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例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26 11:13:31

27例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27例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

方法:对200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7例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Ⅲ组临床有效率最高为80%,且输血次数及治疗前后Hb维持天数均明显优于Ⅰ组、Ⅱ组治疗方案,另外,Ⅲ组方案药物不良反应小。

结论:儿童再障症临床诊断可通过临床症状、体征、血象表现及骨髓象表现即可诊断,应用CSA+ATG方案临床疗效显著,且输血少,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儿童 急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646-02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临床常见贫血疾病之一,临床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再障,前者与遗传有关,临床较罕见,后者病因及发病机制较复杂,儿童获得性再障发病急,且病程进展快,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达91.6%,为此加强对儿童急性再障的诊断、分型,对提高患儿生存率有重要临床意义[1]。为此本文将对200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7例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发病特点,为提高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及提高预后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7例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年龄(8.54±2.3)岁所有患儿均符合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修订的再障诊断标准及其分型标准,且经骨髓细胞学检查或经骨髓活检确诊。将27例患儿分为Ⅰ组(CSA+雄性激素方案)14例,Ⅱ组(HDMP方案)8例,Ⅲ组(CSA+ATG方案)5例。

1.2 治疗方法。

(1)CSA 5-8mg・kg-1・d-1,早晚各服用一次,首剂量5mg・kg-1・d-1,再检测CSA谷质量浓度、峰浓度调整剂量长期口服。

(2)HDMP静注,首剂量20mg・kg-1・d-1,连用3d,每日一次,再以15mg・kg-1・d-1剂量连用3d,每日一次,再每周递减药物剂量,按(10、5、2)mg・kg-1・d-1的剂量依次降低剂量,要求30-60min内注完,连续治疗5周。

(3)ATG 3.5mg・kg-1・d-1,连续用药5d,为减轻ATG不良反应,可同时再另选一静脉通道给予甲波尼龙10mg・kg-1・d-1静注,首日给药1/10ATG总量+100ml生理盐水,1h内静注结束,若无异常反应,再将剩余ATG静注完,剩余疗程无需分批注入。

(4)雄激素方案给予0.2mg・kg-1・d-1司坦唑醇,分早晚口服,需长期用药。

(5)治疗期间根据病情变化给予输血、补钙、抗生素、升血小板药物等对症辅助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评定三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情况、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输血次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定。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及全国再障会议修订的疗效标准,治愈率及缓解率为有效率,表现为血红蛋白恢复至儿童期正常值最低水平,其余血象标准未改变,且均至少连续三个月未输血。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见比较采用t和Z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病因分布。

(1)患儿接触化学、物理因素4例(占14.81%),其中有农药接触史1例,新装修房子或家住附近有化工厂与苯胡衍生物化学接触史2例,放射线接触史1例。

(2)药物因素7例(占25.93%),其中应用解热镇痛药或感冒类药物3例,静脉应用氯霉素2例,驱虫药1例,噻嗪类利尿剂1例。

(3)感染因素16例(占59.26%),经病毒血清学检测,包括EBV-IgM、EBV-IgG、CMV-IgM、CMV-IgG、HPV-B19及近期或既往肝炎病毒阳性,其中16例患儿中有1种病毒感染,亦有≥2种病毒感染者。

2.2 临床症状及体征。所有患儿均不同程度发热,体温在38度以上,多呈进行性加重,苍白、乏力、头昏、心悸和气短等症状明显;均有程度不同的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皮肤出血表现为出血点或大片的瘀斑,口腔粘膜有小血泡;伴有鼻衄、牙龈出血、眼结合膜出血等。

2.3 外周血情况观察(详见表1)。

3 讨论

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因药物、化学等多种因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循环损伤,造成外周血血红蛋白下降速度快,全血细胞减少,骨髓非造血组织增多,该病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且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2]。为此在临床诊断中,通常以临床症状及体征,血象表现及骨髓象表现为诊断依据[3]。

目前临床治疗常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包括CSA、ATG和HDMP[4]。其中CSA可有效地特异性抑制淋巴细胞反应和增生,对T细胞,尤其是TH细胞有较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而对其他的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则相对较弱,本品常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5];ATG作用于T淋巴细胞,有利于激活造血干细胞,增加造血干细胞敏感性,临床常联合CSA治疗,CSA可增强ATG淋巴细胞毒性作用,同时ATG还可促进CSA淋巴细胞活性抑制作用,且两药联用降低耐用性;HDMP(大剂量甲基氢化泼尼松),可减少免疫复合物形成,短时间内控制免疫抑制作用,刺激造血前体细胞增殖[6]。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有效率分别为57.14%、37.5%、80%,Ⅲ组方案输血次数及治疗前后Hb维持天数均明显优于Ⅰ组、Ⅱ组治疗方案,另外,Ⅲ组方案药物不良反应小。结果提示,CSA+ATG方案临床疗效显著,且输血次数少,药物不良反应小。

综上所述,儿童再障症临床诊断中可通过临床症状、体征、血象表现及骨髓象表现即可诊断,应用CSA+ATG方案临床疗效显著,且输血少,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馨.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1例临床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2009,22(4):110-112

[2] 郭明英,黄帅,李瑞.再生障碍性贫血60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1,32(2):204-206

[3] 江涛.再生障碍性贫血87例的临床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1,12(3):351-353

[4] 纪国超.再生障碍性贫血40例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12(30):102-104

[5] 郭志雄.38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188-190

[6] 刘亚平.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242例实验室诊断及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09,30(9):265-267

上一篇:中医院护士学习中医护理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 下一篇:泰州姜堰市2010―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