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音乐

时间:2022-05-25 01:20:42

让学生享受音乐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因此,音乐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灌”,而是让学生喜欢音乐、享受音乐!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强调音乐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所以我们应重新审视音乐课,重新审视音乐课堂中的学生。怎样才能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一、拓展学生的教材选择空间

能让学生快乐的音乐,首先是学生喜闻乐见、贴近他们生活的音乐。例如演唱课,过去往往教师教唱教材上的歌曲,但学生却不喜欢,为什么呢?因为有些歌曲不是很贴切学生的生活。我想,在选择教材时为什么不能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歌曲,从学生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呢?于是,我根据教学内容、目标从学生生活中去寻找能让学生喜欢的教材。通过与学生交流,我发现近期孩子对《红猫蓝兔七侠传》动画片非常感兴趣,片头曲更是人人会唱,甚至有一人唱众人和的效应,而且旋律优美、歌词健康活泼有感染力。于是当我把孩子带来的《红猫蓝兔七侠传》主题曲放给同学们听时,立即引起了自发地合唱和欢呼,并被剧中大侠的壮志豪情深深感染。

当红歌星周杰伦深受学生们崇拜,当我把《听妈妈的话》这首歌带上课堂时,我记得当时同学们的表情有惊奇、兴奋,甚至感动!而且此歌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现在的很多学生都对妈妈的教育有逆反心理,当他们知道连最崇拜的人都要听妈妈的话时,感触很深。我认为演唱的最高境界不是唱而是悟,当我发现很多孩子在深情的演唱时若有所思,我知道我的目地达到了。

在认真学习《标准》的精神和反复思考后我感到,以前的音乐课往往是教师设计课堂形式,学生被动参与。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设计的过程中来呢?于是我大胆尝试着让学生自己选择课堂方式。交流中有学生提出:“老师我们想唱《不怕不怕》的歌!”(一首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生活的歌曲)“我想用《不怕不怕》的歌来跳舞!”“我想用来打打击乐!”同学们有许多的想法。这时我感到一种单一的形式已不能满足众多学生的愿望,于是我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课堂中尝试一个主题,多种表现空间,让学生得到满足。在课堂中我根据同学们的需要设置了“大舞台”“歌剧院”“打击桌”三种供学生自选的机会和条件。当《不怕不怕》音乐响起时,教室里歌舞齐鸣锣鼓喧天,气氛非常热烈!学生们完全投入到热情奔放的音乐中。这样,教师不再是设计者和指导者,而是观察者和支持者,学生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在快乐的活动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挖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想象力

人们常说孩子的想法是异想天开,不符合成人逻辑的,他们说的做的往往出乎成人意料,我觉得这正是他们可贵的创造天性。为什么模仿会使学生厌倦,而创造性的活动却能调动他们积极性呢?这说明,孩子喜欢创造,创造能够使他们获得成功得到自信和满足。

孩子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和参加无数次的音乐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因此,学生音乐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应贯穿于学生的一日生活之中。记得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下课后,同学们兴奋地在小树林里跑来跑去,我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引导学生发现风吹来的时候树枝会跳什么舞,想象花朵开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用什么动作可以表现出来。还鼓励学生把美丽的春天用歌声表现出来,当时很多同学表现很热烈,再上课时我就把同学们的歌词摘要记录下来,再让学生们用最好听的旋律表现出来并记录下来。同学们唱着自己编的歌非常有成就感,而且让他们感受到创编歌曲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人人都可以当作词家、作曲家。从那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同学们看到什么情景都想用歌声来直抒胸臆,甚至于有时回答问题都会用歌曲来答。有一次我用猜谜语引出课题时我就唱:“小乖乖来我来说说你们猜……”同学们也会意地回答:“张老师来你来说说我来答……”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了。孩子们对音乐课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三、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音乐课堂

由于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许多孩子性格孤僻,自我封闭,不会合作。学生们在活动中更多注重于自我创造,自我赏识和自我满足,无法体验与别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在一次二年级的器乐伴奏课上,我们一起欣赏了优美、欢快的《小青蛙,你唱吧》的音乐。然后我把器乐发给学生并提出问题:“什么样的伴奏使这首曲子听起来更悦耳?什么样的合作最和谐?同学们去给自己的乐器找朋友,好不好?”同学们在老师故意设计的冲突中开始了自己的创意,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热烈讨论起来,并开始迫不及待地自由组合并且拿起了自己喜欢的乐器,随着音乐敲打起来。当两种乐器发生碰撞产生不和谐音律时,他们就迅速分开重新找朋友;当两种乐器琴瑟合鸣时,他们兴奋得紧紧拥抱…… 后来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大,居然组成一个规模不小的乐队,通过多次尝试,伴奏曲也越来越动听,同学们听到自己的伴奏声时特别有成就感。在活动过程中,我引导学们不要一味强调自己技能的表现,而应关注自己成功的同时关注同伴的成功,让学生懂得关注自己的创造给同伴带来的快乐,同时同伴的快乐才会使自己更快乐。

兴趣是学生学习、探究、尝试的原动力。因此,我们有责任成为学生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做音乐的主人,真正的享受音乐、爱上音乐吧。

上一篇:爱的憾,生长在额 下一篇:皮蛋加白粥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