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5-25 08:41:53

水利建设问题的思考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博望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基本实现了“温饱型”水利的治水目标。但随着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防洪减灾能力弱,与城市建设步伐较快之间矛盾突出博望区北倚横山,南濒石臼湖,境内有博望河、野风港、高潮河、小溪港、花津河5条内河,丹阳新河、纪村河、新博新河、薛丹撇洪渠等4条人工河道和石臼湖等“一湖九河”汇集姑溪河后注入长江。博望区自然灾害主要以洪涝灾害为主,汛期由于受上游山丘区洪水的直接威胁和石臼湖高水位长时间顶托,加上内河圩口、中小河道防洪除涝标准较低,排涝泵站的装机不足,圩区自排机遇少,洪涝灾害频发。同时,由于区内调蓄条件差,往往在洪涝灾害之后,又发生旱灾。近年来,随着博望区城镇化步伐的逐年加快,城区面积成倍增加,老城区内原有的防洪排涝体系破坏严重、新城区排水体系还不完善、城防堤防不封闭等问题逐渐暴露,防洪减灾能力较弱与城市建设步伐较快之间矛盾日益突出。(2)水利工程损坏严重,不能发挥应有效益博望区的水库、涵闸、泵站多建成于20世纪60~70年代,经多年运行,加之维修经费不足,多数工程处于带病运行状态。博望闸、花津闸、纪村闸等中型水闸已被鉴定为三类涵闸,急需更新改造;仍有3座水库未进行除险加固;6千余座塘坝淤积严重,蓄水能力降低,灌溉面积严重萎缩。202座排灌站多数因机电设备、输电线路毁坏而不能正常运转;面上小型涵闸交由乡镇代管,也缺少维修资金,汛期时处于勉强维持状态。11座中型灌溉站灌区内,由于土地划分较为零散,灌区渠系及配套工程毁坏严重。群众为生产、生活方便,截沟铺路,田间排水沟、地头沟被毁,大中沟淤积严重,配套桥梁损毁较为严重,排水不畅。(3)水利管理体系落后,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全区水行政机构管理体制较为落后。水利工程大多存在责、权、利分离,建、管、用脱节的弊端,工程存在有人建、无人管,有人管、无人用,有人用、无人缴费等多种情况,以及人为毁坏水利工程及堤防河道,违章建筑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农业灌溉水费的收取是按亩均摊,由于未实行计量水费制度,长期以来灌溉水费的实收率偏低,导致水管单位不能正常运转,水管人员工资待遇低,工程管理、维护经费无法落实。特别是2010年开始,不再向农民征收水费,区、镇两级财政负担,错综复杂的工程管理责权利关系,导致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步伐缓慢,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尚未形成,行业管理亟待加强。同时,防汛指挥中心防汛监测设备及技术装备差,仍沿袭人工观测,对险情的发现及分析处理环节较多,了解水情、雨情、工情、险情不够及时,对宏观上掌握汛情动态非常不利,防洪减灾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二、水利建设体系的建设设想

针对博望区现阶段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应严格依据“防洪除涝与灌溉统筹考虑,水利措施与农业、林业及环境措施相结合”的建设原则,统筹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等多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地采取蓄、排、截、水保等综合治理措施,着力构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农田灌排体系、水保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水利管理信息化体系等五大体系。1.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建设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城市防洪体系、河道防洪工程体系建设。通过中小河流防洪堤的建设,使博望城区(博望镇)防洪标准达到1954年型长江洪水;丹阳镇、新市镇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城市除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农田排水达到10年一遇。通过堤防工程建设,军民圩达到2级堤防标准,团结圩达到3级堤防标准,内河堤防均达到4级标准。计划对博望闸、花津闸、野风港闸、纪村桥闸4座中型水闸拆除重建,对53座小型涵闸进行除险加固与更新改造。通过开展丹阳新河、纪村新河、新博新河、薛丹撇洪渠等山河整治与疏浚工程,排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同时,建设河道配套桥梁、蓄水坝,并对河道沿线进行护岸绿化。2.水资源最优配置体系建设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将围绕丘陵区、圩区和重点抗旱水源盲区,开展水源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圩区大力推进圩区灌溉渠系配套改造、排水沟配套改造和灌溉泵站建设。完成新市一站、新市二站、尹家桥河东站、八卦一站、尹家桥一站等5座排涝站拆除重建,装机容量1485kW。军民圩与团结圩灌区新建或修复小型泵站201座(其中小型集体泵站190座),实施主要干支渠拓宽清淤、硬化、分水闸涵等配套工程。山丘区重点建设田间灌溉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完成3座小(2)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和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治理片建设,积极争取八小水利工程建设。同时,大力发展以适度规模、集中连片为中心的农村集中供水,从而提高城镇、农村的供水保证率和用水安全性,重点解决末端管网,实现农民供水全覆盖。13座水厂管网配套完善,农村安全饮用水人口全覆盖。铺设Φ200mm以下管网330km,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县级水质检测中心1座等。3.农田灌排体系建设遵循“蓄泄兼筹”的方针,合理安排洼地治理和塘坝工程建设。沿河洼地按“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开挖整治高排截水沟,做好沟渠两侧圈圩和排涝涵更新改造建设,提高圩洼地涝水的抢排能力。加强中小河流除涝整治和面上灌溉工程的续建配套,建设“涝能排,旱能灌”的农田灌排体系。完成2471口塘坝改造,新建及改造灌溉泵站149座,实施主要干支渠拓宽清淤、硬化、分水闸涵等配套工程。疏浚大沟河4条(丹阳河、博望河、高潮河、小溪港)42.46km,配套建筑物32座,疏浚中沟273条387.4km。4.水保与水生态体系建设加强对各类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抓好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和实施,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率达到100%,严格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对中沟入大沟口等水土流失较为集中的区域,建设沟口跌水工程,防止沟口冲刷。大力开展村容整治工程,改善广大群众的居住环境。

三、结语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规模水利建设,为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依据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安徽省水利厅《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实施意见》,博望区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规划,通过水利建设五大体系,必将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作者:籍宗瑞

上一篇:民国时期农田水利建设背景 下一篇: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