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抽象的道理清晰生动地阐述出来

时间:2022-05-27 09:53:10

如何把抽象的道理清晰生动地阐述出来

学生写作文时常常会为难以阐释清楚抽象的道理而苦恼。笔者觉得,要想将深奥和抽象的道理阐释清楚,就得学会在行文时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上进行发散式思考,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形象具体,让空洞的哲理变得丰盈充实。笔者认为,学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运用比喻和对比,使道理清晰

写议论文时,道理之所以会显得生涩难懂,很多时候,是因为学生在板着面孔说话。如果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就会使议论文生涩的道理显得形象生动。

1.运用比喻化虚为实。写议论文的目的,就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讲清想要说的道理,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和见解。而有些观点与道理很抽象,很深奥。如果把这些抽象深奥的道理不加修饰地运用到文中,会使议论文空洞乏味。生活中的许多具体现象本身就很形象生动,假如学生在说理的同时能够借助文学手法,或描写,或叙述,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象,就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喻的作用就在于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好的比喻往往能以简约的文辞、生动的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唤起读者的联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譬如论“交朋结友”,我们如果把它写成“朋友有好坏之分,应该慎重交友”,就显得生涩板滞,而庄子的一句“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淡若水的清纯和甘若醴的浑浊两个角度,把交友之道说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如此看来,写作时,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释议论文中抽象的道理。如果比喻运用得合理贴切,就会拉近文章与读者的距离,清晰地把道理揭示出来,增强文章的语言美。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时,学生要注意喻体必须表示抽象概念的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切忌空洞无物。

2.运用对比进行论证,使说理明晰。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是议论文写作中经常运用的手法。行文时,学生可以把完全相反或对立的素材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以便揭示出对比双方的本质,从而分清是非优劣,决定褒贬弃取,达到肯定与否定之目的。

议论文写作中,可以根据议论的需要,灵活采用不同的对比手法。常见的对比手法有:(1)事实对比:将两种不同的事实进行对比,从而区别正误,分清是非。(2)道理对比:也就是将对立双方的道理摆出来,使读者明白孰是孰非。(3)形象对比:以不同的形象进行对比,从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4)感情对比:对不同的议论对象赋予鲜明的喜怒爱憎,以阐明作者的态度和观点;或通过对不同感情的抒写,阐述某种道理。感情对比往往和分析议论相辅相成,使得议论文有声有色,情理交融。

在论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如果觉得所阐述的道理深奥,难以使读者明白,学生就可以考虑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来使其清晰起来。

二、巧借他山之石,使语言明白晓畅

在议论文写作中,巧妙地引用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成语等进行说理,往往会使所要阐述的内容高度凝练,言简意赅。这种充满哲理的语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写作时,学生既可以引用名人名言,也可以引用富含哲理的名诗、名歌,用来论证或者总结文章的观点。这些语言往往有警策人心的作用,用在文章中往往使文章思路更加清晰,哲理更加明白,能加强说理的形象性和哲理性。为了使抽象的道理便于读者接受,学生还可以引用适当的名言警句来阐释文章的观点。

1.引用古诗文名句及名言警句,阐释文章的内涵。古诗文名句及名言警句是前人精心锤炼出来的,浓缩了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学生若能恰如其分地引用这些内容,不但能使文章增色,使语言富有文采,还能使文章的内容更清晰,表达更晓畅,更容易让读者接受。

2.引用生活中鲜活的俗语,阐述文章的寓意。生活中有许多形象生动、富有活力的语言,有些谚语、民谣、广告词更是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学生如能准确地将其引用入文,就会使文章语言妙趣横生,容易让读者接受。如:“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屋漏更遭连阴雨,船破又遇顶头风”“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些都是生活中鲜活语言的代表。在适当的时候,学生若能将这些语言恰当地引用和巧妙地安排,也能很好地阐释文章的寓意。

3.恰当地引用成语,能够强化文章的内容。成语高度凝练,含蓄隽永,引用入文,能够使文章富有文采。如“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见贤思齐”(修身)、“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人生价值)、“尺璧寸阴”(惜时)、“焚林而猎”“涸泽而渔”(环保)、“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墨守成规”“抱残守缺”(保守)等,都可以阐释清楚相应的文章观点。

三、运用精彩的语言,增加说理的通俗性

学生写的议论文有时不能为人接受,是由语言生涩、道理抽象造成的。因此,学生应当想方设法地让文章的语言生动一些,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精彩的议论一定是深刻精辟的。它能够抓住问题的要害,并且作出入木三分的分析。这种分析不是就事论事型的,也不是隔靴搔痒式的,而是用敏锐的眼光向着事物的本质挖掘,使潜藏在事物背后或内部的一切呈现于读者的面前,让读者去领悟事物的深层内涵。

2.精彩的议论一定是独辟蹊径的。独辟蹊径的议论并非故作惊人之语,而是要善于从最佳的说理视角,进行入情入理的阐释。它或从正面,或从侧面,或从反面巧妙地揭开问题的一角,让人窥见事物的全部面貌,让读者获得蹊径寻幽、顿悟事理的。

3.精彩的议论一定是精警有力的。精警的议论一定不能拖泥带水,凡庸累赘;也不能含糊其辞,牵强附会。它的每一句话都应鲜明有力,具有思想内涵;它的每一个字也都应精警凝练,充满艺术张力。只有这样,议论方能耐人咀嚼,让人回味。

在议论过程中,如果能从以上三方面注意用精彩的语言进行论述,必能使抽象的道理清晰生动地阐述出来,收到以理服人的表达效果。

上一篇:《哈姆莱特》的艺术特色 下一篇:个性美·动作美·含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