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时间:2022-05-25 12:54:58

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摘要: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运用兴趣教学法也是时展的迫切要求。本文就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做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46-01

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比较抽象,无论教还是学都较为困难。而小学生年龄小、单纯、可塑性强,老师需要抓住这个时机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应从哪些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借助生活实际,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是所有学科知识的最终来源,小学数学同样也不例外。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得出以下重要规律:当所学内容与自身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越容易对知识产生强烈的熟悉感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此相适应,其学习效果也越卓越。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数学教学活动,如此,一来可以使数学问题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具有学习性与研究性;二来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其真正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活动当中,更好地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与吸收。

如,"百分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特征,而小学生受到年龄因素的制约,在理解能力与接受水平上稍显欠缺,因此,他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决定在教学这部分之时,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百分数元素更多地融入其中。首先,我引导学生回忆自身在生活实际中见到的"%"这一数学符号,有的学生说"商场打折、搞促销活动的时候见过",有的学生说"在衣服标签上见过",还有的学生说"在报纸或者书籍数字统计中见过"……

由于与自身的日常生活实际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学生对于我所提出的问题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以及探究欲望,每个人都做到了踊跃回答,这就为我接下来更好地展开具体内容的讲解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2.开展课堂游戏活动,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爱玩、好动,对于游戏有着莫名的热衷与浓厚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再对学习没兴趣,只要教师能将教学内容与课堂游戏形成完美的融合,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知识点的学习活动当中,并且学习质量及其效率也能得到最大限度上的保障。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灵活运用小学生爱好游戏这一心理特征,将数学知识以课堂游戏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相信如此既能极大地调动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切实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真正实现一举两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乘法口诀"之后,我带领他们在课堂上玩了一个"数青蛙"的游戏: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以此类推,由学生补充完整这个歌谣,没有顺利反应过来的学生就要模仿青蛙"扑通"一声跳下水的动作以及声音作为惩罚。如此一来,不但大大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帮助他们在课堂游戏的过程当中,切实巩固与复习了自身所掌握的"乘法口诀",当节数学课堂自然也收获了预期中的最佳效果。

3.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发展数学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传统习惯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上一般都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学生兴趣都被压抑着,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条重要的途径是根据教材内容,利用图示、教具、学具等材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学会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发展学习兴趣。

4.通过开拓思维能力,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卡斯特金指出:"学习不是玩耍,而是劳动,也不是轻松的劳动,它要求全力以赴。"学生学习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劳动,学习的直接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学生在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升华的。

4.1 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大胆发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求学生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丰富想象,开拓思维,这对升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2 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升华兴趣的一个好方法。巴班斯基指出:学习的争论就成为刺激学习兴趣的方法。组织课堂讨论,发表各种意见可刺激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触发,交流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利用这个方法的目的是引起更深入地钻研某些问题的更高的兴趣。"

5.通过上好每堂课,保持数学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上得让学生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趣和激动,对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因此,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数学课,才能激起学习数学的高昂而持久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产生极为明显的教学效果。当代著名教育家波利亚认为:教师的作用应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转向推动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浅谈在幼儿园期间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下一篇:原滋原味朗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