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在企业管理中的影响

时间:2022-05-27 11:35:04

文化差异在企业管理中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被誉为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大国,但却从未获得生产优质产品的声誉。而近年来,增长放缓的中国经济又在改变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在此,我们不妨以中国机床行业面对的市场需求变化为例,来看看文化是如何影响经济的。

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市场对机床产品的需求标准正在从“廉价”和“易用”转向“优质”,也就是说,现在市场更需要能够生产出优质产品的机床。由此,中国的制造业也在经历一个整体升级过程。有能力生产高端机器和部件的本土公司欢迎这样的变革,而对于国家来说,在高端生产领域,由此也能不再依赖昂贵的进口机床产品。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忽视了机床部件行业的投资,现在正在饱尝苦果——由于机床行业整体基础和理论研究不足,无法支持未来的研发和创新。此外,机床行业的发展非常有赖于技术、知识、劳动力和客服工程师的技能,如果这些方面储备不足,行业就无法实现高端生产能力。过去中国的机床企业虽然已在竭尽全力培训员工,但其总体资质提高的效果却很不明显。

大量来自行业内的信息显示,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导致中西方公司存在差别的主要因素。从质量管理角度讲,工人和工程师的偏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最根本因素。由于中国的技师缺乏由工作成果引发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导致他们缺乏精益求精和创造完美产品的精神。在这种状态下,即使拥有了最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工具,中国工厂仍很难生产出与欧洲公司媲美的产品。而糟糕的流程管理更是雪上加霜,因为监督程序的缺失让产品的质量更加难以确保。在从业者缺乏良好的工作价值观和态度的情况下,投资和政府补贴再多也无助于改善中国产品的质量。

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我们找到了解释这种现实的切入点。人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着他的精神世界观和在现实中的实践活动。而这些价值观也决定着组织的文化,并蕴藏在组织内的质量管理实践中。个人的价值偏好会直接影响质量管理原则的实施效果——员工的文化取向会促使其判断质量管理是否符合其自身利益,然后再决定是否付诸实施。大量研究表明,很多亚洲国家的社会更崇尚集体主义,也就是强调社会成员的相互依存,但同时其社会文化又具有高度的独断特征,也就是倾向于对他人采取对抗,并强调个性化的需求和收益。这些特征传统上被认为与合作和客户至上等核心质量管理价值相抵触,从而会对质量管理产生负面影响。具有强烈独断专行特征的文化对理性的重视高于感性,认为外在实践可以由人控制。充满高度自信的组织可能将失败归结于个人而不是认定为系统性问题,从而使最佳质量管理难以实施。自信很可能是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取得阶段性成功所带来的文化产物,但这也成为中国制造业继续向高端转型的重大障碍。

“不确定性规避”是影响质量的另一个文化层面,其定义是“依赖规范和程序,降低不可预测性”,可进一步解释为出于对风险和未知的恐惧而无法容忍分歧,并支持正规系统和流程。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规避”的文化更倾向于遵守程序,理论上有利于根据客户对于质量的反馈执行质量管理操作。研究发现,中国“规避不确定性”的倾向高于平均水平。如果措施恰当,中国工厂完全可以因此提高质量控制能力,但这些努力又可能受到中国文化内在的自信本质和保持工作现状愿望的制约。此外,高度“规避不确定性”的文化可能会扼杀创新,从而对高端生产状态的保持产生消极影响。大量研究指出,机床部件行业缺乏研发和创新这一关键问题很大程度上即来自这方面的影响。

社会文化是多方面的,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中国要生产高质量产品存在的障碍。中国制造业企业及其管理者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些现象,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各种方式来化解质量问题。确实,做出改变很难,但这很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上一篇:山西和利:创投与创业携手并行 下一篇:张熙:精锐部队的创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