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外语语言预制性实践研究

时间:2022-05-26 06:29:36

大学外语语言预制性实践研究

[摘要]为了提高大学生外语口语交际的流利性,揭示语言特征与口语流利性之间的关系,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对应用型大学非应用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预制语言(词块)的教学实验研究。实验证明:在外语教学中实行语言的“预制性”词块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流利程度,最终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大学外语 预制语言 词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037-02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科学技术交流日益频繁,作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外语显示出更加重要的性质。新时期外语课程教学的要求也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当今的外语课程的教学方法、理念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制定出符合现代外语教学规律的外语口语设计方案,使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教学,以不辱使命。

一、语言预制性的理论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大学外语教学一项研讨调查中显示:只有6%的大学生能够比较流利地说外语(虽然这个百分比可能现在有所提高)。看来,大学生的外语口语交际能力不容乐观。为此众多的语言学家进行了大量的语言实践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外语学习者最大的困难是口语流利程度的获得和提高,而口语流利性通常被认为是外语学习的最终目标之一(Kormos & Denes 2004)。最早对语言中预制性语言做出分析的是Becker(1975),他发现“语言的记忆和存储、输出和使用不是以单个词为单位,而是一些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的板块语言结构为最小的单位”。众多的语言学家也认识到“语言不是由传统的语法与词汇组成,而是由多词的预制语块组成的”(Lewis,1997)。Kormos & Denes(2004)对口语流利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对口语流利性的研究有几种趋势,其中一种就是注重考察组块(chunks)研究。在口语交际中,口语的流利程度取决于掌握的词语组块的量,既“出现频率高作为整体储存和使用的词语程式(Wray,2002)”词语多少。近年来一些学者利用计算机对语料进行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交际往往直接使用已有的固定词块,并不是关注语法规则。语言学家Sinclair在研究词汇语义分析时精辟论述道:人们应该遵循的两条原则――“短语原则”(idiomprinciple)和“开放选择原则”(open choiceprinciple),短语原则就是使用大量现成的词块来组合句子,开放选择原则指的是选择合适的语法和词汇,重新组合语句。这项研究成果对我们有深刻的启示:语言的研究有规律可循,词汇是组合语句最为重要的记忆系统。目前,在国内有关口语流利性的理论、实证性研究刚刚起步,还停留在对国外相关研究的介绍和理论模式的探讨,很少有人从语言的实用角度进行研究,定性定量研究更少。所以,本文作者力求从培养学生口语应用能力的目标为出发点,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开展相关实践研究。

(二)“预制性语言”释义

关于“预制性语言”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如Krashen理解为“半固定式的短语” (1978);Becker解释为“具有可分析空间的公式化框架”(1983);Lewis认为“词汇组块”(1993)等等。而我们更加认可这样的解释:存储在大脑中的整体预制块,使用时被整体调用的语串(Wray,2002);以一定的结构在语料库中高频率出现的不同长度的有意义的连续词语片段(杨惠中、卫乃兴,2005)。词汇教学法(Lexical Approach)曾提出这样的理论:培养学习者的词汇能力,即掌握交流中频繁出现的固定词组,搭配和句型的能力,从而把词汇、语法的习得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Becker(1975)和Bollinger(1976)把这种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了的块状结构叫预制语块。关于预制语块《朗文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定义:“在记忆中以单元的形式存储的单词序列,在使用时以单元形式从记忆中提取,而不是利用语言的语法资源现场生成”(2005:270)。当然,不同学者用不同的术语来表示这一语言现象,无论是哪一个术语,解释的语言现象是一致的。

二、预制语言的教学实践

本次研究俄语、英语教师联合成立了词块专题研究课题组,分别对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学习中的词块进行实验教学。他们使用同一教材,学时相同,同一教师两个实验对比班,对侧重外语词块教学班的学生的口语产出能力与传统教学班的学生口语产出能力进行测试对比。

(一)新生入学初期调研

本次研究在2010级大学英语、俄语学生中分别选定了教学实验班和普通班,首先进行该项目内容有关的前期测试、调研、取样分析,如外语的连贯性和流利性、固定词组(词块)掌握的情况、学习外语的心理焦虑。在口语实验教学前进行测试,将两个班同学在口语部分的得分输入下列表格,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如表1:

对两个班级的口语表达内容的连贯显著性进行调研,得出如上表2数据:

表1、表2中的各个变量值显示出:在使用多媒体词块教学前,两个班级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各项数据没有明显的差别,各项指标没有巨大反差。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对于词汇综合知识的掌握不存在明显意义上的差别,口语交际能力水平相当,没有可比性。

(二)应用多媒体手段的词块实践教学

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课题组研究决定设定课堂词块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实验班和普通班分别采用词块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为期15周的对比教学研究。首先提出本次实验的假设:语块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实验班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具体做法是:实验班教学主要以语块教学为主线,将词块主要归纳为会话词块和主题词块两大类输入计算机,通过输入、内化和输出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引导学生辨认、学习、使用语块,从而使学生有效掌握并熟练运用语块,即对实验班的课堂进行词块基础训练。该过程在单元主题下将词块教学的活动任务设计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课下担任实验班的教师集体座谈,研讨搜集、归纳词块教学的成果,及时指出研究成果的不足。训练的重点在于强调对词块进行重复和模仿,利用情景进行词块交互性训练,围绕单元主题对词块进行扩展,以此提高学生识别词块的敏感度和自主学习的意识,词块概念教学要符合整体教学思路。

(三)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经过试卷数据的收集、分析,并与前测试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证实预期假设成立:口语表达内容的被接受程度两个对比班级产生较大差距。测试的词块数量为150个,其中话语词块、篇章词块、主题词块各50个。测试形式是3分钟的即兴主题演讲。教材中涉及的八个主题覆盖了演讲的全部题目,题目数量为30个,各个题目难度相当,学生随机抽取。口试的教师主要根据学生的口语流利程度、语言的应用是否得体、阐述的内容等项目给出分值。然后又进行了相关的笔试,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满分为30分。

表3实验表中,根据实验班和普通班在词块水平和口语水平中的统计显著性sig.=0.009,既sig.

通过从以上三个方面对两个班同学的口语流利性的分析和比较,不难发现,在研究的开始阶段,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同学:口语流利性处于很接近的水平;两个班口语流利性的水平没有很大差别。在第二个研究阶段,我们开展了以词块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活动,验证了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能够极大地强化大学生的口语流利性,实验预设是正确的。

三、研究结论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传统教学法班级的学生在需要表达思想(说和写)时 ,往往难以找出合适的和准确的词语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因此在弄不清楚相似、相近词语的差异时,只好随意选用其中一个,外语思维和交流因此都受到阻碍。对词义模糊性的困惑始终困扰着他们,对词语差异特征的难于理解和把握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而实验班的学生由于使用崭新的词块教学法,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外语水平。此项实验方法值得在同类院校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常晨光.公式性语言的功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7-10.

[2]丁言仁,戚众.词块运用与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5):49-53.

[3]严维华.语块对基本词汇习得的作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58-62.

[4]姚宝梁.预制语块与外语口语流利性.课程•教材•教法,2004(4):33-38.

[5]高怀勇,陈明华.计算机辅助自主在线学习的可行性探索与实践.宜春学院学报,2007(4):95-97.

[6]王立非.我国学生英语演讲中的词块特点:基于语料库的考察[J].外语学刊,2009(2):116-119.

上一篇:透过中英十五世纪的民谣看中英文化差异 下一篇:英语写作中的读者意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