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

时间:2022-05-26 05:15:30

【关键词】胆汁返流性胃炎;西医治疗;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86-1

胆汁返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是由于幽门松弛,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引起胃粘膜的炎症。其确切机制和引起粘膜损伤的因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胆汁、胆盐、溶血性卵磷脂、胰酶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可溶解来自胃粘膜的胆固醇和磷脂,并干扰胃粘膜的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弥散入粘膜,进一步引起损伤,导致炎症发生。其症状有持续性上腹烧灼性疼痛、恶心、可经常呕吐胆汁(特别是清晨),并且体重明显下降[1]。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所选90例病例均系门诊患者,均经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胆汁返流性胃炎,随机分成3个治疗组,每组30例,3组间年龄、性别、病程经t检验,具有可比性(P

1.2方法

铝碳酸镁组:吗丁啉10mg,1d 3次,奥美拉唑胶囊20mg,1d 2次,铝碳酸镁(达喜片)1.0g餐后嚼服,1d 4次。大柴胡汤组:吗丁啉10mg,1d 3次;奥美拉唑胶囊20mg,1d 2次;大柴胡汤加减,基本方:柴胡、佛手片、大黄、黄苓、郁金各10g,枳壳、金钱草、白芍各15g,水煎200m,l1d 1剂,分2次饭前温服[1]。硫糖铝组:吗丁啉10mg,1d 3次;奥美拉唑胶囊20mg,1d 2次;硫糖铝1.0g,1d 3次。14d为1疗程;第2疗程均停用吗丁啉,第28d复查胃镜后铝碳酸镁组仅用达喜;大柴胡汤组用大柴胡汤;硫糖铝组用奥美拉唑胶囊改为10mg,1d 1次,维持8周。6mon后治愈者胃镜复查有无复发。

1.3疗效判断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下病灶消失,组织病理学检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其他症状基本消失,病灶消失2/3以上,组织病理学检查活动性炎症已不明显。有效:症状减轻,病灶消失1/2以上,组织病理学检查活动性炎症仍存在。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而未恶化者。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卡方检验,P

2结果

无显著性差异,且铝碳酸镁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

3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方法很多,多数用促胃动力药、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三联治疗。铝碳酸镁是第3代抗酸剂及胃黏膜细胞的保护剂,可覆盖于溃疡部位与胃蛋白酶及胆酸可逆性结合,以保护创面。其作用是使胃液达到pH3~5的最适宜范围,并于胃内pH3~5时与胆盐及溶血卵磷脂相结合使其失活,且与毒性较大的非极性胆酸结合率较高,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2]。另外在pH≥7时可与胆酸解离,重新释放胆酸参与肠肝循环,不影响胆汁总量。本研究显示:铝碳酸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也高于硫糖铝和中药大柴胡汤,且患者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和维持疗效的首选药。

3.1西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促胃动力药:吗丁啉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通过拮抗上消化道多巴胺受体,可增加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并能有效地防止胆汁返流。西沙必利、莫沙必利为全消化道动力药,作用比吗丁啉强,为该病首选药物。(2)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尤其果胶铋不但具有粘膜保护作用,保护受损组织,它对防止正常粘膜分泌有害的H+的逆扩散是有效的;同时对Hp有直接杀灭作用。(3)丙谷胺可对抗胃泌素,使胃酸分泌减少,且有抑制胆囊收缩素及改变胆汁成份,故对胆源性疾病患者尤其适用。(4)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等。能选择性降低基础和刺激后的胃酸分泌,减少反流发作。(5)铝碳酸镁是第3代抗酸剂及胃粘膜细胞的保护剂,其作用是使胃液达到pH3~5的最适宜范围,而不是单纯的碱化胃液,还可与胃蛋白酶、胆酸可逆性结合。故除迅速有效的止痛外,且能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

3.2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近10年来,中医中药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治疗报道越来越多,在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及固定方药治疗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目前尚不统一,例如陈泽民将其分为脾胃虚寒、胃阴不足、寒热互结、肝气犯胃4型。周大业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和肝郁兼脾虚3型。伯运宽分为肝胃气滞和脾胃虚寒2型。王仁强则根据胃镜下胃粘膜表现及病史予以辨证,将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者多辨为肝胃郁热证;将胃粘膜暗红、水肿或有瘀点或瘀斑、幽门变形、瘢痕形成者,辨为气滞血瘀证;将胃蠕动迟缓,幽门开闭无力者,辨为脾胃虚弱证。根据不同的证型予以相应的方药治疗。另外中药专方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也很有特色。

参考文献

[1] 何焕平.柴胆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86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6):26.

[2] 陈建生.降逆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7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3):34.

[3] 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实用中医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173.

上一篇:我院1例AB型RH阴性稀有血型的急诊应用 下一篇: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