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色叶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27 06:48:46

浅谈色叶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引言:

色叶植物指叶片或茎干的颜色并非通常所见的颜色,而呈现黄、紫、红色或混合色等一类植物。植物叶片色彩发生变化的原因很多,遗传的、生理的、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甚至病虫害都有可能造成植物叶色的改变,当以上原因造成的植物叶色的改变稳定而有规律才是称之为色叶植物的必要条件。

色叶植物的种类很多,按照植物的叶色变化时期分类,现具园林观赏和栽培利用价值的色叶植物可分为常色叶植物和季相色叶植物两大类,季相色叶植物又分为春季色叶植物、秋季色叶植物、春秋两季色叶植物三类。

关键词:色叶植物园林绿化应用方式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常色叶植物

指整个生长期内都呈现彩色叶色。常见的常色叶植物有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红栌、红枫、金叶槐、紫叶李、美人梅、红宝石海棠、红叶海棠、紫叶矮樱、红叶碧桃等。

二、季相色叶植物

1.秋季色叶植物

仅在秋季生长末期呈现彩叶的植物统称为“秋季色叶植物”,常见的秋季色叶植物有鸡爪槭、黄栌、火炬树、银杏、鹅掌楸、元宝枫等。

2.春季色叶植物

仅在春季新发的嫩叶有显著不同叶色的植物称为“春季色叶植物”, 常见的春季色叶植物有石楠、五角枫、香椿、臭椿等。

3.春秋两季色叶植物

在春季新发的嫩叶和秋季生长末期均呈现彩色叶的植物。常见的春秋两季色叶植物有黄连木、盐肤木、灯台树等。

三、色叶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方式

色叶植物因在生长季节内能呈现出鲜艳的色彩而备受人们的欢迎。除此之外,色叶植物还具有成果快,栽培容易、观赏期长的特点,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应用方式有丛植、片植、孤植、图案式栽植、列植等。

丛植:将观赏期长的同类彩叶植物三五成丛种植在一起,突出了整体美,可以美化、彩化环境,增添更多色彩。尤其是将紫色或黄色的色叶植物丛植于浅色的建筑物前或将绿色的乔木做背景,色叶植物作前景处理,均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如在公园中河水背景的衬托下种植几丛黄栌,进入秋季叶子呈现黄色,与周围其它绿色植物及碧绿的河水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能丰富景观色彩,又能活跃园林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群植或片植:群植或片植以色叶植物为主要树种成群成片的种植,构成风景林,独特的颜色和姿态一年四季都很美丽。如在道路绿化中大面积栽植鸡爪槭,五角枫等达到成林的规模,可营造出较有气势的景观。

孤植:主要利用孤植树树姿优美、叶色亮丽、独特、颜色醒目的彩叶作为中心景观,充分表现其个体美,达到景观的中心视点或引导视线的作用。如在公园草坪、道路拐角或庭院里孤植一株高大丰满、生长力强、叶片亮丽的银杏,即可达到夺人眼球、独立成景的效果。

图案式栽植:又称模纹栽植。它吸收了园林花卉的种植特点,既可用于各式花坛,花坛群,花带,又可应用于缓坡,草坪,林缘及各式以规则式设计手法为主的绿化广场,可分割视觉空间,可描绘连续的绚烂画卷,在烘托气氛,丰富园林景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列植:即行列式栽植,指树木按照一定的株行距成排成行的栽植。如道路绿化上的紫叶李与雪松交替列植,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

四、值得推广色叶植物的新品种

中华红叶杨:中华红叶杨是从雄性植株芽变所得,从遗传角度来说,也为雄株,不会形成飞絮,因此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叶面颜色一般正常年份,在3月20日前后展叶,叶片呈玫瑰红色,可持续到6月下旬,7-9月份变为紫绿色,10月份为暗绿色,11月份变为杏黄或金黄色,三季四变,性状稳定,这在其它绿化树种上是不多见的,在城乡绿化中确实是一个极其珍贵的树种。

中华金叶榆:是乔、灌皆宜的优良彩叶树种,具有叶片金黄艳丽,树冠丰满,抗寒冷、干旱、盐碱等特点,是我国自主培育成功的彩叶植物新品种。中华金叶榆生长迅速,枝条密集,耐强度修剪,造型丰富,既可培育为乔木用作园林风景树,又可培育成灌木广泛用作绿篱、色带。中华金叶榆根系发达,耐贫瘠,水土保持能力强,除用于城市绿化外,还可大量应用于山体景观绿化中营造景观生态林和水土保持林。

密枝红叶李:密枝红叶李为俄罗斯红叶李变异提纯品种,乔灌皆宜,亦可用于种植模纹图案,色彩鲜艳亮丽,枝条多且细密,耐修剪,抗旱、抗寒、耐瘠薄力极强,是高寒地区替代紫叶小檗的唯一树种,十分难得,是庭院、园林、街道绿化珍贵彩色树种。

结束语:

通过对色叶植物资源的实际调查和分析,了解到色叶植物的种类和一些树种的习性以及园林用途,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到色叶植物在园林中的重要性。根据各种色叶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观赏特性进行合理细致的配置,运用色叶植物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丰富园林景观色彩提高园林景观质量,充分发挥色叶植物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为城市园林绿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袁涛.彩叶植物漫谈.[J].植物杂志.2001(5).12-13

[2]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王大磊.北方彩叶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林.2005(12):11-16

上一篇:浅析高层建筑外墙防渗漏措施 下一篇:道路桥梁防水技术发展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