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时间:2022-05-27 07:20:00

关于“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随着兵团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结构调整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也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包括经济结构调整在内的各种结构调整进展迅速,成效显著。如何适应新时期兵团更好地发挥“三大作用”的要求,更好地遵循结构调整固有的客观规律,更加卓有成效地推进兵团的结构调整,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结构调整调什么?它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应当站在怎样的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这是结构调整第一位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每种现象的一切方面(而且历史在不断地揭示出新的方面)相互依存,极其密切而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无不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这种联系既表现在每一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又表现在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当然这种联系是有秩序的,并且形成一定的系统,整体性、关联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任何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也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的多样性整体,这个系统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对整体产生影响,这些相互联系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以自己特定的方式和特定的作用构成整体的一环。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前提,科学发展观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进步,各个社会子系统协调动作的发展观点。兵团的结构调整也必须遵循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和社会结构等各方面的全面调整。任何一个子系统的结构调整如果离开屯垦戍边事业这个综合系统的概念,既不符合结构调整的客观规律,也不可能真正取得成功。现在问题是,人们在讲到结构调整的时候往往指的是某一个方面的调整,而很少从全方位的战略角度来谈结构调整。比如说,现在对经济结构调整讲得比较多,有时候一讲到结构调整,就有意无意地把它与经济结构或者产业结构调整画上等号。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思考兵团结构调整的时候,必须要把整个屯垦戍边的事业作为一个多功能、多层次的复杂的大系统来看待,与整个屯垦戍边事业这个大系统相比,经济结构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经济结构的调整应当放在整个屯垦戍边事业的大系统中去思考和推进,在考虑结构调整的时候要制订整个屯垦戍边大系统全面调整的计划和方案,为达到整个系统调整的综合目标而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和办法去推进。兵团党委曾经提出要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开辟职工增收新渠道,促进社会事业新发展,创造职工生活新环境和营造维稳戍边新局面,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综合思维和整体判断的结果。只有当我们用综合的思想方法和综合的工作措施推进结构调整的时候,以往比较复杂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才可能比较好解决;只有在这个大系统的框架下,跳出就经济结构谈结构调整的狭窄思路,按照整个系统固有的规律去思考和推进某一个方面的结构调整的时候,才可能使结构调整的思路更宽、措施更全面、效益更显著,真正做到事半功倍。相反,如果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去推进结构调整,单就某一个方面看可能是有道理的,但放在整个系统去看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可能南辕北辙。

结构调整应当从哪里起步?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去推进?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这是结构调整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任何结构调整都要从兵团目前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良好的愿望出发,既不能落后于也不能超越兵团现在所处的现实基础,否则,就会脱离兵团的实际,违背客观规律。这就需要我们对兵团的情况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那么,兵团现在处在一个怎样的发展的基点上?众所周知,虽然兵团的体制改革进步很大,但影响兵团发展的体制还严重存在,因此,我们必须以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为重点,不断完善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体现兵团特殊优势的体制机制。要建立和完善以“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其他配套制度+管理”为基本框架的体制机制,按照“土地长期固定、生产自主经营、各项费用自理、经营自负盈亏、负担只降不升、享受社会保障”的要求,切实做好土地承包经营工作。虽然兵团的经济结构大为改善,但仍然不尽合理,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改变农业比重过大的局面,逐步确立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使兵团的产业结构来一个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虽然我们喊了多年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但没有实现根本的突破,因此,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解决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普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清除一切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和政策规定,切实推进公平准人、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民营、私营和个体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工业、活跃市场、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和更加良好的社会氛围;虽然兵团的社会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但也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必须继续完善与兵团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发展体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关注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发展,要不断增加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好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群众;虽然兵团在维护稳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在面临许多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我们要在戍边理念、戍边重点、戍边形式、戍边载体、戍边主体、戍边体系上不断完善、充实和创新,在增强兵团“硬实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兵团的“软实力”,从而通过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等多种形式来履行戍边使命,确保新疆的稳定和祖国边疆的安全。在未来的发展中,作为稳定新疆的一支重要力量,兵团首先要做好内部的稳定工作,妥善解决社会难点热点问题,把各种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明白了兵团目前的基本情况,我们的结构调整就一定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既不要好高骛远肓目攀比,设定不切实际的调整目标,也不要不顾已经发展的形势而故步自封止步不前;既要增强做好结构调整的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结构调整,又要考虑到兵团结构调整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作好打硬仗打大仗和长期奋斗的准备。

结构调整可不可以一劳永逸?有没有止境?这是结构调整必须把握的又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结构调整应当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并且永无止境的长期推进的动态过程,结构调整不可能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就可以彻底完成,因为兵团的调整是为达到屯垦戍边的终极战略目标和实现兵团不同时期发展目标而进行的。长期以来,为了履行屯垦戍边的政治任务,兵团以农业起家、以农业为主发展,在全国的经济发展链上始终处于下游的位置,解决兵团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任重道远;兵团从成立的时

候就实行准军事化体制,这种体制在当时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遇到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使兵团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的接轨,任务异常繁重;兵团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是在水到头电到头路到头的地方创业的,虽然兵团人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但它所处的发展环境十分恶劣,这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结构调整要付出加倍的成本;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民族主义思潮泛滥,新疆周边国家和地区复杂的政治环境,使得兵团政治军事结构调整的任务也十分艰巨;更为重要的是,兵团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兵团为完成一定的历史任务和实现屯垦戍边的奋斗目标决定的,我们党强调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出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100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屯垦戍边事业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为完成党的任务而存在的,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就决定了屯垦戍边事业的长期性,也就决定了兵团结构调整的长期性,当我们完成一定时期的历史任务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为了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和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进行新的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实际上是一个阶段性和发展性相统一的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这种结构调整的艰难曲折性和永无止境性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我们既不能满足于结构调整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止步不前,也不能奢望在短时期内完成结构调整的全部任务,我们对此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还有一点最重要,就是我们只能在我们所处的条件下去认识结构调整的任务和目标,而且这些条件达到的程度决定着我们对结构调整认识的程度。我们对结构调整规律的认识永远不可能穷尽,必然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难免遇到预想不到的艰难险阻和突发事件的考验,难免受到来自各方面错误思想的影响和干扰,这一切就决定了结构调整必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十分漫长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长期性是由阶段性构成的,并寓于阶段性之中,因此,兵团的结构调整的目标要有阶段性,要制定结构调整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的目标,而且不同时期的结构调整目标应当是相互衔接的,上一个时期结构调整目标为下一个时期结构调整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于结构调整在认识上的深化,必将极大地推进兵团经济结构和整体结构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前进,必将极大地促进兵团经济社会实现超常规和跨越式的发展,必将极大地促进兵团早日实现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上一篇:抓住机遇 加快调整 实现兵团经济社会跨越式发... 下一篇:农十三师的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