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人文社区的景观勾勒与深化

时间:2022-05-27 08:48:52

高层人文社区的景观勾勒与深化

摘要:本文从高层居住区景观设计与绿色生态住宅区的营建入手,在统筹考虑高效、节能属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掘确保环境景观质量实现的方式与方法,力求保障居住区整体环境设计前期定位趋于完美,以实现城市社区景观的人文与生态性。

关键词:高层景观设计;生态居住区;人居环境;生态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高层住宅是人类社会生活集约化发展的产物,与常规住宅相比,其景观的规划设计更需考虑对户外环境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1],在尽可能降低负干扰的同时,从不同角度和多个层面整体考虑景观效果,不但要重视平面景观序列的合理规划排布,还要兼顾垂直和俯视方向的景观描绘与特有的效果呈现。

高层住宅的设想,最早由法国建筑师柯布西埃提出,是一种高层低密度的建筑布局模式,腾出大量的土地用于园林景观绿化,打造宜人宜居环境。而现实中,受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影响,忽视了居民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并未实现高层低密度的构想,而形成了高层高密度的特点。而沈阳・东星花庭项目通过对高层人文社区的景观勾勒与深化,构建并创造了富有人情味和活力的高层住宅区社会交往和公共空间[2]。

1.项目概况

沈阳・东星花庭项目位于市区,总占地面积为1.83公顷,属于控规二类居住地。园区内地势相对平坦,高差变化不明显。项目定位为高层住宅及商业建筑,简洁集约的风格,在城市高层社区中具有典型代表性。

2.设计理念

2.1体现人文底蕴

为突出人文特色底蕴,东星花庭项目设计以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作为景观主题。运用古典造园手法,结合现代景观元素,营造出“迎仙客”、“玲珑池”、“绿痕阶”、“草色斋”、“笑忆廊”、“锦萃院”、“丝竹园”、“德馨园”、“芳草台”、“如茵台”、“枫华台”、“雪月台”等具有寓意的节点。采用如意状的弯曲道路网络,联络意境融入居住景观设计,创造一个诗情画意的高品质居住院落。

2.2 尊重和谐理念

人性化的生态景观追求自然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种对于自然的追求源于人类灵魂的深处,是在漫长的人与自然交际的过程中产生的精神烙印。人类在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同时,生态自然也对人与人、人与城市间的和谐关系同样有反馈。因此,生态与景观是一个双向复合的概念,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间的双向和谐。从情感认同的角度讲,就是城市景观从生态的角度提供给人以和谐的体验。而人通过理性的调控,协调好利益关系,构建和谐发展[3]。孔子云:何陋之有?这种理念完成体现了对自然的高度尊重与认可。

2.3 实现宜居功能

本着和谐人居理念,利用高层优势,打造第五立面,兼顾规整地形的营建,塑造高位三维立体景观。同时,巧借已有的人文商业资源――吉祥市场,打造富有生活情调与人文气息的便民生活圈,形成了人性化的现代生态宜居区。环境之和谐,草木之繁盛,建筑之品质,彰显“花庭”之尊贵。

3.景观脉络

园区环境规划布局符合传统规划理论,景观营建结合传统手法,并借鉴现代欧派园林简洁、大方的特点,打造了富有层次的园区景观效果和空间环境。

3.1空间内外有别

安排较大尺度的开放空间,包括集中活动区、核心区公园和中心广场等户外活动空间[4]。地下车库位于住宅底层,它的合理设置突出提升了园区空间利用率;园区内人车分流,加上起伏的地形和丰富的植被,为居民创造了舒适的步行空间和怡人的视觉感受,整体上使园区公共景观布局,既丰满又清晰、简洁。

3.2出入景观相宜

景观设计完全融入大自然质朴气息,从设计到施工都给予自然生态充分的尊重。利用树形高大,枝干通直的行荫树,自然配置分隔园区空间;利用茂密绿植为屏,尽量屏蔽掉园区外的干扰,内部世界则更显豁然开朗,形成一个独立于外部的世外桃源宜居空间。

3.3 组团开合有度

园区组团设计开合自然大方,以简洁为主,强调对老人和儿童活动的安全设计以及私密性的保护,强调使每个功能空间能自然变换,开合有度,既共享景观,又保证相对私密性。综合分析园区情况,采用乔灌花木草等多层次的混植绿化设计,提升绿化空间利用率,增加绿量。

4功能分区

根据不同功能分区,兼顾视觉的舒适度和享受感,更多地安排人与景观之间的交流,或者进一步拓宽人的体验,并且利用人的要求将景观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

4.1 中心景观区

园区交通组织注重简洁、大方回环为主,在人车分流基础上,减少公共区域景观分割,保持核心景观完整性,以圆弧造型区划出中心焦点,以线状绿带柔化硬质建筑,仔细推敲平视效果,也考虑高空俯视整体结构。合理分布阳光草坪、茂密植栽等景观元素,尽可能营造大面积的坡地景观。以精心的景观装饰和小品设计,紧密衔接外部商业区,突显特色氛围,配合建筑打造具有时尚、亲民元素的商业配套,展现了吉祥市场特色文化符号。

4.2 儿童活动区

儿童娱乐时对周边环境充满好奇。为此,活动区围栏以不易攀登为主,一般高度不少于1.2m。通过堆砌起伏的山丘、缓坡,形成明暗相间的通道、隧洞等,营造趣味户外空间,并尽量避免金属类设施,选置于通风日照条件良好、噪声空气污染少的区域,体现健康关怀。

4.3 老年活动区

老年人生活诉求集中体现在活动空间的便利舒适上,比如具有良好通风、日照条件,摒弃噪声和空气污染侵害,减少台阶阻挡等,以及适合老年人锻炼身体、邻里交往、休闲娱乐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有限的活动空间内,视线上的开阔和对大自然的交流至关重要,通透的景观将内外空间保持视觉上的联系与关怀,使之在有限空间内有所发挥,创造属于老年人的辉煌[5]。

5. 细腻而梦幻的硬质考量

地面铺装、小品等硬质景观元素,更注重细节体量与布局空间。园区地面铺装严格限制材料,各组团区域的构筑物以完美几何形体及现代感较强的花岗岩、混凝土等材料为主,配合建筑风格,外形和质感。同时,恰当地加入了富于自然气息的木质地板和构筑物,起到柔化效果。在长宽适度、高度相宜的木质座椅等园区配套设施及小环境打造上,通过巧妙的勾勒,重视式样和图案,细节表现细腻,产生梦幻效果,延长了业主户外停留时间,增强温暖细腻的幸福感受。

6. 生态景观兼备的特色种植

融于自然,归于生态既体现传统园林精髓,也是种植设计的追求向往,充满了对自然生态的热爱与尊崇。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材,配置了景观效果好、生态价值高的软质景观,借助简约富有几何线条美的园区路线,穿过风景宜人的自然群落构成生态空间。绿荫两侧地形起伏,富于变换,产生移步换景的效果,乔灌花草多层次的混植造景手法和五角枫等特色树种色彩变化,渲染出园区“曲径通幽”的自然气息和浓郁的景观氛围。融建筑于自然景色之中,绘线条与蜿蜒地形之间,消除了建筑与环境的界限,使建筑、地形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体现返朴归真、崇尚自然、向往自然的心理。

7. 结束语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人居高空化环境改善面临巨大挑战。高层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更应注重以人为本[6],结合环境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努力完善人居景观设计系统,营建适宜人生活居住的空间。注重全方位多视角地改善高层住宅景观品质,将高层住宅对其外部空间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限度,为人类创造更加舒适更富有特色的生态宜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黄敏珍.长沙高层住宅区环境景观设计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2] 杨盖尔著.何可人译.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 刘轶君.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解读[j].四川师范大学.2009.

[4] 章俊华.幼儿园户外绿地[j].中国园林.2004(3).

[5] 陈月华 兰云.基于中国文化的老年群体媒介诉求分析.现代传播.2010(9).

[6] Albert J.Rutledge著.王求是 高峰译.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上一篇:谈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现场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下一篇:建筑给排水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