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诗词鉴赏题型解题技巧

时间:2022-05-27 05:09:09

浅谈初中古诗词鉴赏题型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063-02

荆门市中考语文命题自2009年开始,将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赏析的能力要求,在题型设计上从单一的客观性选择题形式,转向以主观性表述题为主的多类型来考查。经过几年的实践,调查分析学生对此类题型的感受,发现学生往往对此有畏难心理,答题结果也是失分较多。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我认为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比如鼓励考生有创意地答题、能自圆其说的都可给分,但如果考生尽量地按以下步骤解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发挥阅读能力,获得此类题型的高分。

解题第一步:

阅读诗歌――划出“诗眼”或者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 。如王维《出塞》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孤”,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怜”,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中的“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的“悲”等等。这些关键词语一般就是“诗眼”,它们所传达出的情感,正是这些诗篇的主旨大意。抓住诗眼或是诗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捕捉到最佳信息,就可以带动全篇,完成对诗作的欣赏,有效地帮助解题。

解题第二步:

审清题干――划出问题题目中的关键词,找准考点。

由于考试受时间限制,考生很容易匆忙马虎,还未正确准确审题就答题。如荆门市2009年语文中考题关于杜甫的《登楼》有一题:“本诗作者登楼抒怀,请结合本诗首联具体阐述作者抒怀的内容。”问题中的“结合本诗首联”字样,有的学生作答时根本就没看清,答案只写了“对国家的忧虑”这一个方面而导致失分。如果我们将问题题目中的关键词“结合本诗首联”“抒怀的内容”划出来,能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

解题第三步:

规范答题――讲究一定的答题规范性,扣紧得分点答题。

中考时的诗歌鉴赏题考查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语言的赏析;二是艺术形象(主要是意境)的赏析;三是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赏析;四是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的赏析。并且一般都采用简答题的形式,重在检测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如何尽量规范答题呢?

(一)诗歌语言类的赏析题

诗歌语言赏析是古诗鉴赏的首要环节。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初中阶段典型题型主要有两种:品味炼字类和名句赏析类。

1.其命题形式

请你赏析某句中某词的妙处。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你从这句名诗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等等。

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答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2.其答题要点

①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或者句还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其答题格式可以是:释含义+描景象+点情、境。

(二)艺术形象类(主要是意境)的赏析题

1.其命题形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等等。

艺术形象的赏析一般比较难,初中阶段对学生的理解要求仅限于对意境的初步感知,考试题型也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2.其答题要点

①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注意:一是描绘时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或者翻译;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②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尽量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并指出为什么。

答题格式可以是:描画面+点氛围+析情感。

(三)思想情感类的赏析题

1.其命题形式

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请结合本诗阐述作者抒怀的内容。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对诗词情感的考查,也就是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是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解答这类题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相联系,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2.其答题要点

①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

②通过何种表达技巧(不明显的可以不写)。

③抒发什么情感(一般可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

答题格式可以是:叙内容+点手法+说情感。

上一篇:如何在课堂中实施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育的三维... 下一篇:导读·导思·导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