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肝损伤60例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5-28 02:12:17

【摘要】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非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5~64岁,平均(47.2±4.8)岁,受...

外伤性肝损伤60例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外伤性损伤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治疗的60例非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非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60例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后,身体指标均明显好转,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外伤性肝损伤; 非手术治疗; 体会

中图分类号 R65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8-0118-03

doi:10.14033/ki.cfmr.2016.8.067

肝脏是人体腹腔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位于右上腹深部,担负着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虽然受到下胸壁和肋骨的保护[1]。但肝损伤仍然是腹部损伤中常见的急腹症,仅次于脾损伤,肝脏体积较大,质地较脆,在受到暴力后很容易发生损伤,造成腹腔内出血或胆汁泄露的情况,进而导致出血性休克或胆汁性腹膜炎,严重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因此,早期诊断并及时正确处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传统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而随着现代医学和影像学的发展,肝损伤的非手术治疗也成为治疗的有效方法[3]。本研究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60例非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非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5~64岁,平均(47.2±4.8)岁,受伤后就诊时间30 min~34 h。导致肝损伤原因为:交通事故24例,坠落18例,斗殴14例,挤压4例。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制定的肝脏外伤分级,Ⅰ级8例,Ⅱ级43例,Ⅲ级9例。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

所有患者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并且按压痛,根据病史、体征变化、试验室检查、B超、CT检查及腹腔穿刺等检查、诊断,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脉率加快,血红蛋白低于100 g/L,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肝包膜下血肿12例,肝实质深破裂9例,肝实质浅表破裂10例,肝包膜血肿破裂8例,肝实质血肿14例,肝边缘裂伤7例。在为患者诊断时,要注意方式的选择,腹部穿刺虽然对肝损伤的判断有决定性意义,但是一些患者在刚入院后,出血量少,可能检查为阴性,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并且沿着结肠旁沟向下腹部流动,检查时会出现阳性结果。B超和CT检查等无损伤检查方式为可疑病例第二选择的检查方式。在检查时,对合并伤要给予注意,防止合并伤掩盖肝损伤。

1.3 治疗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进行深静脉穿刺,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和中心静脉压进行动态监测,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根据检查结果为患者进行止血、镇痛,补充血容量、维持患者机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酸碱平衡,为防止出现感染,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禁止进食饮水,为胃肠减压,为保证营养供应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对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尿量、腹部症状、生命体征变化严密观察,排外腹腔其他脏器损伤,B超动态监测腹腔积液,CT复查评估肝损伤,试验室生化检查判断是否存在继续出血的情况。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非手术治疗前后身体指标变化情况,统计治疗效果,在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非手术治疗前后身体指标变化比较

60例患者在采用非手术治疗后,身体指标均出现好转,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临床治疗效果

60例患者中,痊愈出院55例,占91.7%,治疗过程中出现活动性出血转为手术治疗1例,占1.7%,发生并发症4例,占6.7%,其中肝脓肿3例,胆瘘1例,经B超进行经皮穿刺引流后治愈。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外伤性肝损伤是腹部外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其具有伤情复杂、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4]。通常患者右侧胸腹部有明确的外伤史,如果患者在入院时保持清醒的状态,那么会向医生主诉右上腹有疼痛感或按压有痛感,有时会出现向右肩部放射疼痛的情况[5]。患者在受伤后,会感觉到口渴、恶心、呕吐。在发生外伤性肝损伤后,患者的体征表现主要是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和腹膜炎,严重时发生腹内大出血,表现出腹胀等症状[6]。由于外伤性肝损伤的致伤原因不同,因此,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有所区别。

通常,在确诊外伤性肝损伤后立即行手术治疗,但一些患者在开腹后,肝脏出血部位已经没有活动性出血的情况,这就给患者带来手术创伤和感染的危险。外伤性肝损伤非手术治疗缺乏开腹手术的直观性,因此,在为患者确诊前,要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7]。外伤性肝损伤是否采用非手术治疗与患者的病况有直接关系,如果患者的肝损伤合并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并且伤情较为严重,那么非手术治疗方式就会存在漏诊或误诊其他脏器损伤的情况。随着患者自救意识的增强,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影像学仪器在诊断中的应用,使损伤程度较轻的Ⅰ、Ⅱ、Ⅲ级采用非手术治疗方式成为可能,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合理有效的处理其他部位多发伤。对于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肝损伤,要保证指征如下,(1)患者入院后神志清楚,能够回答医生提出的问题,并且配合医生进行身体检查;(2)伤情简单,腹腔内未出现其他脏器损伤的情况;(3)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未出现失血性休克,在进行早期输液、输血、止血处理后,血容量和血压迅速改善,伤情稳定,未发生继续出血的情况;(4)患者有少量的出血或中等量的腹腔积血情况,出血量少于500 ml;(5)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6)B超检查为较小的肝内或包膜下出血,未发生进行性增大的情况,裂伤情况较轻;(7)CT检查肝损伤AAST分级在Ⅲ级以下;(8)具备严密观察和能够改行手术治疗的条件。本研究60例患者均符合非手术治疗的身体指征,在治疗后,痊愈出院患者55例,治疗有效率达91.7%,并且在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均未发生并发症,这说明根据患者病况正确使用治疗方式是能够避免手术治疗带来的创伤,减少术后容易出现肠粘连、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红细胞压积、血生化指标进行严密观察,并且为患者重复进行B超、CT检查,保证无活动性出血或合并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情况。在多种监测方式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是最为重要的方面,这是决定患者是否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界限。本研究中1例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转为手术治疗,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采用腹腔引流后恢复正常,腹腔引流的方式为经皮下引流,这种引流在患者病房即可进行,操作简单,创伤性小。

综上所述,采取外伤性肝损伤非手术治疗要根据患者的病况判断,在治疗过程中要严密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不忽视其中任何一处细节,进而达到治愈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明良,张剑雄.外伤性肝损伤92例诊断与治疗[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2):68-69.

[2]时吉庆,秦红军,罗伟,等.外伤性肝破裂的个体化治疗[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5,4(3):161-164.

[3]李海良.外伤性肝破裂84例治疗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3):416-417.

[4]张宇光.严重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救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126-127.

[5]刘海宁.外伤性肝破裂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5):1765-1766.

[6]靳云峰.外伤性肝破裂临床处置84例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8):4265-4266.

[7]梁正,张皓文.外伤性肝破裂的诊疗体会45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8):63-64.

(收稿日期:2015-11-12)

上一篇: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 下一篇:改良开塞露灌肠缓解剖宫产术后便秘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