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品的双重属性谈收藏

时间:2022-05-28 04:15:37

从艺术品的双重属性谈收藏

当今媒体对艺术品市场的报道往往是那些几千万、上亿、几亿的成交天价。艺术品收藏就是在这样一种“神话”般的投资热中繁荣起来的。再加上电视“鉴宝”类节目的渲染,大有盛世全民搞收藏的趋势。的确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今天,贷币贬值、物价飞涨、股市低迷、楼市受控也让艺术品投资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艺术品收藏成了很好的投资渠道。然而把艺术品收藏仅仅当成投资渠道那会进入另一条歧途。仅仅为收益而进行艺术品收藏,不注重艺术品的精神内涵的品味和把玩,就算有了很大的经济回报那也只一个过客,称不上收藏家。收藏者首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水平,这对于艺术收藏行为会起决定性作用。

艺术品收藏是专业性很强的一种投资渠道,并且是有别于证券、股市、楼市等其它投资方式的。可以说投资股市、楼市赚钱是唯一的目标途径。而艺术品投资与收藏,保值增值不是唯一的目标方向。艺术品收藏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文化、一种高雅的精神行为。古人认为:富贵近俗,贫贱近雅,雅中带俗方能处世,俗中带雅可以资生。这话对于收藏,恰好适用。这也体现了艺术品在商业环境下具有的双重属性,即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艺术在本质上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艺术是人类认识和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它以潜移默化作用于人们心灵的审美功用,给予人们独特的精神愉悦,这不是物质的方式可以代替的。艺术品的物质属性是指艺术品的存在形式,它以物理空间和时间的占有为表现形态,任何一种艺术品的构成首先是物质的,艺术品的物质属性或物质形式,是艺术品进入市场交换的依凭。艺术品消费首先购买的是艺术品的物质形式,买回一幅艺术品原作,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那消费的仅仅是艺术品的物质属性部分,你拥有的只是它的物质形态的所有权、它的存在形式,消费不了其的精神层面上的内容。一般的艺术品收藏者只是期待物质形态的作品其价值的上升,而不能品味其艺术本质的内容。就好像一个不懂音乐的人,买回一盒磁带只是占有了磁带的物质上使用权,播出来的音乐能不能陶治其情操是另外一码事。如果懂得艺术品精神属性的重要性,出于收藏目的而买进艺术品,拥有的不仅仅是艺术品的物质形态,更重要的是可以消费其精神属性,可以陶治情操、愉悦心身。我们在消费其它物质产品时可能是有限的消费享受,有的还只是一次性消费。而收藏一件艺术品,却可以获得一种“子子孙孙永悦之”的永久性消费。只有把握好了艺术品的双重属性才能在这雅与俗中真正受益。

目前艺术品收藏在一般公众眼中完全等同于投资,如天津文交所的艺术资产包份额交易把艺术品市场与股市同化了,类证券化的结果是扭曲了艺术品收藏的本质,文交所的艺术资产包在完全脱离艺术品正当价值后,其带来的风险与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导致了政策层面上的清理整顿。这说明艺术品交易金融化有悖于艺术品收藏的双重属性,另外艺术品实体交易市场中很多人还是以纯投资心态来对待艺术品收藏,还是注重其物质属性,这其中也会带来很多弊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把艺术品投资做为赚钱手段忽略其精神属性,在没有做好文化艺术方面的基本准备,没有真正体会到艺术品收藏其艺术审美的价值时,盲目跟进,买了很多赝品及伪品的大有人在;铤而走险导致倾家荡产的也有。以一个艺术的门外汉身份去与艺术作伪高手来比,谁胜谁负还要说吗!2012年7月底四川岁月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推出的 “艺术品保值回购计划”将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理财结合起来。打出了不懂艺术也能进行艺术品投资的新方法。该计划规定,投资者在购买艺术品若干年后,投资者的艺术品想变现时,如果市场价位还没有升值到期望值,收藏者可以选择将作品卖回给原文化公司,收回本金的同时,还可以获得较高的额外收益。这对于不少想要尝试艺术品投资的“圈外人”来说,可以充分保障他的投资安全,的确有一定的吸引力。中国的艺术品投资有一个短板,艺术品不能够完全自由在银行进行抵押,只有个别银行开展了这种业务,但还是不能够很好执行,这是因为艺术品真伪问题和艺术品交易信息不完善导致的。因而艺术品投资者要对现时有一定难度。这个保值回购的制度在执行方面,主要是要看公司的实力,如果没有很强的实力对现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四川这家公司在几年后真的有这种实力对现吗!这可能也会是个疑问!就算这家公司能够实现承诺,这种方式还是以艺术品的增值为目的,没有正确引导进入艺术品的精神属性的层面。这种制度只强调其纯投资的一面,即物质属性。而艺术品与其它投资形式就是精神属性,而这种方式完全把艺术品投资与金融市场投资同化了。艺术原作的审美消费作用是核心,但大部分投资者没有把艺术审美方面的消费所得计算进去。艺术品市场如果只是引导大家“一切向钱看”是不能保证其健康发展的。中国近四十年改革开放在经济上取得了辉煌成绩,老百姓有了一定的闲钱,也开始注重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正确的艺术品消费观念可以把艺术品“投资”行为逐步引导到艺术品“收藏”的轨道上来。一个国家艺术市场的真正兴盛发展,是只有当其经济与文化艺术都有了相当水平的发展,才能真正繁荣。只有公众的艺术素质与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以后,艺术市场才可能真正健康发展与成熟起来。

当然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艺术教育的深入普及,国家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在盛世的当下正确引导艺术品收藏方向,认识艺术品收藏的双重属性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收藏者应该有自己对艺术思考的立场,有自己对艺术品的认识与喜爱,要有对艺术收藏的自己的原则,自己的收藏线索、收藏主题。真正把握住了艺术品的双重属性后就会建立起自己的收藏自主意识。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市场明星和大艺术家,更应该多多发现有发展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关注那些以艺术为使命,不会因为各种因素而放弃艺术的人。当然发现其真正的艺术创造力是关键。因为艺术创作是纯粹的精神投入,不可能当做一种投机,时机好就画画,时机不好就转行做其他的。所以发现好的艺术家本身就需要很高的专业眼光。现在很多收藏者会盲目跟风收进那些艺术市场明星的作品,如果是真正出于自己的研究与喜爱,只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那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是纯粹因为收藏这类作品好像更容易得到经济回报,其物质属性的光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这种艺术投机性的行为也会带来隐性风险。这种投资行为也进一步证明了这类收藏者在艺术专业素质上不自信和对艺术了解的不深入。

艺术品收藏是一个在学习中收藏,在收藏中学习的过程。我们收藏的不仅仅是有形资产的增值,也是无形资产的增值,更是自己精神升华的生活方式。我们消费的不仅仅是艺术品的物质属性,更重要的是消费艺术品的内在精神价值,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品收藏。我认为艺术收藏是从作品中吸取精神力量的过程,在收藏的时候是个研究的过程,在收藏的过程当中是艺术再发现的过程,所以收藏的一大乐趣是发现。如果看那些出乎意料十分有创造性的展览,艺术家能够给你带来新的刺激,带来新的思考,新的对社会认知的视野与角度。你会为艺术家的创造力而感动的话,收藏的意义和幸福感会随之而来。真正的收藏是要热爱艺术,不要仅仅是为了赚钱或者当成一种投资。当然如果你的眼光和研究让你收藏到一些今后能够增值的艺术品,你成就感会更高。你也可以从中获取经济上回报,这当然是天大的好事。所以关注年轻的艺术家,特别是关注不成名但有创造性的艺术家,恰恰是收藏家的责任。因为收藏家是有思想、有眼光、有很高精神素养和社会责任的人。达到那种理想的收藏家的境界,便拥有了艺术品的真正双重属性。

上一篇:我从湖南来 下一篇:动画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