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4 01:53:40

水利建设论文

水利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水利建设项目大多数是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一般投资主体是国家。然而,整个水利建设项目运行完全是由项目单位临时组建“指挥部”等非法人机构负责,没有一个相应的机构代表政府实行监督与管理,这使项目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在传统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下,项目建设单位同时又是使用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制约,建设单位容易偏向自己本部门的利益,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导致项目投资“无底洞化”。

一般来讲,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进行严密的制度设计,解决好权力和利益之间关系;二是实行政企分离,政府主要从事宏观决策和监管,企业从事具体的建设管理事务。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正沿着这两条途径前进。

这种管理模式是以组建临时管理机构如某某工程指挥部等形式来进行工程建设的管理。其优点: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曾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缺点:没有明确投入、产权、分配的关系,当资金、质量、工期等出现问题时,不便于明确和追究主体责任。

20世纪90年代,建设管理体制开始了明晰产权改革,实行政企分离体制,许多建设单位改制成为独立法人,从而形成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管理模式。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是通过第二条途径进行制度改革,它具体表现为“建管结合、贷还结合”。项目法人责任制确立了业主在整个投资过程的核心地位,它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我国三项制度从80年代之后在我国的整个建筑市场就开始试点,不断推广,水利建设市场也在探索。特别是“98”大水之后工程投入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有能力由过去水利工程以岁修为主改变为以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为主,所以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全面推行,为保证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2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三项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部分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甚至根本未组建项目法人,造成责任主体不明确。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只抓工期,不顾质量,资金不能按时到位。

2.2招投标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许多工程在招投标中,委托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招投标,从而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中监理单位归属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管理。

监理队伍不足,素质较低,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不去核实。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2.3监督检查,加强质量检测

稽察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威慑能力不够;稽察整改到位率低、监督力度不足。部分市地质量监督机构还没有完全独立建制,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定性还不明确,质量管理职能责任不明,质监人员不足,监督缺乏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存在监督机制失灵的现象,质量检测工作有待加强2.4验收工作以及偷工减料问题

实施的建设项目多,但正规验收的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于验收率低,已影响到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整体进度,影响到新的项目的实施。

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工程实体资金流失,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偷工减料。为节约显成本,施工不按规范操作,最终导致隐成本大大增加。质量控制体系落后,有待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3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主体,对工程项目负总责。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法人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

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标底形成机制和评标决标的标准、方法和工作程序,推行合理低价中标,防止恶意低价中标行为,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加强对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

3.2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理改革

工程监理主要任务是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体制改革,增加监理企业活力,积极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开展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方向发展。

3.3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按照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防止随便变更设计图纸。

质量监督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而设立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业务培训,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质量监督将采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原则,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工程建设评优和优质工程评审工作全部转由行业协会制定评优标准和优质工程评审办法。

3.4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广泛融资

建立有效的水利建设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建立“同体”回避制度,同时规范工程分包管理;建立信用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项目法人监督力度;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管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严格检验进场材料、产品、设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标准;全面推进三项制度的实施。

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来源多层次,结构复杂,这就使项目工程资金完全到位的难度大。而最关键的还是这些资金来源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可预测性大。而且部分水利资金来源依据不明容易产生纠纷。虽然水利项目资金筹措大部分是有法律依据,但有一些地方政府配套出台集资办法缺乏法规依据,这导致资金到位不稳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立法,以法律为依据,出台筹资政策,依法筹集水利资金。

4结语

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为筹集水利资金提供了全新渠道。对那些投资大、周期长、收益高的水利建设项目,我们可以通过成立股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筹集大量水利资金,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企业对资金的饥渴,还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培育现代市场经济。如今,经济全球一体化和金融证券化,水利工程项目也完全可以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水利金融债券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运作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对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吸引社会各方面闲置资金。

论文关键词: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对策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加大对水利基础建设的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在此,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水利工程的经验与实践,概述了我国水利工程传统建筑管理模式,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湘宁.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法规汇编[G].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水利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由上述可以看出,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且一些问题十分严重,直接影响了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的效用。所以,为了充分的发挥农村水利建设的作用,必须给予其管理以及应用技术方面更大的重视。本文在此提出了几点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对策,希望能够为农村的水利工程管理提出一些借鉴。

1.1把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重视水利

建设的发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管理,就笔者看来,首先就应该重视农村水利建设的发展,同时将农村中的水利工程建设放在优先考虑、优先发展的位置上。由于农村水利的建设对于农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加强对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视是十分重要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最为巨大的。因此,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要起到领导的作用,加强领导阶层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从而认真落实农村水利建设的工作。

1.2采用多渠道筹建农村水利建设管理资金,保障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考虑到建设农村水利工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面对投入的经济费用,单靠某一方方面的力量是无法保证水利建设长期有效运营的。因此为了保证农业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不仅要在政策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外,还要加大对资金与人力的投入,在政府的财政支出时,要考虑到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同时还要采用多种渠道从社会上筹建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资金,保证农村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1.3明确农村水利建设的主体问题,实现责任到人的制度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要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如何才能有效的完成这一项任务,是当前政府部门头等关心大事,也是加强农村水利建设重要着重解决的难点问题。为了实现高效的运作与发展,就应该明确农村水利建设的主体问题,明确各自的职责,才能够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责任到人,快速解决,这样也能够加强大家的工作责任心。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所以,以上的几点管理措施也仅仅只是几个重要的措施。然而,仅仅凭借这几点管理措施来改变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现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于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以及应用技术的研究还需要农村水利建设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进一步研究。

2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2.1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传统的水利工程是利用水渠送水,这种方法虽然资金投入低,但水的损失很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制管新材料从价格和质量上为输送水提供了便利,近几年,更新改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工程,采用了管道送水,同时也利用渠道防渗抗冻胀、暗管输水等节水技术,改善了农村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

2.2喷微灌技术和渠道防渗工程的比较

喷微灌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功能,喷微灌技术在节水、节地、增产效益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喷微灌技术投资高,同时对水质的要求又高,但渠道防渗工程技术与喷微灌技术比较,各有所长,在灌区的节水改造项目中已经应用,从节水效果看效益显著,而且渠道防渗工程技术随着在阜新市灌区的应用,技术日益成熟。

2.3集雨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集雨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为了节约对水利工程投资和运行的成本,这种集雨水灌技术的实施,已在我国部分农村得到应用,采用集雨水灌溉技术,就是设法收集雨水,把自然降雨收集起来,在需要灌溉时,再把雨水送到村间,这是对农村进行弥补性灌溉的一种方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以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从我国现阶段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现状来看,存在的问题还是较多的,同时在应用技术方面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因而不利于农村水利的发展和应用。因此,要不断的加强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管理以及应用技术的重视,并且从其管理的多个方面,从应用技术的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研究出更有利于农村水利工程发展的管理措施和应用技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水利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水利建设项目大多数是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一般投资主体是国家。然而,整个水利建设项目运行完全是由项目单位临时组建“指挥部”等非法人机构负责,没有一个相应的机构代表政府实行监督与管理,这使项目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在传统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下,项目建设单位同时又是使用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制约,建设单位容易偏向自己本部门的利益,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导致项目投资“无底洞化”。

一般来讲,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进行严密的制度设计,解决好权力和利益之间关系;二是实行政企分离,政府主要从事宏观决策和监管,企业从事具体的建设管理事务。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正沿着这两条途径前进。

这种管理模式是以组建临时管理机构如某某工程指挥部等形式来进行工程建设的管理。其优点: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曾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缺点:没有明确投入、产权、分配的关系,当资金、质量、工期等出现问题时,不便于明确和追究主体责任。

20世纪90年代,建设管理体制开始了明晰产权改革,实行政企分离体制,许多建设单位改制成为独立法人,从而形成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管理模式。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是通过第二条途径进行制度改革,它具体表现为“建管结合、贷还结合”。项目法人责任制确立了业主在整个投资过程的核心地位,它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我国三项制度从80年代之后在我国的整个建筑市场就开始试点,不断推广,水利建设市场也在探索。特别是“98”大水之后工程投入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有能力由过去水利工程以岁修为主改变为以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为主,所以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全面推行,为保证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2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三项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部分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甚至根本未组建项目法人,造成责任主体不明确。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只抓工期,不顾质量,资金不能按时到位。

2.2招投标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许多工程在招投标中,委托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招投标,从而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中监理单位归属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管理。

监理队伍不足,素质较低,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不去核实。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2.3监督检查,加强质量检测

稽察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威慑能力不够;稽察整改到位率低、监督力度不足。部分市地质量监督机构还没有完全独立建制,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定性还不明确,质量管理职能责任不明,质监人员不足,监督缺乏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存在监督机制失灵的现象,质量检测工作有待加强。

2.4验收工作以及偷工减料问题

实施的建设项目多,但正规验收的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于验收率低,已影响到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整体进度,影响到新的项目的实施。

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工程实体资金流失,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偷工减料。为节约显成本,施工不按规范操作,最终导致隐成本大大增加。质量控制体系落后,有待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3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主体,对工程项目负总责。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法人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

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标底形成机制和评标决标的标准、方法和工作程序,推行合理低价中标,防止恶意低价中标行为,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加强对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

3.2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理改革

工程监理主要任务是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体制改革,增加监理企业活力,积极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开展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方向发展。

3.3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按照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防止随便变更设计图纸。

质量监督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而设立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业务培训,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质量监督将采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原则,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工程建设评优和优质工程评审工作全部转由行业协会制定评优标准和优质工程评审办法。

3.4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广泛融资

建立有效的水利建设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建立“同体”回避制度,同时规范工程分包管理;建立信用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项目法人监督力度;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管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严格检验进场材料、产品、设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标准;全面推进三项制度的实施。

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来源多层次,结构复杂,这就使项目工程资金完全到位的难度大。而最关键的还是这些资金来源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可预测性大。而且部分水利资金来源依据不明容易产生纠纷。虽然水利项目资金筹措大部分是有法律依据,但有一些地方政府配套出台集资办法缺乏法规依据,这导致资金到位不稳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立法,以法律为依据,出台筹资政策,依法筹集水利资金。

4结语

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为筹集水利资金提供了全新渠道。对那些投资大、周期长、收益高的水利建设项目,我们可以通过成立股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筹集大量水利资金,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企业对资金的饥渴,还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培育现代市场经济。如今,经济全球一体化和金融证券化,水利工程项目也完全可以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水利金融债券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运作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对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吸引社会各方面闲置资金。

参考文献

[1]刘湘宁.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法规汇编[G].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2]梁天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与验收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3]王仁钟,章为民,蔡跃波,等.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J].水利水电技术,2001,32(1):31-34.

论文关键词: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对策

水利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场口镇农田水利建设基本情况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场口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兴水利,修建了大量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有的塘坝水库、排涝闸站、机埠、防洪堤、灌排渠、河道护岸工程大部分为这个时代所修建,为场口镇整个水利建设打下基本的格局[1]。20世纪80年代至今,陆续对原建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对有险患的水库塘坝进行了除险加固,对原有的堤防按防洪标准进行加固整治,至今为止已建成沿富春江的防洪堤5条共31km(其中2条为20a一遇标准),溪堤3条共17km,堰坝7条,灌溉机埠84座,排涝闸站13座,涵闸9座,1万m3以上水库27座等。大大小小的水利设施遍布全镇,为场口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场口镇目前水利建设主要难题及相关对策的探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水利设施的逐步老化;场口镇2008年以来实施大开发带来农田水利格局改变;瓜桥江水系的疑难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日益明显,农业现代化生产升级转型,富春江沿岸河床变化等种种原因,现今场口镇水利建设方面涌现出了种种矛盾与发展瓶颈问题,现就有关问题及对策探讨如下:

1大开发导致农田水利格局彻底改变及瓜桥江水系的疑难问题,水利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刻不容缓。

(1)开发区建设导致农田水利格局改变,水利建设必须同步进行

2004年富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场口大开发战略,2008年7月开发全面实质性启动,自新区启动以来,实施了路网建设、电网改造、园区绿化、管线铺设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20余个,工业平台初具规模。然而随着百丈畈、塘东畈2大工业园区的强势推进,原有的农田水利设施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辖区内原有的排灌沟渠及大小的机埠也被征用),由于开发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将水利建设“三同时”,导致2大工业园区土方平整地势总体抬高1m多后,周边的积水无处可排,华丰村、叶盛村、真佳溪村多处农田滞涝,面积达13.34hm2(200多亩),一到连续的雨天便积水成灾,较大地影响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针对开发区周边积水无处可排的情况,镇里立即组织相关水利专家研究方案进行补救,沿开发区新建7号河,该河全长2064.2m,起点为13号路东侧与24号路交接处,终点为320国道涵洞前,设计纵坡为1/2500,控制面宽10.0m,底高程5.83~5.0m,设计挡墙高2.8m,挡墙形式为重力式M7.5浆砌石挡墙。7号河建成后初步解决了排水难问题,但这种事后的行为较为被动,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2)瓜桥江水系滞涝问题是场口镇水利的硬伤

瓜桥江全长5.823km,平均水域宽40m,1975年冬分别在上沙村(上大坝)及红星村处(下大坝)拦河筑坝兴建了“王洲渔场”,1990年10月将渔场承包给上沙村村民经营养殖珍珠。由于拦河筑坝,导致瓜桥江为死水一潭,下大坝处预留的出水口面积太小(水闸,自然排水),一旦富春江水位比瓜桥江水位高就无法自然排水,滞涝问题难以解决。整条江内现有4座水闸及翻水站,与瓜桥江水系相关涉及到小沙浦、畈里何家、店塘浦、三轮浦等7条小河流,现状均是小河流内淤积严重,护岸坍塌,排涝不畅,这已成为目前场口镇王洲区块最大的水利难题,要彻底解决此问题,必须从全局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

(3)场口镇水利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刻不容缓

基于上述2点主要原因,2011年4月,场口镇正式向富阳市水利水电局申请要求编制场口镇水利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2月开始,由市水利水电局委托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着手对全镇水利建设现状进行摸底,重点结合场口开发区近期、远期规划,并重点考虑瓜桥江水系的滞涝问题,根据镇里多年积累的资料及需求,从全局布置、流域特点多方面考虑水利总体规划,目前该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相信通过此规划的完成,将会从总体上把握全镇的水利建设方向,让水利建设不再滞后,切实发挥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水利设施老化严重需重建或翻修,已完工程管理力度急需加强

场口镇大部分的水利设施均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所建,时至今日虽不断翻修、升级改造、除险加固,但不少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制约着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1)排涝闸站、灌溉机埠老化严重,抢抓“五小”工程实施的机遇予以重建或翻修

全镇共有排涝闸站13座,涵闸9座,以应对汛期、雨季的排洪排涝,重点区域的排涝站如唐东山排涝站、电塔边排涝站及瓜江闸均由场口镇统一管理,专人负责,近几年陆续翻修过,情况较好。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村里负责管理的排涝闸站,设施老化严重,像鸿丰村的老坎1号闸及2号闸,管理房大梁倾斜,设备严重老化,目前已不能使用。场口镇沿江的农业灌溉主要靠提水设施,机埠的作用至关重要,沿江大大小小的机埠共有84座,经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系统摸底,全镇的机埠60%以上都已经面临急修或改建,主要的原因均是设备老化、年久失修,需要进行设备更新。从2000年至今已对东梓王家机埠、华丰机埠、联群机埠、上沙机埠等几座进行了改建,目前运行情况较好。但是随着富春江河道采砂及钱塘江下游疏通等诸多因素影响,沿富春江的不少机埠虽设施齐全,但一到旱季需灌溉,均无法抽到水,这也是目前富春江沿岸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在全镇水利总体规划里提出一方案,拟在上游赵欧村沿富春江处新建大型的灌溉站(功率足够保证下游10个沿江村的灌溉)配上相应的灌渠、涵闸等过水设施,从上游到下游逐村分流,进行农业灌溉,以从源头上解决“进水难”问题。针对排涝闸站、机埠老化失修严重的现状,镇里抢抓“五小”工程实施的机遇向市水利水电局申报立项,予以翻修或重建。

(2)管理房简陋,防盗设施不齐,电线电缆经常补盗

由于大部分水利设施修建年代均较早,加之当时的经济条件及技术力量十分有限,管理房非常简陋,有些甚至无管理房,导致变压器、电线电缆经常被盗,严重影响设施的正常使用。解决此项问题硬件措施是:修建新的管理房,留有专人值班室;软件措施是:建立管理人员奖惩制度,严格实施。

(3)落实相应经费及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各项水利设施的管理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实际操作水平有限。水库及堤防管理经费较为充足,但排涝闸站和机埠的管理经费则没有财政补贴,导致管理上难度较大。对策一:由镇里组织,市水利水电局派专家给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尤其是涉及到电机这块,重点规范操作流程,切实提高管理人员实际操作水平,做到持证上岗;对策二:镇村2级强化责任制度,每个项目均落实相应的管理经费,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3在建工程施工监管难度大,管理模式需变革

(1)大型的水利工程施工:推行专业公司代建制

随着国家对水利建设重视及大量资金的注入,原来一直无法实施的大项目正逐步立项,进入建设阶段。场口镇就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实施了富阳市首个独流入海项目:富阳市富春江场口镇城防王洲堤应急加固工程,该工程的立项颇为一波三折,早在1985年场口镇便提出该项目的建设,由于当时经济条件限制该工程始终未能落实,一直到2009年4月5日富阳市政府才以会议纪要的形式确定了实施该工程,会议明确了工程实施主体为场口镇政府,市水利水电局负责做好项目设计和工程监管等工作。该工程总概算为4304.0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1904.30万元,政策处理费为2083.76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政策处理、新建防洪堤、移建排涝闸站等。工程由于线路长,沿线的政策处理复杂,壶源溪边施工难度大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工程的进展总体还算平稳,但场口镇作为业主管理上相当难,针对此现状,对策是要推行工程“代建制”,由专业的水利投资公司或者其他形式的专业公司代为建设,镇里负责政策处理及相关协调工作,此种形式较为合理,也便于推广。

(2)小型零星工程:捆绑项目,由专业施工单位承建

除重点水利工程外,镇里每年都会有不少的零星工程,例如小水库除险加固,排涝站机埠改造、排灌渠修建等,由于该类工程投资小,专业的施工单位不愿承建,虽然2011年以来小型工程招标规定:3万元以上的工程必须由正规施工企业中标承建,但通常这只是“挂靠行为”,实际施工仍由村里自行组织,质量难以保证。为彻底改变小型工程质量无保障现状,建议镇里会同市水利水电局从全局考虑,将小型工程“捆绑”成若干个大项目,公开招标,由施工经验丰富的单位承建,确保质量。

结语

水利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水利建设工程已经采取阶梯式灌溉方法,政府也应出台一些相应的补助政策,例如给利用节水灌溉方法的农民一些相应的补助,而采取罚款政策,对于一些浪费水源的农民进行罚款,另外,普遍宣传农田水利建设,政府应走群众路线,应用合理配置水源的手段,精确地分给每家每户确切的水量,而且,引进拥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邀请一些对水利工程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到实地访查和演讲,传播专业知识,教授如何解决日常高发的机器故障、人员不足、机器保养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制定合理的工资表,按照平时工作表现计算提成和分红,对一些不法现象制定相应的惩罚规定,并按照规定执行,对于情况非常严重者,没收受贿钱财,采用取消职位并终身不能从事此方面工作的措施。从而避免一些工作人员接受贿赂,改善社会风气。

2运用多种手段吸引群众

目前,因为有限的政府经济帮助,拉拢其他企业投资水利建设也是很好的方法,因为企业有许多拥有高科技的技术型人才,也可以持续加大投资,这对水利建设工程的改革能够起到很好地加速作用。企业与当地水利局科以采取年终分红的方法,最终实现共赢。另外政府的工作人员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农村水利建设,鼓励当地人民务农,推广有效减轻人民务农负担的新技术,宣传全国实验示范基地的优秀建设,认真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几年规划,深化改革,并为之努力奋斗,最终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

3可持续性发展策略下的水利建设

水利作为农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必将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水利系统提出了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这一全新治水理念。

4结语

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目前促进农业增产的重要举措,而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较别国需要更多的粮食以供生产生活之需,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结合科学的发展观来促进农业发展,官民齐心,共同致富,长此以往,相信中国的农业经济必将到达世界的顶峰。

水利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一是,导致自然河流逐渐变成沟渠,这其中主要包含把天然河流建设成直线的人工河流。水利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水流起到拦截作用,从而增加了河流的蓄水量,除此之外,也增加了上游河道的宽度和深度,也会淹没更多陆地;二是,自然河流逐渐出现非连续性。一般由于筑坝都是顺着河流方向建设的,从而导致出现非连续性,由于水利工程的不断扩张和增加,使得更多的流动河流以及生态系统逐渐变为不动的人工河流和湖泊,促使流动水文、速度、边界以及水深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水利工程的影响使得已经适应原本生活环境的动植物,又要开始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这样就会导致很多适应能力比较差的动植物出现淘汰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设计和技术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逐渐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传统的水利工程往往仅是可以满足功能需要,但是很容易忽视生态系统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从而造成生态系统功能逐渐衰退,降低自身净化功能,从而损失了水利工程带来的利益。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念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

生态水利工程实际上就是在满足人类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确保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水利工程的基本含义主要为:一是,应该遵从对生态系统破坏和影响力最小的原则来进行选址,尽可能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水利工程应该遵照生态系统的自动净化和组织原理,在对水利工程进行研究和设计的时候,必须完全考虑到周围环境的承受能力,逐渐把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当做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以此当做制约生态平衡的主要原因,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承受力度和健康过程,确保水利工程可以保证生态平衡;推崇建设环境友好型的水利工程,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生态破坏问题,降低环境成本。

2.1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原则

为了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把资源保护和工程建设相结合明,确水利工程服务于人类和社会的地位,不断改变观念,逐渐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水资源能够持续利用以及优化水资源的作用。为了完美实现水利工程的作用,应该建立相应的水安全体系,因此,就要建立防洪工程以及一些非工程措施,来保证水利工程的水安全。想要提高水利工程的承载能力,就必须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重视,不断保护和节约水资源,从而改变水资源承载力。为了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的保护功能,应该切实做好围堰保护河岸的工作,提高工程中围垦滩涂,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保护功能。

2.2生态水利工程的应用

第一,提供相应的动植物生存和繁殖空间。通过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很好的把河道、水流、提防和岸边的动植物进行整体连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依据现有大自然地貌和地形合理科学配置与改进,从而建立一个互惠共存的生态系统。在水利工程中河堤坡脚位置上拥有很多变化带以及高的孔隙率,从而比较适合生物生长,因此为鱼类的生存提供场地,并且河道两旁的绿树和丛林为昆虫和鸟类提供栖息地。第二,提高水资源的自身净水功效。水资源的自身净水作用就是把有机污染物经过氧化形成无机物的过程,并且可以不断运用水资源中的细菌以及真菌等污染物。在分解无机物的时候,可以为水中藻类植物提供养分,藻类经过不断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相辅相成。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增加鱼巢、鱼道逐渐形成流速带,这样方便于氧气进入到水中,增加了水中的氧气含量,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为净化了水质提供保障。第三,起到调节水量的作用。生态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河道周围的植被具有一定的蓄水作用,在水资源中一般都会含有大量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从而使得河堤出现很高的孔隙率。枯水期,之前储备的水会慢慢进入河道,从而起到调节作用;在水比较丰富的时候,水开始向河堤中渗入,避免出现洪灾。

3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还处在大力建设水利工程的阶段,水利工程的建设在给社会带来了资源保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因此,在设计水利工程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理论,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创新,从而提高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减少水利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

水利建设论文范文第7篇

除了是指建设灌溉设施之外,农田水利设施还是一种与水利工程有关的建设手段,其主要目标的促进农产品的产量增加。其采用先进的方法或科学技术建设水利工程,从而对该地区的水利情况加以改进,使农作物的产量得到提高,当地也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农田水利建设与农业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它对于某个区域在某个时期农业生产的好坏具有决定作用。另外,当发生自然灾害时,尤其是一些极端天气,如暴雨天气或干旱天气等,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导致程度不同的损失。而农田水利建设的另一个用途就是农民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灾害进行抵御,与此同时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当地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田水利建设是农民达到稳产增收目标的有力保障,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管理,从而顺利完成建设过程,促使其健康、持续发展,增加农业效益。

2.我国管理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目前,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我国在管理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漏洞,管理现状并不理想,还需要采取加强措施。首先,我国缺乏完善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北方,持续干旱的天气较多,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的质量,这也是缺乏完善的水利设施的结果。许多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使用时间已经超过了三、四十年,许多缺陷在建设初期就已经形成了,加上在建成以来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养护与维修,造成目前其各项能力都已经大大减弱,甚至难以抵挡干旱或暴雨天气。其次,在管理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没有足够资金。通常其管理需遵循分级原则,若农田水利设施的级别低于支渠,管理者就是当地政府,自然应当由当地政府投入建设及管理资金。然而大部分地方政府的资金收入并不富裕,有些甚至入不敷出,那些向上级政府进行建设资金申请的地方政府通常在道路建设方面投资较大,对于这种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因难以获得短期利益而发展资金不足。最后许多群众缺乏自发管理意识。农民观念不端正是导致农田水利建设进程较慢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农民群众以为工程管理者是政府等部门,和自己无关。而且该方面比较缺乏人才,我国选择水利专业的人很少,即使是该专业的学生也不一定从事该类工作,导致水利建设发展缓慢,管理水平较低。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措施

3.1管理过程规范化,管理责任更加明确

管理过程的规范化是农田水利建设科学化管理的重要前提,管理人员应详细登记和记录农田水利建设的各个环节,主要是确定本区域中具体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水利工程位置图的绘制,在图纸中体现出每一个水利工程。如果某些工程项目需要特殊关注,政府水利部门应落实到由哪个或者哪些人监管,使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责任与任务,同时要详细记录应用于建设过程中的物品与资金,而且可不定期的突击检查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避免发生违法现象。另外,政府水利部门应当关注和重视改建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合理安排需要使用的资金,科学的统筹规划,对该区域内农田水利建设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把握管理力度。

3.2建立健全关水利的法律法规

虽然人的管理对于农田水利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同样必不可少。目前在该方面我国仍然没有制定出十分完善的法律法规,这种情况极有可能导致部分无良的施工公司钻法律的“空子”,最终建设出的工程项目不仅质量差,安全性低,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系统,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针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使建设过程受到法律的约束,保证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与此同时,政府也应制定相应的处罚制度,并安排工作人员严格管理与执法,及时发现违法现象,加大力度处罚违法人员与其所在的施工单位,从而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效率。政府水利部门应深入改革管理工作,转变以往的收费模式与管理方式,以各地区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设计新的管理方案,制定规范的水费收取制度,使人们的合法利益得到保证。政府除了处罚制度之外还应制定有关的奖励制度,一定要奖罚分明。目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模式中的主导是政府,但是其中还包含了多元化的投入者,比如农民、企业、集体和社会,它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有很大差别,并且需要一种新型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并巩固其管理效果。该制度可以对金融机构、企业、农户与地方政府在建立、维护和管理过程中的行为、所发挥的作用分别进行考核,各级政府部门也应将水利设施的绩效加入年度目标考核之中,跟踪并监督农田水利建设情况,使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得到保证。而且在年底进行综合的评价,可以对那些始终遵守法律和规定的企业、农户或地方政府等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出现违法行为或破坏生态坏境者就需要按照相应的处罚制度进行处理。

3.3实现信息化管理农田水利建设

目前,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国家只有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并将其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工作中,才能有效提高管理水平。我国在管理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各地区往往是以人力管理为主,丝毫没有意识到计算机的优势,为了实现信息化管理农田水利建设,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在管理工作中,有关人员需要秉承创新的理念与科学的思想观念。政府在项目建设工作中对角色进行宏观调控,科学指导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管理效率。第二,政府应在科研方面增加投资,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引入,从而实现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方便管理农田水利建设。可以将遥感技术、激光技术、信息化管理水利等方面作为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致力于新技术的研究。最后,应加强科技宣传力度,对科学管理进行推广,使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3.4加强外部管理与后期管理工作

作为组成民生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保证管理的全面性,除了上述措施之外,还需要加强外部管理与后期管理。在建设农田水利项目时,众多资源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包括财力、物力、人力等。单纯依靠一个途径获取资源是无法满足建设需求的,应尽量寻找不同途径。首先是政府投入的资金,其次就是向个人或团体等社会人群求助,从而聚集资金,通过宣传农田水利建设,促进社会人员主动参与,鼓励有能力的个人与群体贡献一份力量,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只有尝试获取不同方面的资金,才能有足够的外部条件,开展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促进建设工作的有效管理。与此同时,建设的后期管理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有关地方政府应培训管理人员,使其专业技能与素质得到提升,并要求其在建设后期严格管理农田水利项目,延长使用年限,提高项目质量,保证水利项目能够稳定、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4.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农业的根本和命脉就是农田水利建设,它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对于我国的整体发展与人们的生活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有关部门应重视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采用科学的措施与严格的制度在各方面实施管理,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使农业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水平。

水利建设论文范文第8篇

农田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我国现有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都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相当一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不完善,配套率低,欠账较多,对现有灌区全面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在人增地减水少的严峻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因而也需要更多的投入。但与此同时,近年来,全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呈下滑趋势,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后,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度减少。农田水利建设滑坡,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粮食增产,而且严重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因此,尽快建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认真组织试点,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加强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强组

织动员为纽带,以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原则。

1.坚持政府支持、民办公助的原则。国家要逐步增加对水利建设的投入,重点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同时,要把加大政府投入与增加农民劳动积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和引导农民尽可能增加劳动积累。

2.坚持民主决策、群众自愿的原则。要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以政府加大投入为契机,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要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程序,控制筹资筹劳标准。

3.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要发挥规划的统筹指导作用,把规划作为乡村两级组织农民出资出劳的必要条件和国家安排补助投资的重要依据,科学有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4.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原则。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小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调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三、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工作重点

(一)增加政府投入,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财政部门要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改革部门要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要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整合国家现有的各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加强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安排,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按照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原则,地方各级政府应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责任,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投资和财政预算,逐步形成适度规模。

(二)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采取以县为单位、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每个县都要编制。编制规划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规划按程序经过审批后,即为安排国家补助资金的依据,申报项目必须符合规划的要求。水利部门要从全国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出发,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积极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三)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一是明确资金投向。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重点用于补助粮食主产县。二是明确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实施主体可以是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农民联合体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是完善补助方式。主要用于补助项目建设的材料费、设备费及机械作业费,具体方式可采取项目管理或“以奖代补”的办法。四是制订补助标准。根据工程性质、农民在限额内筹资筹劳情况,制订不同的补助标准,筹补结合、多筹多补。五是健全申报程序。由县级有关部门对项目主体的申请进行审查、公示后联合上报。需要农民筹资筹劳的项目,应经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具体办法,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四)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对政府给予补助资金重点支持的斗渠、相邻村共用的村级小型水塘(库)和圩堤等农民受益的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村级为基础进行“一事一议”,按照乡镇协调、分村议事、联合申报、统一施工、分村管理资金和劳务、分村落实建设任务的程序和办法实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限额标准由省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根据受益主体和筹资筹劳主体相对应的原则,在不影响村整体利益和长远规划的前提下,可按受益群体议事。要加强资金和劳务的监管,对国家引导资金和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和劳务,都要实行全过程公开、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严禁强行以资代劳或变相加重农民负担。各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提高资金和劳务使用效率。

(五)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县乡政府要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和责任,落实有关政策,组织规划编制,抓好项目实施,加强监督检查。水利部门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指导和检查监督。鼓励和扶持农民用水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建设、使用维修、水费计收等方面的作用。

水利建设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水利建设项目;FIDIC;范本;合同管理模式;变更

作为最早引进外资进行国际招标的水利水电工程,可以说在中国土建领域也是最早接触国际惯例的。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政府首次在土木工程领域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云南省修建鲁布革水电站。其中,世界银行贷款特别要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必须采用《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以下简称《FIDIC》)作为编制招标文件和签订施工承包合同的商务文件。FIDIC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合同管理,由于这种以合同管理为核心内容的管理模式在国内工程的迅速应用,使中国工程管理、设计和施工的水平走上了一个崭新台阶。因此,为了适应中国大规模水利基本建设的需要,水利部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应用((FIDIC》的实践经验,颁布实施了《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简称范本)。

两种合同管理模式各有优缺点,适用范围不同,本文针对合同管理中的变更内容,对两种合同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和应用分析。变更是在中国引入FIDIC管理体系和国际承包商以后的特有现象。在这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无变更可言,工程中种种原因引起的费用不足,多采用调整概算的方法加以解决。为了分析和对比FIDIC与范本合同管理模式下的处理工程变更的差别。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一、两种合同管理模式中变更比较

“变更”系指根据合同条款规定,经指示或批准作为变更的,对雇主要求或工程的任何变动。

1.变更条款的内容分析

关于工程变更,FIDIC与范本的条款规定的内容(如下表)。

2.变更影响分析及变更工作单价的确定

对于变更影响的认定及评估,承包商和工程师之间容易发生争议。关于费率和价格的确定,首先是是否采用原合同单价,或是否以原合同为基础来调整单价,对于单价的确定,FIDIC并无明确的方法可循。只是规定在原合同中有该项目的单价确定,不过也不明确,FIDIC第52.2款规定,“合同内所含任何项目的费率和价格不应考虑变动,除非该项目所涉及的款额超过合同价格的2%,以及在该项目下实施的工程量少于或多于工程量表中规定工程量的25%以上。”而对怎样的估价未明确。

在《范本》39.1款规定,“增加或减少合同关键项目的工程量超过专用合同条款中规定的百分比”,监理工程师可以指示变更,而在此条款中对关键项目并无明确规定。此时,关键项目可以指关键线路上的项目。

关于单价的确定,FIDIC和范本都没有给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只是给出了变更后确定单价的程序。而国内和国外确定单价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在FIDIC中,除采用类比合同单价法或按计日计价外,对于新的施工项目也按照承包商投标时作价的方法确定单价。即按照现场实际投入资源作为直接费,再按固定比例计算间接费和管理费。因此,在招标阶段,业主应针对那些将来可能出现变化的工程项目,要求承包商提供足够的单价分解,并就间接费和管理费达成固定的比例。

二、工程实例

1.采用水利土建施工合同条件发生的变更(案例1)

某大型引水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按照水利工程施工和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签订了施工承包合同,其中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通用合同条款39.1款“变更的范围和内容”(第一项)增加或减少合同中关键项目的工程量超过专用条款规定的百分比。在该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专用合同条件中对该条款的规定是:“百分比为25%”。

在该项目的C-VI标,有两个项目产生了争议,其一是合同中工程量表中的“石方开挖”项目工程量为21万方,实际开挖量为12万方;其二是合同中工程量表中的“止水铜片制安”项目工程量为1.21吨,实际“止水铜片制安”项目工程量为5.24吨。承包人认为,“石方开挖”项目在合同价中所占比例大,应属于关键项目,同时减少的工程量9万方,“止水铜片制安”项目尽管在合同价中所占比例很小,但是由于止水在工程中意义重大,而且,该项目在施工总进度计划中处于计划的“关键线路上”,因此也应当是关键项目,同时其增加的工程量4.03吨,远远超过了专用条款的25%。承包人基于上述思想提出了变更申请。

监理人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认为:(1)承包人使用合同中本条上,“石方开挖”项目按照国际惯例可以认为符合变更的规定,但“止水铜片制安”项目承包人不能证明其工程量变化而引起承包人任何责任和费用的变化,监理人认为不能作为变更处理。(2)由于施工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是按照目前国内通用的做法,采用的是初步设计时工程量,其相比较按照合同计量规定实际计量的工程量肯定有差别,这也是综合单价承包合同的精神之一。而由于国内水利水电行业的初步设计深度难于达到国际上通用的要求,这种差别目前是很大的,有很多很多的项目的实际工程量的增减都有可能超过合同工程量的25%。因此,监理人在得到发包人同意的基础上,和承包人反复协商,最后达成如下共识:所有项目不管该项目工程量变化多少,不调整合同的任何单价,对增加或减少合同中项目的工程量超过25%的项目,双方按照原合同单价办理单价确认手续。

2.采用FITIC合同条件发生的变更(案例2)

某涉外水利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引用了FIDIC合同条件的通用条款,关于变更部分,专用条款未对通用条款进行修改。其中52.2规定,“合同内所含任何项目的费率或价格不应考虑变动,除非该项目涉及的款额超过合同价格的2%,以及在该项目下实施的实际工程量超出或少于工程量表中的25%以上。承包人进场后,开挖了8个月,全部完成了该“土方开挖”项目,并经过监理工程师计量,实际完成该“土方开挖”项目380000方,并且在月进度支付过程中,已按照18元/方对承包人支付6840000元。此时承包人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变更申请,承包人认为,该项目符合52.2款规定,该“土方开挖”项目的款额达到合同价格的4.67%,超过了条款规定的20/a,并且减少的工作量为180000方,减少的量达到该项目工程量表中的工程量的32%。因此,承包人认为为该项目投入的设备、人员和相应的管理费、现场费等摊销的金额不能通过上述支付回收,因此提出变更单价为22.6元/方。

监理工程师审核认为,尽管该项变更符合合同52.2款之规定,但承包商所提变更意见曲解了合同条款。监理工程师认为只应当对少于工程量表的工程量25%以外的部分摊销的设备、人员和相应的管理费、现场费等给予适当的补偿,用类似于索赔的方式处理。少于工程量表的工程量25%以外的部分工程量为[560000*(1-0.25)-380000]=40000方,但实际该部分工程量并未发生,参照承包人提供的单价分析,其摊销的金额为单价的22%。因此,监理人认为该项目按照变更处理,一次性补偿承包人40000方*(18元/方*22%)=158400元。

3.结果分析

从两个不同的工程实例可以看出,FIDIC与范本合同管理模式在对待变更的基本思路一致的,都是综合单价承包合同中对工程量估算风险责任的一种分摊。但国际与国际、国际与国内合同在处理变更的具体方法与措施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点:(1)由于国内推行建设体制改革时间较短,在工程设计方面的工作上未能完全适应国际国内的市场经济要求,设计深度因人和设计单位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国内的许多工程风险范围很难按照国际惯例“2%,25%”进行明确。(2)在中国目前综合单价合同中的单价,不是国际通用的实务法单价,而是定额法单价。国内各施工企业多未形成自己的实务定额,而是套用政府颁布的预算定额。在合同单价中无法摊销应摊销的风险,所以(案例1)在处理变更时不予调整单价。

参考文献:

[1]FIDIC.生产设备和设计——施工合同条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12).

水利建设论文范文第10篇

党和国家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明确提出要结合新疆实际,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退耕还林还草,荒山荒漠绿化等生态建设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新疆干旱缺水,植被稀疏,沙漠面积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从古到今,生态安全都是新疆发展问题的一个基本要素,不重视生态安全就随时可能重蹈古楼兰的命运。新疆的地貌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即北部的阿尔泰山脉与中部的天山山脉之间为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天山与南部的昆仑山脉间为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新疆两大沙漠合计面积已达43万km2,占新疆全境面积的26%,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60%。新疆气候干旱,降雨稀少,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6.5mm,仅为全国平均降雨量的23%,年均蒸发量在1000mm以上,平均干旱指数达到7。

新疆的570余条河流,大多流程短,水量小,沿河两岸及下游形成被沙丘和荒漠分割包围的大大小小近800块绿洲,合计面积仅7万多km2,供全疆1900多万人民生产、生活。

在这种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下,过去几十年的开发建设,新疆绿洲内部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而绿洲外部生态环境却在不断恶化。主要表现为“两扩大、三缩小”,即沙漠、盐碱地扩大;河湖、天然林地、天然草地缩小。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天然草地缩小的问题。由于新疆的草被覆盖面积占全疆国土面积的一半,构成了生态环境的主体。广阔的草原是新疆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山地防止水土流失,在平原防止沙尘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约占草被覆盖面积的60%总计4800万hm2的可利用天然草地,是新疆草原畜牧业的生产基地。所以防治草地退化应是新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新疆天然草地正以每年0.5%的速度退化。目前全疆80%的天然草地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渍化,其中37%严重退化。新疆87个县(市)中,有80个以及兵团绝大多数团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的现象。昆仑山、阿尔金山北坡,天山南北坡、阿尔泰山南坡的广阔山前洪积平原上,大面积的草地退化。退化的结果表现出:一是草场面积缩小。全疆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为4800万hm2,现实际正常利用的面积只有2700万hm2,仅占56%;二是产草量下降,载畜力下降。据调查测算,与60年代对比,80年代全疆天然草地产草总量下降30%~50%。

草地退化对生态环境的最大影响,就是加剧了土地沙化、荒漠化进程。新疆沙漠面积平均每年增加84.2km2,新中国成立以来沙漠面积扩大了3789km2。沙漠面积的扩大,导致气候更为干旱。以艾比湖为例,湖周地区沙化,湖面缩小,大风夹带着大量沙尘向东刮去,穿过新疆、甘肃戈壁以及内蒙古荒漠,直逼京津地区。对全国的生态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草地退化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草地资源是草原畜牧业生产最基础的生产资料,草地退化危及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分析草地退化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四周环山两大盆地以戈壁、沙漠为下垫面,造就了新疆气候的大陆度和干燥度极强,成为我国少有的干旱荒漠地区。这种气候条件由来已久,加之近来受全球大气环流变暖的影响,更趋干旱,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人为因素中有草地的过度放牧、开荒(草地)造田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人为破坏(乱挖中草药、无善后措施的道路修筑……)等等。在上述诸多因素中,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超载过牧是造成草地退化最主要的原因。其他人为因素都是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的,只有放牧,可以说无所不去,遍及全疆各地。除高山雪线以上、沙漠腹地、水面、城市工矿区之外的广大区域,长年累月的超量的牲畜啃食对草地的影响显然是巨大的,而且是一种恶性循环。50年来,新疆牲畜从新中国成立初的1038万只增加到2000年的4524万只;可利用草地面积从4800万hm2缩小到2700万hm2,产草总量下降30%~50%,均占有草地面积从5.39km2,降至现在的1.77km2。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是新疆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疆是传统的畜牧业大区,但由于落后的靠天养畜的生产方式,加上草地大面积退化,畜牧业产值仅占大农业总产值的23.5%,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比全国平均水平也低6.5个百分点。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新疆经济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日益增大。据专家介绍,我国粮棉等大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对新疆经济的直接影响是农产品卖不出去,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但是,我国畜牧业的优势要比种植业强得多,我国除禽肉外,其他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其中牛肉低84%,羊肉低54%。畜产品以其强劲的市场效应为农牧民带来了实际收益。仅以2001年为例,全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18元,比上年增加100元,其中80元就是畜牧业带来的。畜牧业是高效产业,也是见效最快、覆盖面最广的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合新疆情况,可以大量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毫无疑问,新世纪新疆只有大力发展畜牧业才能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新疆具有大力发展畜牧业的传统优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畜牧业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2002年自治区明确作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决策,提出“必须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认真加以研究,以一种全新的思想看待畜牧业在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中的巨大作用,切实把我区建成名副其实的牧业大区”。新疆畜牧业中草原畜牧业占70%,所以要做大做强畜牧产业,首先要发展草业。草业现代化是畜牧业现代化的基础产业。2002年新疆已决定退出棉田40万hm2,全部用于种植饲草,全疆要力争草业种植面积达到23万hm2以上。

三、做好牧区水利建设,促进新疆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

针对当前新疆所面对的两大问题——生态保护与发展草业,专家提出了“生态置换工程”的建议,其主要内容是,在平原绿洲边缘水土条件较好的地方大力发展人工饲草地建设,对天然草场分别情况实行限牧、禁牧。首先要把超载的畜群从天然草场迁出来,围绕人工饲草料地,建设牧民新村。这样既使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自我修复,又使牧民定居下来,种一片草,养一群畜,走畜牧业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的道路。据专家测算,要改善草原生态状况,同时满足畜牧业大发展的需要,10年内新疆需建200万hm2人工饲草料地。新疆是个灌溉农业区,要大面积发展人工种植饲草,就必然要把牧区水利建设放在首位。

新疆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水资源量“先天”不足,且分布极不均衡,“后天”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又很低。根据对新疆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人工种草的灌溉水源问题:

第一,退耕还草。如果全疆按人均0.07hm2口粮田计算,2000万人需13.33hm2万亩口粮田,新疆现有耕地400万hm2,则目前新疆最多可以退出266.67万hm2亩耕地来种饲草料。显然,这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但至少说明新疆退耕还草的潜力是巨大的。退耕还草可以不增加灌溉用水量,这无疑应该是最主要的办法。

第二,目前新疆还有相当的水资源可供开发,可以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修建牧区水利骨干工程,对河水进行有效的拦蓄和调配。

第三,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目前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仅48.8%,渠道防渗率29%,渠道损失水量为216亿m3,灌溉方式落后,田间损失水量也很大。说明节水灌溉潜力很大。

第四,适当加大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率。新疆地下水开采量为40.6亿m3,仅占总可开采量的9.1%。可在牧区地下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适当加大开采量,主要用于解决放牧草地及牧民定居点的饮水,部分地区可适量用于补充灌溉。

上一篇:教师德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美术欣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