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谁之“大限”

时间:2022-05-28 03:15:07

在剩下一个多月时间里,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游戏将决定谁将继续前行,谁将成为历史

本刊记者 历志钢

“现在(重组)进行得不是很乐观。”珠海市商业银行一位高管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这家曾遭到监管当局警告的城商行,面对将于年底到来的“大限”仍一筹莫展。

根据中国加入WTO协议,到今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将全面开放。经过了长达五年的准备期后,中国银行业迎来“答辩”时刻。在参加“答辩”的金融机构中,122家城商行数目虽众,却声音微弱。当大中型银行都陆续卸掉包袱、轻装上阵的时候,不少城商行却面临着严重挑战。

“他们是中国银行业目前的软肋之一。”一位中国银监会中层官员说。

“第六类行”困境

珠海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6年12月,根据《2005-2006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截至2005年9月,其不良贷款率高达53%,属于122家城市商业银行中的“第六类行”(参见图表:城商行六级分类)。

在今年底消灭“第六类行”,是银监会业已宣示的政策目标。今年6月举行的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工作会议上,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表示,将继续推进城商行风险处置工作,对于实施政策支持仍无法达标的银行将考虑实施关闭。

《财经》在珠海采访获知:为了避免被关闭的命运,珠海市商业银行今年上半年就开始与多方谈判。国家开发银行一度准备曲折注资入主,但这一计划在财政部的反对下终告夭折。

此后,珠海市商业银行和当地政府曾表示,“不管是什么方式”,无论是收购兼并还是增资扩股,只要能让基本状况好转,都可以谈。但至今尚无一个投资者进入实质性的谈判阶段。

“想办法归想办法,但没有切实推动这个事情的方案。”一位珠商行高管告诉记者。

有意向者并不是没有,“其实不少人都想收购它。”一位知情人士介绍,关键性的障碍,是巨额不良资产的化解方案阙如。

为了解决珠海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珠海市政府曾有预案,向省政府借钱,按一定比例置换不良资产。但国家开发银行退出后,这一预案就此搁置,目前该行还在等待新的合作可能。

对于珠海市商业银行来说,如果不能达到银监会的要求,前景不容乐观。此前已有类似案例,汕头市商业银行于2002年停业整顿,佛山市商业银行因亏损累累?003年被兴业银行收编。

在距离“年关”不到两个月的时候,珠海市商业银行的重组工作仍旧没有眉目。“我们欢迎任何形式的资本介入,只要能让银行存活下来。”前述高管的语气里,满是银行求生的欲望。

自救之道

城市商业银行源自城市信用社。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城市信用社在中国出现并迅速发展,截至1994年总数达到5200多家。

90年代以后,城市信用社体制上的问题开始显现,当局的应对之策是在“清理整顿、联合重组”的基础上组建城市商业银行。

包括这种合并等在内的多种措施暂时化解了金融风险,但在2003年8月举行的全国城商行工作会议上,“如何化解潜在的风险”又成为主要议题。当时提出了沿用到现在的基本构架:一是资本重组和增资扩股;二是不良贷款的剥离;三是联合重组。

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截至目前,共有“五类行”四家,“六类行”三家;此外还有“四类行”32家;三者累计占全国城商行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

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主任楼文龙告诉《财经》记者,10月底,五六类城商行及当地政府都陆续到银监会商讨重组方案。因为其过高的风险和负担等因素,这两类银行的重组遇到困难。“对于五六类行,今年可以解决一半,但是计划落实真正启动要等到明年。”楼文龙告诉记者,“预计六类行可以在明年上半年基本完成重组。”

但据《财经》调查获知,实际上,珠海市城商行的重组难题同样出现其他城商行身上。比如,在岳阳市商业银行的重组中,现有三家大股东之间相互钳制,既不愿让任何一家“一股独大”,又因银行资产质量较差而不愿意增资扩股;当地政府则没有财力及土地资源,难以实施注资。

类似的问题同样出现在衡阳市商业银行、太原市商业银行等;只有秦皇岛商业银行,因当地政府愿意注入一部分有价值的土地资源,重组前景较为有望。

地处偏远地区的城商行改造困难尤其大。据《财经》了解,重庆万州市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一度吸引了不少投资者,但当得知不能将未来的银行总部搬迁到重庆市区、也无望将银行重组为“三峡发展银行”后,投资者纷纷知难而退。最新的消息是,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有意进入谈判。

按照分类处置的原则,消灭最差的银行是题中应有之意。但是在实际的处置中,事情并不如想像般容易。

“最重要的是缺乏退出机制。”一位业内专家认为,在金融机构破产机制并未建立的情况下,退出意味着进退维谷――就像2002年停业整顿的汕头市商业银行,既没有真正退出市场,也无法继续拓展业务。

政府之手

生死之忧只是少数五六类行面临的考验,对于大多数城商行而言,资本充足率要求是普遍性的挑战。

按照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到2006年,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达到8%。楼文龙告诉记者,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原则上要求在2006年底资本充足率达到8%以上;对于城商行,因为要“充分考虑到他们发展的历史情况”,对不同类别的城商行要制定分步实施计划,“对于不达标的城商行,我们在监管方面还是要实事求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限制要求,但接下来我们会认真研究的”。

截至目前,城商行中评级为“一类行”的符合《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银监会对2005年城市商业银行分类的新标准,“一类行”的主要标准是: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0%以下,资本充足率超过8%。银监会2005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达到这一条件的银行共有31家,比2004年增加了14家,但仍有70%以上的城商行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未达到要求。

不论“自救”还是发展,在这轮城商行各自闯关的努力中,可以看到两种模式。

一种模式是“联合重组”,合并省域内各城商行。如徽商银行、计划年内成立的江苏银行都属于这种情况。这两个省内的城商行都在城商行中排名靠前,但规模偏小,此次在当地政府主导下将合并为一。目前山东省的城商行已经产生组建合作联盟的设想,为成员单位提供后方支持服务;山西、广西、内蒙古、吉林等地的城商行也提出了联合重组的要求。

但是,这一模式只适用于一部分境况较佳的城商行。作为“排头兵”的一类行已快步接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标准,他们一面引进外资作为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巩固实力,一面开始向外扩张。如上海银行率先在宁波开设了跨区域的第一家分行,北京银行跨区域的天津分行也已经正式营业,南京市商业银行、宁波市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准备上市。

“跨区域的城商行,要求达到风险评级二级以上的标准(camel评级中‘一般’)。”楼文龙说。对于处于中游二三类城商行来说,在没有生存危机的情况下,如何使资本充足率达标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成为重要命题。

第二种模式是政府参与置换当地城商行的不良资产,然后引导银行增资扩股,往往有地方政府控股的投资公司参与重组进程。

这也是目前最为普遍的做法,武汉市商业银行重组正是典型。该行在重组之前不良资产超过31亿元,湖北省政府通过资金注入、不良资产置换和税收返还等手段,到今年6月底,不良贷款率已经低于5%。10月23日,武汉市商业银行向国内外投资者发出邀请,拟增资22亿元,其中对外资募集金额不超过5亿元。

50%的把握

据银监会的统计,2006年第三季度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80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07%,分别比年初减少43.53亿元和降低0.65个百分点;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6.5%,比年初提高0.87个百分点;达标行达到了5家,较年初增加21家。

纵观此次城商行的重组,地方政府或动用旗下国有企业,或者使用税收政策,或者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几乎主导了各地城商行改革的实际进展进程。

诚然,由于城商行背负的“包袱”是来自其成立之初,地方政府有责任处理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而且也必须由当地政府参与风险处置;但是,不可否认,在政府的主导下,城商行虽然改善了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的状况,但其公司治理结构仍需进行改革,管理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仅以城商行财务重组的可靠性而论,目前也疑虑犹存:“这届政府注入城商行的资产,下届政府不认怎么办?”一位业内人士作此问。

楼文龙告诉《财经》记者,由于考虑到政府“换届问题”,在政府注资启动城商行重组时,银监会要求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出具法律保证,以“保证资产置换要‘依法、真实、有效’”。

楼文龙认为,政府参与是当前城商行重组的关键一步;不解决这个问题,其他的改造就无从谈起。

“城商行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处置和化解风险,加强公司治理和提高管理水平,然后是推进金融创新和增强服务功能。”楼文龙说“城商行改革,50%的把握还是有的”。

城商行的生存游戏还将继续,谁将继续前行,谁将苟延残喘,谁将成为历史,见分晓的时候不会太久了。■

上一篇:银行监管装上“牙齿” 下一篇:“中央系”券商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