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城镇初中田径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

时间:2022-05-27 05:38:34

杭州市余杭区城镇初中田径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笔者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余杭区18所城镇初中田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余杭区城镇初中田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教师对田径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对田径项目兴趣较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效性不高、理论课教学课时安排过少、场地器材利用率不高等。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在文中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余杭区;城镇初中;田径教学;现状与对策

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认识到田径教学(学习)是各项运动的基础,有利于发展人的身体素质、促进各项运动技能的形成及成功的运用、减少运动损伤等重要作用。可是,在我们的实际体育教学中却没有很好地重视它。相关学者、教师也对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多数研究成果认为是由于田径教学过于竞技化、标准化、田径项目本身的单调和枯燥、田径课的过于狭隘等原因造成的。余杭区是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地区之一,近年来在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上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为了能对我区城镇初中体育田径项目教学的现状有一个比较具体的了解,笔者对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或者建议,旨在使我区的田径项目教学能更上一层楼,使田径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得更好,在初中教学上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也为其他地区的同行们提供研究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抽取杭州市余杭区18所城镇初中学校的1084名学生,90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具体情况分别是学生来自各学校初一20名、初二20名和初三20名且男女各10名;教师是每所学校5名,其中要求3男2女,教龄均5年以上。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余杭区教育局提供的免费中国知网账号检索与下载了2001-2011年间24篇关于初中田径教学研究的文章并进行了重点阅读。其中研究初中田径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有5篇,主要是以学校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和对策的提出,其他均是对田径教学某一内容进行了研究,如田径项目的教学法、教学内容的选择等。这些研究文献为笔者开展研究提供了研究方法、调查问卷的设计、结果的提炼与分析等宝贵的借鉴作用。

1.2.2问卷调查法

通过余杭区中学教师QQ群,向18所学校的教师发放了电子调查问卷90份,回收问卷90份,有效问卷90份,其中女36份,男54份;发放学生问卷1080份,回1080份,有效问卷1080份,为了便于统计,在每个学校的样本总量上减半,最终18所学校共选取540份作为研究统计样本。

1.2.3数据统计法

对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通过Excel2007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余杭区初中田径教学现状

2.1.1师生对田径教学的认识情况

从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来看,90名教师中对田径教学设计认为非常重要的只有43.3%,这一结果令人难以心安。而对学生进行的“你对田径项目兴趣程度是什么”项目调查结果显示:非常感兴趣学生有24人,所占比例为4.4%;感兴趣的学生有117人,所占比例为21.7%;不感兴趣的学生有391人,所占比例为72.4;选择无所谓的有8人,所占比例为1.5%。在对非常感兴趣的24名学生进一步调查后发现其中有18人是校田径队队员,而在117感兴趣的学生中初三学生占了97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余杭区城镇初中生对田径项目的兴趣很低,与其他区市学生具有共同的特点。

2.1.2余杭区初中田径教学内容开设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余杭区初中开设的田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成跑类(快速跑、耐久跑、弯道跑、接力跑)、跳类(跨越式跳高、三级蛙跳、挺身式跳远、 蹲距式跳远)、投掷类(铅球、实心球)。调查发现,速度耐力项目在初中田径教学中开展比较普遍,而障碍跑、背越式跳高、挺身式跳远、铅球等技术性较强的田径项目开展的相对较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倾向开展的教学项目排在第一位的是快速跑,占60.9%,原因是易于开展,且锻炼效果理想;选择较少的教学项目为铅球、挺身式跳远等,原因是对学生素质要求较高。而在学生喜欢的田径教学项目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接力跑、快速跑、跨越式跳高,而耐久跑和铅球排在最后两位。通过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选择田径项目时表现出了项目的选择要满足趣味性、身体的承受力、项目的难易程度三个方面要求。

2.1.3田径教学的课时安排情况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前初中田径教学的课时比重为17%~25%,而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内容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各个部分教材的学时也没有具体规定,只是对要完成的目标划定了范围。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 并在各学习领域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8所学校在田径教学课时占总课时上都超过了10%,超过20%的只有5所学校。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田径教学课时安排上余杭区初中学校处于偏低水平。

2.1.4田径教学方法运用情况

调查结果中显示讲解示范法排在第一位,教学手段上选择重复训练的有75人,所占比例为83.3%。同时在391名不感兴趣学生的深入分析中发现“教师的教法和教学手段”因素排在了第二位。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目前初中体育教师整体上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上其有效性不高,也说明了其教法的单一性。

2.1.5体育理论课授课情况

笔者认为体育理论课是实践教学的必要辅助手段,因为通过理论课可以加深学生对田径教学内容价值和功能的充分认识,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积极主动性。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8所学校还没有充分重视体育理论课的开设,甚至一些学校还没有开展体育理论课。即使开设的学校,从内容上看也多是裁判知识、技术分析的较多,而涉及健身方法与比赛欣赏的相对较少。

2.1.6体育场地、器材情况

所调查的18所学校中都有塑胶田径场,标准的400m操场共有16所,另外2所在改建中,并且也按照装国家标准配置了相应的器材,如标准的铁饼场地、全套的跳高设备等。但在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开设铁饼课的学生为0,还有标枪、铅球等项目的开设也是寥寥无几,有些学校从购买来器材后,就没有打开过,这些都说明其学校场地器材利用率很低。

2.2影响余杭区初中田径教学开展的因素分析

2.2.1教师因素

问卷调查显示,我区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在田径课的组织教法方面仍然沿用较传统的组织教法,导致田径课的组织教法缺少趣味性,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学生很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教师在讲授内容和方法上的竞技训练式教学观念比较严重。可以说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个人魅力等是影响田径教学教师因素中重要的几个方向。

2.2.2学生因素

对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发现,目前余杭区城镇初中的学生对体育课价田径项目学习的价值的认识程度没有产生本质的变化,自觉参与健身锻炼的意识仍然很淡薄。同时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对田径课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但在中考体育加试的背景下被迫参与锻炼的情况比较普遍,尽管体育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其内心是拒绝田径项目学习的。由此可以得出学生的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是影响田径教学因素的几个重要因子。

2.2.3教学环境因素

这里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教师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和学生学习过程课堂氛围营造的所需条件。目前,中学的田径课一般都在室外进行,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较大,如恶劣的天气情况下田径课会被阻断,使田径课教学的连续性受到影响,主要原因是学校的田径场地、设备比较简陋。

3.转变田径教学现状的几个策略

3.1转变师生对田径教学认识

笔者认为要想转变师生对田径教学的认识必须先使其正确地认识田径是什么,田径教学的目的是什么,田径学习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具体步骤是:首先,教师要自我端正对田径教学的认识,建立合理、科学的田径健身教学体系,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田径项目学习的健身效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田径。其次,为学生提供实践与验证的机会与平台,从行动上加以体验。如参与竞赛、探究学习等。最后,通过对比提升对田径教学认识,方法与途径主要还是通过比赛或者综合素质测试(国家体质健康测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把握。

实践证明,兴趣是转变认识的关键因素,而师生间融洽、和谐的关系恰恰是培养与激发学生教学参与兴趣的前提条件。因为,问卷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是先从师生关系紧张开始的。因此,教师要先做好这个重要的基础,以保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兴趣得到有效激发。笔者认为教师参与学生的练习过程之中的做法效果非常明显,对于提高师生间的和谐非常有帮助。因为,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能和老师有着近距离的接触,有语言上的交流,使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平易近人、容易沟通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承认学生间发展的差异性,耐心细致地观察学生,诚心诚意地帮助学生。可以通过课间聊天、练习中的指导与帮助学生。同时,教师也要学会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3.2丰富内容,提高选择与课时搭配技巧

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依据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是否能满足教学内容的实效性,是否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在选择的过程中要坚持五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人类优秀的运动文明传承和体育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工作生活;有利于田径类教学内容的健身性体现;有利于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学习与掌握;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和器材。而在田径类教学内容搭配上,应突破传统教学内容过于细化技术、竞技味过浓等堡垒,充分重视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可拓展性和可迁移性。笔者整理后认为渗透式、一主多选式、主辅交换式等效果非常好。这里以渗透式选择与搭配法为例。具体方法是将田径的内容分割成若干个小块渗透到每节课的教学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掌握与学习。如篮球教学中的折返跑练习、足球教学中的腿部力量练习。

3.3整合与优化教学方法

有学者指出:“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从这段话可以得知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保证教学任务得以有效完成的基础保障,对其研究是意义重大的。我们都知道田径内容相对于其他项目要枯燥些,那么如何加以解决呢?笔者认为只有优化现有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目前研究田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教师非常多,也出了很多的成果,如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在教学手段上,教师们也越来越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录像、电脑等多媒体设备,以增加向学生输入的信息量,加深学生对基本技术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实践,笔者认为目前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手段,是扭转田径教学现状的重要突破口。实践中笔者发现“捆绑式”教法比较有效。所谓“捆绑式”教学方法是在田径教学中捆绑一些学生喜欢的项目作为刺激源,从而提高田径学习的有效性的一种设置方法。例如,短跑项目中的起跑技术。教师如果单纯地讲解技术,重复练习,会使课堂显得枯燥,学生吸收效果不佳。此时可以用篮球、足球两个项目作为刺激源,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采用“捆绑式”教法教学时要考虑到场地器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择二到三个教学内容做刺激源,并保证在教师可控制的范围内进行练习,必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在田径主教材较好的完成情况下,才能转入捆绑的项目练习。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其实还有许多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如每节课还是田径场跑圈,那么学生练习几次后就会变得乏味,教师如果采用追逐跑、接力跑、越野跑等练习手段,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再如,利用“异性效应”原理进行异性同组练习、异性比赛练习、异性监督练习等,以提供学习兴趣。不仅如此,利用背景音乐提高学生耐久跑练习的效果也非常好。笔者常用的音乐有“怒放的生命”“你们是第一”,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以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

3.4丰富教育手段,提高理论课的有效性

理论课之所以不能有效地开展,主要是教师自身的问题,尤其是教学手段的问题。然而,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丰富给我们田径教学带来了春天,以往不能实现的愿望现在可以很轻松地实现,这些都取决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开发与运用。如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研发与推广,它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落后的教学方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将历届奥运会田径比赛时的运动员动作镜头做成视频专题片,将优秀运动员的动作示范通过大屏幕展示等,以达到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兴趣。另一方面在提高理论课教学有效的策略上,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教学手段的丰富、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教学技巧的合理利用以及教育契机的把握等加以实现。例如提问的技巧,我们知道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频繁出现的一种教学互动形式,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或者学生的问与教师的答。那么如何巧妙地提问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小方法可以参考,即在学生状态正佳时提问、在学生窃窃私语时提问、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提问。

3.5合理利用与开发场地、器材

众所周知,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一门必修课程。体育教学自身特点决定了其课程的实施必然以实践课为主,而实践课必须有一定的场地器材作为物质保障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实施。也就是说体育教学实践中,场地(器材)是教师顺利组织体育教学,达成预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物质保证。针对一些学校场地、器材利用率不高的现象,笔者认为关键问题还是在教师身上。我们体育教师要对其进行优化整合,从而烘托我们的课堂教学,以保障自己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例如篮球场的开发与利用。我们知道篮球场地上的图形有梯形(三秒区)、圆形(中圈等)、半圆形(三分线和底线组成)和矩形等。教师可以根据练习需要选择和设计,目的就是增加学生练习的参与积极性。

开发案例:游戏(捕鱼)

[利用部分]:三个圆圈和四边组成的矩形。

[利用原理]:视觉限制效应,提高练习兴趣。

[游戏规则]:1.圆圈是安全地带、矩形是大海。2.首先通过正反口令小游戏找到渔夫(或者毛遂自荐)。3.游戏开始后,渔夫可以随意捕鱼,鱼儿遇到危险可以到安全地带躲避,但有时间限制(教师根据学生、课堂情况自定)。

4、结论与建议

4.1教师素质的高低对田径教学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研究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校田径教学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初中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使一线体育教师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和不断的创新意识。同时,笔者也认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的工程,不是几次短期培训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教师和主管部门双方的积极配合才能更有效地实现。

4.2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田径教学取得有效性的前提保障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笔者非常赞成这句话。在田径教学中,教学的成与败往往取决于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有句话讲“知识的明确性、具体性、根据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赖于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因此,笔者认为田径教学方法的改革关系着田径类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的环节。为此,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各种教学方法,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科学地选择和使用,在理论与实践中积极拓展思维,勇于创新。

4.3 推进田径教学改革需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异

在完成对余杭区城镇初中田径教学的调查与研究后,笔者认为在推进田径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因时、因人而异这一重要原则。调查中发现有些学校将当地的乡土体育引入到田径教学中来,收到了较好效果,也有些学校将飞盘引入到体育课堂上来,这些成功的案例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各校在推进田径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韩积红.谈田径教学中的信息反馈[J].体育科研.2000,3.

2.刘锐.对田径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1.

3.苏家福.改革开放以来找国中学田径教学现状和发展对策[J].体育科研.2000,3.

4.王公平.关于中学田径类教学内容创新与开发的基本思路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6.

作者简介:

杨裕虎,男,1978~,本科学历,中教一级,研究方向:田径教学与训练.

上一篇:引导小学生充分感知古诗之美 下一篇:比喻句和夸张句如何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