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中职多元化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5-25 07:44:58

微课在中职多元化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摘要:中职语文的多元化教学,在微课环境中呈现新的面貌。教师通过运用微课,引导学生对作品背景的理解 ;运用微课,夯实文言知识及字词的理解;运用微课分类进行句式演示,强化翻译环节。

关键词:微课;中职课堂;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在国内,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微课即为一种微型课程,是一种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模式。它的主要载体和表现方式是微视频,它基于网络运行、不受时空限制。它是一种支持多元化教学的学习资源。微课的主要内容涵盖教学视频、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学反思等。

一、微课的意义和特点

(一)微课的意义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 ・彭罗斯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核心就是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联结得更为紧密,从而使学生产生更加集中的学习体验。这个概念在2011年被引入国内。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顾名思义,其特点就是短而精。 “短”是指微课视频时间短,基本上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一般来说,人的高度集中的视觉停留只有8分钟左右。假如微视频录制时间过长,那么效果也就不会太理想了。微课的内容是针对某一知识点设置的主题单一的课。 “精”是指涵盖内容精。它要求教师迅速切入主题,又要巧妙快捷收尾,因此必须是形象、生动、直观的。呈现出的也必定是教学设计中的智慧精华。微课中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既增强的知识的针对性,同时也丰富了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易于接受新知识。

二、微课运用于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首先,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普遍学习方法欠妥,学习热情不高,很难对语文知识本身产生学习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浓缩的精华,丰富的元素,为学生们营造的卓越的视听感受。让他们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并且能够维持到微课视频结束。如果他们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还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直至理解、掌握。

其次,微课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能够有效地增加课堂的双边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生非常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学习热情高,成效明显。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投入了更多的热情。

第三,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倾注了更过的时间精力,查阅的更多相关资料,也在不自觉中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学习各种微课制作知识和技能,研究课件和案例,不仅提升了专业水平,还使自身的多媒体运用制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此外,成功的微课通过一定的平台传播,给各个地区的教师提供了 相互了解,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平台,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师的成长,促进地区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实践探索

在语文教学中哪些知识点可以用来制作微课视频,怎样使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哪些教学环节使用微课教学效果好。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的。下面笔者就以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为例来进行说明。

(一)运用微课 解读背景

学习一篇文言文,首先要对文章的出处、背景、创作动机、文化常识等理解透彻。在传统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备课时准备很多资料,在课上一股脑地呈现给学生。学生跟不上节奏,笔记抓不住重点,效果自然不理想。相比之下,微课在这类知识点上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了。比如教授《鸿门宴》时,可以将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相关知识制作成微课,将“鸿门宴”这个历史故事 及相关人物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兴趣浓厚,效果显而易见。另外,还可以介绍“鸿门宴”这个词语在现代的意义和用法。这些都为接下来的文本的解读夯实了基础。课后,很多学生表示对《史记》很感兴趣。

(二)运用微课 夯实字词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职语文教学中“最难啃的骨头”。老师们用尽办法,收效甚微。微课的出现,可以说给文言文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在学习《赤壁赋》时,出现了“既望”这个词。学生很难就书本下面的介绍来全面理解古代关于时间名称这个知识点。老师就将这个文化常识及一些实虚词的用法制作成了一个微课视频并把 “天干地支纪年法”等适时介绍给学生。学生们饶有兴致地计算着一个甲子是多少年。课文里出现的“晦”“望”“壬戌”等时间名称学生也都能理解了。如此这般,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运用微课 强化翻译

很多中职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及其害怕,原因是固定句式不理解,特殊句

式又不懂得分辨。传统教学中一味灌输也无法真正提升他们的文言水平。微课的使用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比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学习中,老师制作的微课对文言文的几种特殊句式进行分类演示。使学生理解了特殊句式的句式特点,记住的固定句式的翻译方法。如 “……者……也”即翻译为“什么是什么 ” ,“什么不是什么”。老师对倒装句的特点也逐一讲解和示范。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尝试翻译,很多学生都有了很大进步。课后,那些还未完全掌握的学生反复观看老师的微课,最终也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发挥了超越文本的优势,实现的高效的教学。微课在出现实现了教学的多元化,拓展的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将能够促使学生的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 的新趋势 [J]. 佛 山:电化教育研究 ,2011,(10):62-63

[2]黎加厚 .微课 的含义与发展 [J]冲 小学信 技 术教育, 2O13(04):10―12.

[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 [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 育,2013(04):13-14.

[4]胡铁生,黄明燕,李日月.我国微课发展三个阶段 及其启 示[J].远程教育,2013(04):12―14.

[5]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软件导刊 , 2O13(11):85

[6]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冲 国教育网络,2013,(1O)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2016年度立项课题《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多元化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XHJX2015034阶段性成果之一。

上一篇:中职信息化教学多元化应用案例探究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