师和经典书籍就是那让“石”臻于完美的“水”,而阅读行为就是水的灵动、水的“载歌载舞”,因为水的天长日久的轻盈的抚摩,能把粗糙的石头浸润成晶莹剔透的“鹅卵石”。

忍观现今各中小学的阅读教学现状,不由得让人感到忧虑,总体来说可用两个词概括:无趣和贫乏。大家从下面刘国正先生的这段话中可见一斑:“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现在有一种现象,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孰不知,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应试”使语文学习变得沉重无趣,空洞乏味,与语文教学目标渐行渐远。轻视课外阅读,致使学生拘囿于狭小的教材天地,坐井观天,患上精神贫血症;致使教师围着应试指挥棒转,舍本求末,患上教学焦虑症。张志公早就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一点,“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古人一直强调多读,他们认为只有多读,才能善写。他们不主张狭窄,主张广博。”值得庆幸的是,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语文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新课程计划的实施已经从某些程度上开始扭转这种局面,但这肯定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怎样才能做得既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获得良好的效果呢?

二、“自由选择”是学生的心声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图书馆学家索尔·柯恩堡就预言,不用多久,读书将不再是取得信息的主要形式。而今,他的预言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应验了。当今世界,是个极度喧嚣和浮躁的世界。人在这种环境中一旦迷失了自我,就很难静下心来读书了。尤其是那些背负着升学压力的莘莘学子们。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为广大学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还要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选择好恰当的阅读材料。因为一篇好文章、一部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从课外阅读的意义上说,正确的选择是成功的一半。

随着文化传媒事业的蓬勃发展,可供阅读的材料信息铺天盖地般涌来,往往搞得人昏头转向,置身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无从选择。正因为如此,全国各大出版社纷纷推出了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恰如雪中送碳,给踌躇不前的广大师生点亮了一盏明灯。

但是,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决定了每位学生的选择是不同的。这与学生的气质、性格、年龄、兴趣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需要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笔者认为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应以学生的心里需求为准绳。以“他的最爱”作为取舍的标准。当然教师也应该在价值取向上给予学生帮助。因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对于某些思想低俗的读物缺乏判断和抵制能力。

三、“载歌载舞”,雕琢完美

著名作家余华的成功经历,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做你最想做的事,读你最爱读的书。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余华的选择是极为自由的,从偏远小镇上一名普通的牙医到闻名世界的作家,凭的正是这种自由的选择和为之不懈的努力。

每一位教师的手里,都有可能攥着好几根“未来大作家的根苗”,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弄潮者,引领着“载歌载舞”的水,去抚摩天然状态下的一块块“鹅卵石”。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1.选刊为伴

《读者》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人文性较强,精品文章多,富有生活哲理。适合各阶层的人阅读。我一直坚持订阅《读者》,且时常拿到教室读给学生听,奇怪的是,没过多久学生的课桌上到处都能看到《读者》的身影。这就是说好的书籍是不用强制订阅的,她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此外我还鼓励学生订阅《青年文摘》《男生女生》《中国青年》等,利用早自习时间,让同学们自己阅读。有时为了节省钱,还动员学生去旧书摊大量购买过期的文学杂志。学生们竟然也乐此不疲地一直坚持了下来,并从中收益匪浅。

2.与文学大师相爱

是那些令人敬畏的大师们,创造出了一部部不朽的光辉著作。他们的作品世代为人称颂。这些中外名著名篇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学精品得学生们去用心细细品读。我常鼓励学生买或借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潜心阅读,加深对作家的感情,并写出自己的体会。喜欢海明威的,就诚心诚意地去爱他的《老人与海》,去读《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3.倾情新课标必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和基本理念都作了新的调整,同时对语文学科的目标也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人民文学出版社“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书目最全、版本完善、注释详尽、译文精准、方便阅读,其中的书目不仅书是名著,同时译本亦是名家名译。《堂吉诃德》是著名作家杨绛先生以“十年磨一剑”的功夫译成的世界文学名著,堪称名著名译;《巴黎圣母院》的译者是已故著名诗人陈敬容先生,陈敬容先生早在40年代就翻译出版了该书,30年后,她对原译文反复修改,重新加工,前后花费了数10年的工夫,是一个非常可靠的译本。朱生豪先生的译本《哈姆莱特》,在中国文坛和剧坛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译本精妙绝伦。

4.每人推荐一篇美文

有好东西,大家要一起分享,当你读到了一篇好文章一定推荐给大家,让大家一起来品味交流感想,这样收获才会更大。于是我每周轮流请一名同学给全班推荐一篇自己欣赏的好文章,印发给全班阅读,然后再请学生们畅谈阅读心得,发表批评意见。学生们特别喜欢这种阅读交流方式,积极性很高,经常是热切盼望着这节美文推荐课早日到来。效果确实不错。

5.系列专题博读强记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谈读书时,曾这样说过:“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他说的意思是读书要广博,而且不是胡乱地读,要有计划地分专题、成系列地去读,要有高瞻,像老杜所说的“读书破万卷”,方能“学富五车”。

就像文章开头所说,孩子们是未经雕琢的五彩斑斓的鹅卵石,阅读行为就是水的灵动、水的“载歌载舞”,要把粗糙的石头浸润成晶莹剔透的“鹅卵石”,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载歌载舞”式的流动。而我们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便充当了“弄潮者”的角色,只有将这“源头活水”导向石子遍地的河边,让流动的气旋轻盈地抚去糙石的蚀纹,“鹅卵石”才成其为光彩照人的“精神之石”。

上一篇:让关注的目光停留在每一个学生身上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