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质量诚信体系的建立

时间:2022-05-27 11:54:36

浅谈质量诚信体系的建立

诚实守信,即诚信,是我们社会精神文明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因此建立一个质量诚信体系,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建立全社会质量诚信体系,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政府主导下的质量诚信体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中后期,在利益驱动下,我国市场经济环节面临全方位的、形形的诚信问题:虚假广告泛滥;神医大师迭出;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绝;药品以次充好……,由此导致的民事纠纷逐年递增,社会诚信意识降低;国家信誉受损;有序市场经济严重受挫。上述情况表明:一个在缺乏诚信的社会道德伦理基础上建立的恶性经济体系,不仅严重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而且势必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阻碍人类进程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依旧要秉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论,在物质文明取得极大发展的同时,也要跟进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报告在诚信建设方面明确指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势必需要建立一套符合市场规律的政府管理体制和依法行政的运行机制,引导全民诚信意识,培育社会诚信环境,规范市场诚信交易。因此,作为政策的主导者――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政策层面制定自上而下的诚信规则,通过规范市场行为,引导民众在道德和规范上主动执行有关诚信规则。

建立诚信社会为目标,重视诚实信用原则的社会功能及其实现,这对于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和顺利转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加快诚信立法制度的完善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信用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内容。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还在探索之中,因此,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破坏社会信用的问题极为严重。而整治经济秩序,重塑社会信用不仅仅需要强化诚信观念,加强道德建设,同时需要从法制建设入手,建立长期、稳定的市场监管法律体系,树立以法律威权解决社会信用低下的问题,真正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良性的循环。

颁布保障社会信用的民法典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我国要建立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建立并完善一整套适应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通过加强民事立法,加快修订民事法典进程,以法律手段整治社会信用问题。

如果没有民法典,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就缺少了主干,从而导致保障社会信用的民事法律框架就无法建构起来。只有制定了民法典,才能引导、规范和完善各种交易行为,并且为法院正确处理民商事案件提供明确的裁判规则,进而从制度上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一方面,诚实守信是最基本的商业道德,只有按照此种商业道德行为,才能保证交易活动能够高效快捷地进行,从而减少时间成本,形成稳定和可预见的商业信用、社会信用和交易的秩序。另一方面,诚实守信也是交易当事人为维持彼此之间的信用关系而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商业道德。它是人们行为的最低标准。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标准,并不能使行为人成为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但如果没有这一规范,就连最起码的商业交易都无法正常进行。

在世界各国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中,诚实信用原则被作为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而被广泛采用和明确写入法典。

3、加大失信的打击力度

质量诚信问题之所以产生,在于违法成本低廉。所以,解决社会失信问题的出发点就是打击社会失信现象,增加违法者失信成本,使不守信用不顾质量的个体和企业受到远大于其不当得利的惩罚。

经济学中的“破窗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有人打坏一扇窗户玻璃而不受到惩处,别人就可能受到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这一理论对于诚信环境的形成和失信的治理具有重要启示。如果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不讲诚信,却没有得到惩戒,这种示范效应很容易使他人产生效仿心理,一个失信交易影响一次商业活动,一个失信市场影响周围消费群体;一个失信区域损害一个地方声誉;一个国家失信将带来社会危机。所以,应当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尤其是行政执法人员本身,在加强自身诚信素质修养前提下,加大惩治失信力度,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有关职能部门对失信企业要以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为原则,坚持从重从快予以惩处,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在行业内形成警醒效应。

4、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基础信息资源库

加强质量诚信建设应当建立有效的信息载体。质量诚信数据库就是我所在社会质量诚信度下降的情况下,本着服务于企业与社会的原则,所建立的一项专业而全面的数据库。

全国性信用数据库有三个重要功能:一是激励机制,即守信用的企业在数据库中将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从而可以帮助其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增大其市场交易中的无形资产,并由此得到更多的商业机会。二是惩罚机制,具体的惩罚措施是,各数据库的经营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将收集到的企业失信情况记录在一定时期内保留在数据库中,使失信者接受社会惩罚。三是借鉴功能。在与企业主要负责人相关的其他社会活动中,第三方可以参考信用记录做出是否参与互动社会活动的判断,在建立数据库的情况下,各类机构可以根据个人过往信用状况来判断他的信用程度,例如:银行可以以他经营的业务来评价这个借钱的企业以后的还债能力,企业可以凭借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诚信情况决定是否聘用其从事该行业。如果信用良好的企业和个人,他在借钱方面应有所方便,在就业方面可以得到更好职位。对信用不好的企业和个人,银行可以拒绝为他提供服务,也可以不允许他申请信用卡。信用程度不高的企业从业人员,用人单位可以拒绝其应聘申请。

由此可见,建立一个开放式全国性信用数据中心,可以方便众多类型机构进行诚信互查。例如金融机构,决定放贷之前,可以从这个集中的体系里面了解每个企业、每个个体的信用状况,来决定贷不贷款给对方。而且可以将不良纪录回馈给中央信用体系,让这个人将来在贷款上有很多不方便。对那些信用比较好的,当然可以以很多方式进行奖励,比如说提高信用额度,贷款利息率降低等优惠措施。

总而言之,在社会转型时期,诚信缺失是一个难以避免却又应当直接面对的社会问题,一个诚信的社会,不仅仅给这个社会中的个体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也使这个社会更加良性地取得更大发展。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进度,是摆在质量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每一个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的现实问题,这既需要法律的手段加以纠正,还需要技术手段加以辅助,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标本兼治、正本清源,进而达到全社会风清气正,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

上一篇:质量问题在汽车制造业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