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激趣”策略

时间:2022-05-28 11:19:46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激趣”策略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活跃且感彩最多的因素,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培养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主要阵地。对课堂引导语的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情境、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激趣;策略

课堂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建立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场所,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把握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点,进而梳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改善学生“要我学”的传统局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对课堂引导语的精心设计

课堂引导语作为课堂教学有序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实践过程中其他环节能够继续进行的重要开端。课堂引导语就像一篇文章的开头,虽然篇幅较小,却能够稳定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进而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且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最终实现学生能够带着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去探索知识。因此,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课堂引导语。可通过带有故事性情节的引导语,例如在学习《生命生命》这篇文章时,笔者就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命运》,并且同时富有感情地给学生讲述了一位少女面对死亡却表现勇敢、热爱生命的故事,这时候笔者就结合作者的故事,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感

语文的教学过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一个比较特殊且复杂的思维认知过程。人类思维活动是从问题的产生作为开端的,对问题的思考是学习的原动力,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强大推动力量。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或者几个重要的“点”,即文章中的词语或者是段落等等。语文教师应当根据课堂上教学活动的变化和学生的课堂反馈来实时地寻找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切入点,进而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以便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唤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学生思维的活跃度,炒热课堂学习气氛。例如笔者在讲授《曹刿论战》这篇课文时,就着重讲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全文中的重点,以此来对学生探究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进行启发。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运用将教材内容生动形象化且图文并茂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就可以利用以课堂内容的趣味和艺术表现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例如图片、文字、视频等对教材中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和交互化的处理,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由传统的单一传授转变为视听等多感官共同发挥作用的新型课堂教学,极大地开拓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在语文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条件,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尽量拓展学生学习的思维空间,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讲授《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中第9段老少互救的壮烈场面,再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书面意思的基础上,还给学生播放了动画效果的斑羚飞渡。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基础上,笔者通过播放《蚂蚁遇火自救》和《泰坦尼克号》这两部影片,在演到特定的感染力场景时,笔者就顺势引导学生对斑羚群自我牺牲问题进行思考。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对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的革新,更容易将学生引入特定的课堂氛围当中,从而使学生受到文章的熏陶,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必然会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让语文教学面向学生生活,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走进学生的个人世界,只有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个人以及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当结合文章中的写作手法,笔者带领学生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并且进行了一些相关采访,学生反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身心愉悦且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了。

五、运用幽默化的教学语言,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其中有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晦涩难懂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准备课堂内容时要循序渐进,用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生活化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语文长期被认为是一门趣味性不大的学科,经常是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就会做其他的事情消磨时间。多数语文教育工作者对这种情况一般也是很无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研究的共同课题。笔者认为教师运用幽默化的教学形式以及在课前或者课堂中适当地运用一些幽默的段子或者故事来调节课堂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在欢乐中获取知识。同时积极性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兴趣激发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也就是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幽默化的语言也可以让学生消除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从而在心理上就会喜欢这门学科,进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也就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六、组织开展多样化竞赛性质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

中学阶段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发育的重要时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基于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为了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更好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去,笔者经常组织开展一些小型的比赛,本学期笔者就在所教的班级组织了一场语文擂台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办黑板报,板报的内容包括演讲比赛、作文比赛和书写比赛,经过比赛后选出成绩优异的学生,并且设立多个进步奖,每次都进行成绩的累加。这样再选出比赛总成绩最好的学生和小组,并且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在这次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且比赛竞争激烈,许多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也表现得很优秀,充分地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最终实现对全体学生学习兴趣的深入激发。

总之,兴趣虽然不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智力因素,但却是学好语文这门学科的先决性条件。因此,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就会使语文的教学质量在根本上得到提升。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和对中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才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仁树.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趣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

[2]张琳.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之我见[J].文理导航:中旬,2011(06).

[3]林珠香.中职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语文学刊,2010(14).

[4]黄艳.语文课堂激趣法举隅[J].文学教育:下,2008(10).

[5]张国宏.语文课堂激趣管窥[J].中学教学参考,2011(19).

上一篇:高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 下一篇: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