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力量推动当下的经济回暖

时间:2022-05-27 03:11:41

什么力量推动当下的经济回暖

积极的财政政策计划经过将近半年时间的逐步实施,其效果应该在近期开始显露。5月份的各类经济数据即将陆续披露,相信丰要指标仍然是进一步向好的方面转变

自从1月至4月的相关宏观经济数据陆续以后,各方便争议不断。一些乐观的机构和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见底甚至已经走出低谷,整体经济正在复苏;而另一方则持怀疑态度,认为单凭借短期数据来判断还为时过早,未来几个月的中国经济还扑朔迷离。

5月26日国家统计局出面“定调”:总的看,中国经济取得较好开局,主要经济指标止跌回稳,整体经济的表现好于预期、好于世界。而次日央行的《2008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则说:目前经济反弹基础尚不稳固,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数据大体上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那问题就出在对当前整体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上。就在此时,一些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忧已见诸报端。

一般而言,在一国经济见底的时期不应当出现“通货膨胀”这个词语。而如果在经济低迷时期反倒出现了通货膨胀预期,那只能产生一种疑问:前四个月的经济回暖迹象真的是刺激内需政策的作用吗?

政府投资占了主要部分

从现在已经公布的各项经济指标来看,前四月推动中国经济强势反弹的主要原因是投资的强劲增长,其中政府投资占了主要部分。自从2008年11月中央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公布以来,到2009年4月已经安排了两批中央投资,第三批中央投资也正在进行。截至4月30日,中央新增投资已经累计下达预算3924亿元。正是由于这一点,大家普遍认为凯恩斯式的积极财政政策促使中国经济好转。

但所谓中央投资只是资金预算,真正落实到位,对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还需要一个过程。就生产方来说,光是工程招标、设备采购、签订施工合同等环节尚需要数月时间。至于通过迂回的生产过程,进入到消费领域,真正对消费者产生利益,那更是一段漫长的时期。而我们的经济“复苏”的过程却几乎是与中央投资计划安排同步进行的。怎么可能投资预算刚刚下达,经济就立刻回暖呢?更何况,相对于中央投资94%的平均到位率而言,地方配套资金到位仅有48%。地方财力窘困的状况必然会使得依赖政府支出的刺激经济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也许我们对于政府刺激内需的政策过于乐观了些,预期也过高了一些。凯恩斯政策虽然是应对经济萧条的特效药,但毕竟不是速效救心丸,不可能指望今日施行明日便见成效。

回顾上个世纪那场大萧条的历史,应该更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凯恩斯的刺激有效需求政策―直到二战前都没有发挥切实影响。如今被许多人误认为是凯恩斯政策标志的罗斯福新政既不是凯恩斯提出的,也没有能使得美国经济真正复苏。一直到二战爆发前,美国失业率都徘徊在两位数的水平,远比现在还高。当时唯一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的经济体,就是战前希特勒的德国。真正拯救了凯恩斯刺激内需政策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期间政府支出增加和赤字上升,变成了一场凯恩斯政策建议最好的实验。也就是说,经过了数年的战时经济,蔓延世界的大萧条才被遏制。

财富效应的结果

所以,我们还不应急急地把目前在股市、楼市、信贷、固定资产投资、消费以及相关指数上出现的经济向好苗头立刻归结为凯恩斯政策的影响。那么如果不是刺激内需政策的作用,又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经济向上的趋势呢?其实,如果从诸多喜忧参半的经济数据来看,这应当是“庇古效应”的结果。

所谓庇古效应,也就是财富效应,一种应对经济萧条方法的称呼,是剑桥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庇古于1943年提出的。庇古是剑桥学派权威马歇尔的弟子,也是马歇尔讲席的继任者。他和马歇尔一样都可以算作凯恩斯的老师,凯恩斯在剑桥的讲师职位薪金就是用庇古自己的基金支付的。但是,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攻击的靶子就是以庇古为代表的经济学理论。为此,庇古不得不做出反驳,其中就包括后来被作为有效反驳凯恩斯理论的“庇古效应”。

他指出了经济萧条时期一个有益的副作用:私人部门手中财富的真实价值会提高。伴随着不景气的经济形势,总的价格水平下降、工资紧缩,会使得私人手中以现金、有价证券等形式持有的流动性资产价值相对来说变得更大,简单而言,就是钱变得更值钱了。这样的情况下,私人必定会重新调整手中的流动性资产,如此,私人部门会减少储蓄并增加支出,从而扩大总需求,使得经济向充分就业水平回归。

按照这个观点,大萧条时期应当做的就是增加失业、削减工资,促使经济重新回到均衡状态。暂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看上去显得过于消极、不人道、不合乎情理。先简单想想自2008年下半年起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一些情况。

首先是伴随着大量私营企业倒闭,许多公司用缩短工作时间方式变相裁员、缩减工资。而反映物价水平的CP!指数和PPI指数,前者自2008年11月回落到3%的警戒线以下后,从2009年2月开始连续三个月负增长;后者则是连续五个月下降。以上都符合“庇古效应”的前提条件。

然后紧接下来便是11月上旬开始中央4万亿以及24个省市18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相继出台,极大抬高了民众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态度,导致通货膨胀预期的出现。同时自1月份开始对私人消费者来说存在着过节、结婚生子计划等消费需求。对企业来说则存在着一年伊始的信贷安排等投资需求。所以一方面是由于价格水平下降、工资缩减带来的流动资产价值上升;一方面则是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对未来价格走势上升的预期,以及特定时间条件下刚性需求的存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迫使私人部门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投资支出。这样就出现了消费者过节消费支出大量增加;卖房炒股,使得房地产业量价双回升,股市接连上新高,而企业则利用信贷指标放开之际增加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使得仅前四个月新增信贷就达5.17万亿元的天量,超过2008年全年,并且已经完成了今年的新增贷款目标。

在如此的需求激增情况下,宏观经济指标怎能不显示出转好态势!而所有这些经济特征都符合“庇古效应”的刺激需求政策。

还需长期措施的推进

实际上,“庇古效应”强调的是在遇到偶然因素引起的经济下滑情况时,由经济体依靠自身的稳健机制自动地回复到稳定状态。但是如果遇到的不是暂时性的经济波动,而是大范围的、由于经济结构更深层次的原因所导致的整体经济进入周期性萧条时期,那么它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私人部门流动性资产的价值不论怎样上升,也有耗竭的时候,到那时就不能再依靠财富效应来提振经济了。所以,面对前四月用电量持续下降、工业增速放缓,人们有理由担心当前的经济回暖是否能持续下去。

此时就需要反过来思考内需刺激政策,凯恩斯式的经济政策绝对不是简单地鼓励消费和投资,而是强调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推动私人部门有效需求的提升。因为在排斥政府干预的传统经济理论体系中,如果不考虑对外贸易,一个封闭经济体的需求就仅由两部分构成:消费和投资。但是凯恩斯对这两部分需求都不信任。消费者的投机性需求、企业家的动物精神以及脆弱的金融系统都会导致经济体内在的不稳定,造成过多的储蓄不能转化为投资,使得有效需求不足。这样凯恩斯政策的核心就是把政府加入需求的行列,依靠政府支出来刺激需求的增加。

凯恩斯政策真正发挥作用需要一段时间。就目前来看,当“庇古效应”的影响逐步减弱的时候,积极的财政政策计划经过将近半年时间的逐步实施,其效果应该在近期开始显露。5月份的各类经济数据即将陆续披露,相信主要指标仍然是进一步向好的方面转变。并且,在接下来几个月内中国经济都会因凯恩斯政策而暂时获益。

然而,还不能根据凯恩斯式的内需刺激政策来确定中国经济未来长期的发展趋势。历史已经证明,凯恩斯政策虽然是一种短期内缓减经济萧条阵痛的良方,长期服用却会带来严重的负面作用。而中国经济即便没有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早已有问题: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投资结构的失衡以及生产结构的失衡――有这些存在于中国经济结构深层次的问题都不能指望用一种短期政策能够彻底解决。

因而,政府在经济萧条期间推出刺激经济计划之时,仍应当强调注重现代经济内在法则的长期措施的推进。

上一篇:一纸专利可贷款的喜与忧 下一篇:七连屿上的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