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绷皮肤方法对外周浅静脉穿刺成效的比较

时间:2022-05-28 03:12:27

三种绷皮肤方法对外周浅静脉穿刺成效的比较

摘要:目的:对门急诊输液室的患者在静脉穿刺过程中采取三种不同的绷皮肤方法比较其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淤血发生率、主观疼痛感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需要在门急诊输液室进行静脉穿刺的成人(年龄≧14岁)患者247人,分为三组:传统组、实验A和实验B。传统组采取传统握拳绷皮肤法,实验组A采取半握拳绷皮肤法,实验组B采取握手绷皮肤法,三组同时进行比较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方面,三组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3);对于缓解疼痛感和减少淤血,实验组B则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

关键词:静脉穿刺;绷皮肤法;一次性成功率;疼痛;淤血

静脉输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近500年的历史,在20世纪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是应用最多的一项护理实践活动,已成为倍受医生、护士和病人共同关注的专业领域。随着护理学科不断发展,专业技术的要求不断细化和深化,静脉输液这一项简单和操作频率最高的护理技术也不断地向专业化、专科化方向发展[1]。在门急诊输液系统中,大多时候选择外周表浅静脉进行输液,这无疑加大了静脉穿刺的难度。有报道显示,静脉输液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2]。由于病患的病情和心理等因素,往往对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操作技巧要求更高,在此基础上,如果能有一种方法能大大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在2013年1月期间门急诊输液室需要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247人,分为三组:传统组81人,实验组A86人和实验B80人。入选标准:选择年龄≧14岁成年人,意识清醒、表达能力正常,全部采取手背静脉穿刺,输注无刺激性药物。排除:双上肢知觉障碍,脉管系统疾病,有自行出血倾向和凝血功能障碍,手背皮肤有破损、硬结、青紫的患者。

2、采用方法

2.1实验分组:

传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握拳绷皮肤法进行静脉穿刺给药,操作方法:选择合适的手背静脉,扎止血带,常规消毒,嘱患者握紧拳头,操作者左手拇指和食指呈“C”形绷紧患者手背皮肤,进针见回血,妥善固定。

实验组A采取半握拳绷皮肤法进行静脉穿刺给药,操作方法:选择血管,扎止血带,消毒,嘱患者将手自然放松成半握拳状态,操作者左手拇指横向绷紧患者手背皮肤,其余四指置患者手心侧,然后进针,固定。

实验组B采取握手绷皮肤法,具体做法为:嘱患者将准备进行输液的手自然放松状态,选择血管,扎止血带,消毒,操作护士左手中指和无名指置于患者的手心,尾指夹紧患者的手指背侧,呈握手状态,拇指和食指绷紧穿刺手背皮肤,调整角度使浅表静脉迅速充盈,然后进针,固定。

2.2抽样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三种绷皮肤方法按日期轮流进行,即第一日所有患者分入传统组,第二日分入实验组A,第三日分入实验组B,第四日则再次分入传统组……直至收集到足够的样本。

2.3评价指标

2.3.1一次穿刺成功率:一针见血,无退针,无渗漏,无肿胀为成功,其他情况均为不成功。

2.3.2穿刺疼痛感评价:静脉穿刺时,患者面部表情无改变,无任何反应,询问局部未痛感或短暂的微痛感记录为不痛范围,若面部表情紧张,皱眉、张口,甚至叫出声,有上肢回缩的抵抗动作,询问局部有剧痛感为疼痛范围。

2.3.3穿刺局部发生皮下淤血评价:从开始穿刺到当次输液结束拔针前,穿刺局部无出现青紫记录为成功,局部出现青紫记录为不成功。

3、统计学分析:

对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患者一般资料用±s表示,三组患者的比较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 Independent Sampe Test)进行分析,p

4、研究结果:

4.1患者一般资料:

传统组(81人):男33例,女48例,平均年龄55.72±18.86岁;

实验组A(86人):男41例,女45例,平均年龄50.38±21.15岁;

实验组B(80人):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55.94±24.68岁。

对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4.2三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

4.3三组患者穿刺时疼痛感

4.4三组患者穿刺后出现淤血的情况

4.5三组患者穿刺效果比较

5.讨论:

5.1不同绷皮肤方法对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不同的绷皮肤方法对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既往针对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研究中发现,浅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受四个条件的影响:

5.1.1静脉血管本身

静脉输液穿刺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管的本身,宜选取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同时应注意避开关节和静脉瓣[3]。

5.1.2静脉充盈度

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与静脉充盈度密切相关,良好的静脉血管充盈度是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4]。操作者在穿刺时可根据患者手背静脉情况采用充盈静脉的方法,使静脉走向清晰可见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5.1.3进针角度:适宜的进针角度是静脉穿刺成功的保证。静脉穿刺角度过大易刺破血管,角度过小针头刺入皮下而没刺到血管,掌握静脉的深浅控制好进针的角度是提高穿刺成功的关键。

5.1.4心理因素

护士情绪变化和心理对静脉穿刺也有很大的影响。情绪差时,工作效率下降,穿刺不够认真,易出现集中力不足,导致在静脉穿刺成功率低。

5.2不同绷皮肤方法对穿刺疼痛程度的影响:

5.2.1传统的握拳绷皮肤方式进行静脉穿刺给药,使得皮肤呈紧张状态,紧张的皮肤使得真皮层的痛觉神经也处于紧张状态,增加了穿刺疼痛程度。

5.2.2手握手静脉穿刺时,操作者手心面与患者的手心面接触,可使患者心理上有一种依靠,有助于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传递人文关怀,使患者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同时分散注意力,减轻穿刺时疼痛程度。

5.2.3传统的握拳法和半握拳法,本身在让病人握拳时,就已经暗示病人,会产生”我要穿刺了,穿刺就会疼痛“的想法,因此病人在瞬间发生情绪紧张,从而降低痛阈,增加疼痛感。

5.3不同绷皮肤方法局部周围皮下淤血情况结果比较分析:

5.3.1使用传统的握拳和半握拳绷皮肤方法进行静脉穿刺,使得皮肤呈紧张状态的同时,肌肉也随之收缩,肌肉收缩压迫血管,静脉血管塌邉,易出现穿刺时穿透血管后壁而引起局部周围皮下淤血。

5.3.2握手法绷皮肤方法可以使患者手背皮肤、肌肉和血管三者处于自然松弛状态,操作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视觉角度将患者手背皮肤绷至能清晰显现血管的最佳状态,这样不会穿透血管后壁引起淤血。

6.结论:

静脉输液技术是应用最多的一项护理实践活动,不仅是临床护理人员使用频率最高的一项无菌操作,也是护患发生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5]。而在门急诊输液系统中,大多时候选择外周表浅小静脉进行输液,而由于病患病情和心理等因素,往往对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的操作技巧要求更高,这无疑加大了静脉穿刺的难度。护士在静脉输液中运用思维创新,不仅能大大提高输液护理的质量和内涵,也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握拳绷皮肤法、半握拳绷皮肤法和握手绷皮肤法虽然对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无多大影响,但是在疼痛和淤血方面,握手绷皮肤方法明显减轻了病患的疼痛感,又降低了淤血发生率,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比半握拳和握拳绷皮肤方法有着更大的优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萍,陈立.美国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化与我国静脉输液护理现状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66-67.

[2]卢人玉,彭玉.静脉输液护理存在的问题及举证责任倒置的思考﹝J﹞.现代护理杂志,2002,8(11):865-866.

[3]宋燕.改良操作环节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134.

[4]谭红莲.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研究进展﹝J﹞.微创医学,2012,7(13):288-289.

[5]王云燕,余红艳.减轻周围静脉穿刺疼痛方法及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1-72.

上一篇:小儿脓毒性休克20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50例急诊复合伤病人急救与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