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5-27 10:47:42

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摘 要 目的:检测128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并与36例正常人比较,观察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差异。方法:观察组128例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36例正常人。结果:两组比较,高血压病患者中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 高血压 血液流变 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2001年1月~2005年1月收治高血压病患者128例,其中男72例,女56例,年龄37~70岁,平均57岁。对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36~68岁。所有病例均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符合WHO/ISH1999年高血压病治疗指南[1]诊断标准。两组均排除了糖尿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无差异。

血液黏度测定:采用重庆南方医疗设备公司出产的全自动SOUTH980型血液流变仪检测。全部受检者均在禁饮食12小时后清晨空腹取血。检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沉降率和纤维蛋白原。

数据处理:所有检测指标均以X±S表示。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沉降率和纤维蛋白原比较采用u检验。

结 果

不同级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其中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有显著性差异(P

讨 论

高血压病与血液黏度增高的关系:有人认为红细胞能量代谢受损,Ca2+-Mg2+-ATPase 活性下降,红细胞内Ca2+浓度增加,细胞膜收缩蛋白降低,导致红细胞变性能力下降,使微血管内血液黏度增加,阻力加大,从而引起血压升高[2]。本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刚性增加,反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变形能力下降的红细胞可导致微循环血流缓慢、组织灌注不足和缺氧。而组织的灌注不足和缺氧可反射性地使心排血量增加,交感神经α受体激动、血管紧张素、内皮素-1等物质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红细胞变性能力是影响血液黏度,特别是高切变率时血液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红细胞聚集指数增强也是引起血液黏度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血压病患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明显增加,这些物质的增加本身可使血浆黏度增高,而且还可以改变红细胞表面电荷而使红细胞的聚集性增强。有人通过动物试验显示,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可使动物血压升高50%左右[3]。血液黏度升高不仅使血压升高,还可导致微血管的一系列变化,高血压患者血管结构本身就有一定改变和受损,而过度过强的红细胞聚集将会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流停滞,特别是微小静脉血流停滞,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漏,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而血液黏度增加,又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见,血液黏度的增加是导致血压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组结果说明,高血压病情越严重,红细胞变形能力越差,血液黏度越大。我们认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因血液黏度增加而增加外周阻力,而且可导致微血管的病变使高血压病进一步加重。因此,对高血压病进行治疗时,在平稳控制血压的同时,应重视降低血液的黏度,改善微循环。

参考文献

1 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高血压杂志,1999,7(2):98.

2 范家骏,赵国欣,主编.血液流变学基础与临床.第1版.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03,110,131.

3 Chien s.Blood Cell Defoomability and Interaction Froom Microcirculation.Microvasc Res,1992,44:243.

上一篇:高频超声在膝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下一篇:痰液嗜酸细胞计数在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