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被什么拖了后腿

时间:2022-05-28 02:27:01

农村教育,被什么拖了后腿

农民为什么对教育不满意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农村,落实这一要求就是要努力办好农民满意的教育。

从许多农民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城里学校转的现象看,农民对农村教育还不满意。

让我们先看看一些地方农村教育的现状。

学校:村小没有了,初中合并了,孩子念书要跑很远的路,上学下学家长都要接送。

校舍:与城里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显得有点寒酸、破败。

设备:与城里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显得有点落后、陈旧。

教育教学理念:与城里学校的新颖、先进、鲜活、多元相比,农村学校显得有点落伍、单一。

教学手段:与城里学校的新潮、时尚、多姿多彩相比,农村学校显得有点单调、乏味。

教师:名师少,学历低,无特色,人员缺,体音美计算机教师更缺,老弱病残多。

教学质量:各种竞赛成绩排名靠后,升入优质学校的人数少。

什么是农民盼望的教育

离家近。如果有可能,最好是在家门口。小学生上学不出村,能在家吃早中晚三顿饭,白天上下学不需要家长接送,晚上跟家长一起生活。初中生年龄稍大一些,自理能力强一些,但也不要翻山越岭,过桥渡河,最好做到早出晚归,早上到学校上学,晚上回家与家人团聚。

条件好。不仅校舍窗明几净,课桌凳美观结实,最好塑胶跑道、人造草坪、风雨球场,图书馆、阅览室、微机房、语音室、音乐厅等一应俱全。

设施齐全,功能先进。物理化学实验仪器、音乐器材、体育设施、美术器材、数字电视等应有尽有。

教师素质高,人数足。学校有专门的体音美计算机教师,语文、数学等教师各司其职。教师由正规师范学校毕业,水平高,能力强,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受学生欢迎。

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手段先进灵活,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充满生机和活力,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异彩纷呈。

教育教学质量高。能在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竞赛中榜上有名,评比考核不落后,统考成绩比较靠前,升入示范性学校的数量不低于平均值。

总之一句话,要把农村学校办得跟城里一样,城里有啥咱有啥,城里咋干咱咋干。

办好农村教育,存在哪些困难

农村教育的办学主体是县级政府。把农村学校办得跟城里学校一样,说实话,许多县级政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要把乡村学校建设得跟城里一样,花钱不是小数目,县级政府财力难以招架。

乡村学校点多面广,投入再多的钱,一分散开来仍是杯水车薪,难以彻底改变农村学校的面貌。

县城里的“超级”学校多是举债建设的,借债要还,利息要付,难免骑虎难下。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及学生随务工父母进城等原因,导致农村学校生源减少。也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乡下建了学校,却招不来学生,唱“空城计”,对此县级政府有顾虑。

不集中优质教育资源,不办示范性学校,招不到尖子生,中考、高考成绩落后,群众有意见,县级政府扛不住。

而在城里建设“超级”学校,能解决城里学校大班额及入学难问题,群众高兴,上级支持,政绩看得见、摸得着。这对县级政府很有诱惑力。

乡下学校表面上看教师少,但由于学生也少,如果一计算师生比,乡下学校反而教师超编,再往乡下派教师确有困难。

乡下环境艰苦,工作条件差,难出成绩,无法施展才华,进步空间有限。吸引不来好教师,更留不住好教师,城里的好教师不愿去,农村的好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调走。

通过轮流、轮岗、支教等办法,硬性抽城里的优秀教师、校长、班主任到乡下去,大多数人工作不安心,不仅影响城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而且也让城里学生、家长对此不满。

优秀教师外流的渠道、方法增多。外地学校、私立学校、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千方百计吸引优秀教师。县政府可以控制本地学校,却控制不了外地学校;县教育局可以控制本行业本系统,却控制不了其他行业其他系统。虽有心提高教师待遇,却财力有限。这些都让当地政府部门处境尴尬。

倾斜,能否做到

农民最讲实际。他们首先会看学校建设,接下来看教育教学设施,看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的水平、能力、教法,最终看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达到一定的要求,他们就满意;达不到,他们就有意见。

要办农民满意的教育,没有捷径,只能多投入,多派好教师,多配仪器设备,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不二法门。

城里学校也要钱,也要设备,也要好教师。钱从哪里筹,设备哪里来,学校怎么建,优秀教师哪里找?这些都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智慧。

倾斜,只有倾斜。在现实情况下,只有下决心对农村学校实行倾斜政策。倾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县级政府决策者的心理上还横亘着几道坎儿:

规模效益坎儿。有规模才有效益,撤校并点,集中力量建几所规模大的学校,学生多,教师多,校舍、图书、仪器设备都能得到充分利用。优秀教师集中在一起,搭班配套,更容易出成绩,而且教师高兴,学生喜欢,家长向往。如果分散到农村学校,就可能零零星星,不成规模,不配套,浪费优质教育资源。

面子政绩坎儿。办几所“超级”学校,寄宿制,超豪华,食堂、宿舍、塑胶跑道、人造草坪,显山露水,富丽堂皇,摆政绩时浓墨重彩,响当当,硬邦邦。而在农村建村小、教学点,说不出口,拿不出手。

功利速度坎儿。农村教育战线长,欠账多,要搞好农村教育需要时间,出效益显成绩更要等到若干年以后。于是,不少官员都会选择在自己的任期内,做一些立竿见影的事情,弄出点大名堂,搞一些大动静,以此引起人们的注意,显示自己的魄力,留下好的名声。而在教育上做立竿见影的事情,莫过于改变学校面貌和增加考入名牌学校的人数。要做到这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集中财力建“超级”学校,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建示范性学校。当然,这些学校一般都不会建在偏远的农村。

农民满意的教育如何办

不管怎样,国家、省、市政府要为县级政府减压、解围、引路、撑腰、壮胆、加油,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设立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开通长期服务农村教育、安心农村学校的教师的培养、招聘渠道。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下发引导资金,并要求县级政府配套。加大特岗教师招聘力度,完善免费师范生分配制度。

――必须树立正确导向,做到一个都不能少。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这比让个别孩子考上名校更重要。

――实施新一轮“普九”工程,普及免费九年义务教育。要对一些由于学校远、学校少、条件差、教师缺而造成上学贵、上学难、质量低的地方政府官员实行一票否决。

――县级政府要转换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式,顾全大局,顺势而为。

必须走出只有建“超级”学校才能提高教育质量的思维模式,树立教育公平理念,强化建好农村学校才是最大政绩的意识。

不论合校并点,还是学校布局,都要征求群众意见,绝不能只图政绩而强行推进。

应结合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合理选址,人性化布局,同步规划,一体建设,建好农村学校。

――拿出编制,拿出领导职位,提高待遇,吸引优秀校长和教师到农村工作。坚决制止农村优秀教师向城里单向流动。

――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改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理念。

事实上,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往高处走,学生往城里去,这是大势所趋。在短期内实现城乡教育完全均衡也很难做到。农民只是期盼政府努力缩小差别,而不是人为地扩大差别。

当前,一些农村学校条件确实很差,农村学生上学有很多难处。为此,我们应力求做到农民的心情就是我们的心情,解决农民的难处是我们永远的工作目标。

我相信,只要解决了农民子女入学远、入学难及入学贵的问题,只要我们一心为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农村教育的发展必将日新月异,办好农民满意的教育将不再遥远。

(责 编 子 君)

上一篇:专业成长的“定海神针” 下一篇:Module 8 · uni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