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对TNF-α,IL-6及肌力的影响

时间:2022-05-25 02:56:09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对TNF-α,IL-6及肌力的影响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珠海市中医院,广东519015)

[摘 要] 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药物组各40例,采用RIA法测定其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记录其肌力变化情况。

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体检者(P

[主题词] 脑梗塞/针灸疗法;肌张力/针灸效应;白细胞介素6/分析;肿瘤坏死因子/分析EffectsofAcupunctureTreatmentonTNFα,IL6andMyodynamiainthePatientofAcuteCerebralInfarctionZhangYanling,LiChuangp

eng,MaYaling,etal(ZhuhaiMunicipalHospitalofTCMAffiliatedtoGuangzhouUniversityofTCM,Guangdong519015)

[Abstract]Purposeightycasesofacutecerebralinfarctionwererandomlydividedintoacupuncturemedicinegroupandmedicinegroup,40casesineachgroup.Levelsoftumornecrosisfactor(

TNFα)andinterleukin6(IL6)weredeterminedbyradioimmunoassay,andchangesofmyodynamiawasrecordedbeforeanda

ftertreatment.Results LevelsofTNFαandIL6inthepatientofacutecerebralinfarction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

nthenormalhealthyperson(P

[Keywords] CerebralInfarction/acupther;MuscleTonus/acupeff;Interleukin6/anal;TumorNecrosisFactor/anal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脑梗死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细胞因子导致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的失调。笔者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针药组、药物组随机分组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TNFα,IL6、肌力进行了动态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80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神经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住院者,随机分为针药组、药物组各40例(按入院先后进行编号,单数者为针药组,双数者为药物组)。针药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4~80岁,平均658岁;发病时间:4311±1931小时。药物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53~78岁,平均637岁;发病时间:4288±1852小时。正常健康体检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0~76岁,平均642岁。3组中年龄、性别相仿,具有可比性。

2 治疗与观察方法

21 药物组

静点5%葡萄糖250ml加丹参注射液20ml、脉络宁10ml;09%生理盐水250ml加胞二磷胆碱05g。二者均为1日1次,15天为一疗程。合并有高血压者配合降压治疗;合并有糖尿病者配合降糖治疗,以求血压、血糖在正常水平。

22 针药组在药物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针刺取穴:患侧颞三针(耳尖直上15寸为第1针,左右水平各旁开15寸为第2、第3针)、肩、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悬钟;配穴:失语配廉泉,面瘫配地仓透颊车,指握无力配后溪,指伸无力配腕骨,痰盛配丰隆。手法:头部穴施快速手捻法,其余穴位平补平泻。1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1次,15次为一疗程。

3 疗效观察

治疗前先于本院神经内分泌实验室用RIA双抗体法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TNFα、IL6测定,并与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治疗一疗程后,2组患者再复测上述指标,并进行组间对照,同时进行2组间肌力恢复比较。

根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

31 肌力分级标准

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抗地心引力抬起。3级:肢体能抗地心引力而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4级:能做抗阻力的动作,但较正常为差。5级:正常肌力。

32 临床疗效评定依据

(1)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2)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病残程度)

0级: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或恢复到病前状态。1级:生活自理,独立生活,部分工作。2级:基本独立生活,小部分需人帮助。3级:部分生活活动可自理,大部分需人帮助。4级:可站立走步,但需人随时照料。5级: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人照料。6级:卧床,有部分意识活动,可喂食。7级:植物状态。

3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

34 治疗结果见

治疗后与药物组比较,P

4 讨论

TNFα、IL6皆属于炎性细胞因子,是一组由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分子。它们共同参与脑卒中或脑损伤的机体免疫反应、应激反应、炎性反应及神经内分泌调节,并导致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的失调[2]。本临床观察发现脑梗死始发态患者TNFα、IL6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说明TNFα、IL6直接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参与了缺血导致的组织损伤过程。

本病属中医中风范畴,其病机为气血瘀滞,血脉痹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现代医学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针刺能扩张血管,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及肢体的微循环,增加病损组织的血氧供应,提高新陈代谢,并能激活神经细胞,从而使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恢复[3]。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针刺治疗既注重局部,也注重整体,以脏腑经络辨证为指导,标本兼治,一者能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二者能明显降低TNFα、IL6的水平,加速脑细胞的修复,减少脑神经的损害。另外本临床观察发现,下肢肌力的恢复优于上肢,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通过本临床观察,笔者认为针刺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瘫痪肢体肌力的恢复疗效确切。本类病人检测TNFα、IL6可作为动态观察其病情演变及疗效评估的指标之一,且有助于更深入揭示中风病中医病因病机的本质。

5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179

2 谌剑飞.中风急症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失调及临床意义.现代诊断与治疗,1998;1:24

3 江杰士.电针加埋线治疗中枢性偏瘫108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7;17(1):9(收稿日期:20001121,齐淑兰发稿)

上一篇:镇静调气法针刺不同腧穴治疗胸壁挫伤疗效观察 下一篇:耳针和六味地黄丸加味预防和治疗去势雌鼠骨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