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

时间:2022-05-27 07:47:51

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

摘 要 高等数学教育应该向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宗旨的能力教育转变。如何创新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体系,使原本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摆脱对数学的恐惧,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摆在当前高职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得出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通过进一步探讨对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512 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方法,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学习高等数学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推进作用。(2)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是专业课学习服务的工具性课程;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学生后继学习和职业发展做准备的公共基础课程;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课程。(3)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数学这门科学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到了现代社会,电子产品的出现和普及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更加拓宽,现代数学正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广泛和深人地渗透到了社会科学等领域。因此,学好高等数学对学生来说相当重要。

然而,现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学习却存在很多问题:(1)学生普遍不喜欢学高等数学,很多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却提不起兴趣,上课不是玩手机就是做其他事情。(2)学生对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感到困惑。(3)教师感叹学生基础差,没法教。根据对部分职业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调查研究发现,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定位与教学目标方面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基本上都是“重理论、轻应用”,“老师上课很流畅,学生却很惆怅。”在一些院校由于对高等数学的重要性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定位不明确,不准确,甚至出现了大面积砍掉高数课程的现象。

2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

目前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本科内容的简单压缩,与专业知识结合不够紧密,教学内容以纯数学知识为主。与此同时带来的是一方面课程难度较高,授课时数又有限,内容讲不完,更不能每一部分内容都精讲,老师急着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顾不上学生的感受,而学生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另一方面是学生学的内容在专业课方面用不上或者不够用,不能学以致用。

3在教学模式方面

有人说职业教育什么都变了,就是课堂没有变。高等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很多老师对工程技术以及各个专业的知识缺乏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相应的背景,课堂上单纯枯燥地讲授数学理论知识,从概念讲解到定理证明再到例题习题一味灌输,教学手段大多是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难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教学评估方面

大部分院校对学生的高等数学评价方式大都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考试的基本形式都是笔试,题型也都是例题的翻版,另外学生为了拿到平时成绩,导致抄作业的现象屡禁不止。这样的成绩并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经过对一些高职院校的走访与调研,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定位准确,目标明确。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数学课程被定位为为专业课学习服务的工具性课程;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学生后继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公共基础课程。不能以“学术型、科研型”的培养目标去要求学生,高等数学必须为专业课服务,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技术工具,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教学内容模块化。不同的人应当学习不同的数学,严格区分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材、教学内容,对目前我国高职高等数学改革有着非常良好的作用。根据高职院校各个专业所需数学知识不同、学时不同的情况,模块化教学内容能加强基础、突出应用、内容宽泛、增加选择的弹性,即把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作为公共基础内容必学,而不同的专业学习不同的专业模块和拓展模块。这样就体现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

(3)“互联网+高等数学”教学模式。今天的大学生是伴随电子技术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被电脑、手机等数字工具包围,信息技术对他们的认知、态度及行为习惯影响巨大。面对这些学生,教师与学生共同在教室进行教学活动不再是唯一的途径,他们期盼更灵活的学习进度,更多的个体学习机会,更多地利用各种移动终端的学习资源。美国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模式,以及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等世界著名高等学校引领的“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成为依靠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优秀案例。面对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的双重诉求,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必须利用“互联网+高等数学”的模式进行“流程再造”。

(4)“数学建模”评价体系。职业院校的学生应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而对于高等数学课程而言,数学建模能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比“一张考卷订优劣” 更合理,更能全面考核一个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职业教育在我国正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高职人才的培养应走“实用型”的路子,应将其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强调其应用性、实用性、解决实际问题的服务性。要使高等数学在高职院校真正发挥它的使命,高等数学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2] 朱贵凤,陈琳.谈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9).

[3] 金环.基于需求的高职数学教学优化策略[J].价值工程,2011(27).

[4] 黄映玲.高职数学模块化教学探究[J].高教探索,2010(1).

[5] 吴文娟.浅谈大学生数学建模的意义[J].科技视界,2014.

上一篇:论法学教育的职业化 下一篇:高职院校外籍教师聘用与教学状况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