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全因素以及项目管理工作

时间:2022-05-25 12:54:02

浅谈安全因素以及项目管理工作

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安全工作是整个项目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但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声誉,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还会给家庭带来不幸,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文章就安全因素以及项目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因素项目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家对建筑业行业不断的规范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使我国建筑业行业得到飞速的发展。在行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伴随着相关问题的产生。在安全方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看到企业施工现场安全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现在还有不少的施工企业没有真正重视安全,没有落实在行动上。施工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受损,有的甚至使企业走上亏损,无法正常的经营下去而导致破产的局面。

目前大部分一、二级资质的施工企业都已演变成纯管理型的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但很多公司并无过硬的劳务施工队伍。可以想象,一个大公司一年承接几十个亿的施工任务,需要多少劳务队伍去完成?这些公司一旦工程中标后,全部分包给相关的施工队伍,公司仅派几个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人员配备本身不足,分管安全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有的公司任命的项目经理要么是挂牌的,基本不到现场或者很少到;要么是有职无权。在这种情况下,要按有关规定搞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文明施工显然是十分困难的。在某工地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项目负责人看到几个民工没戴安全帽,便进行劝阻,可没想到这几个民工不仅不听劝阻,还要打这个负责人。他们说:“我们又不拿你的工资,谁要你管。”这就是层层分包引起的后果。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少建筑商为拿到工程不惜恶意压价,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是少之又少的。一旦中标,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不予购置,于是,能省的省、能拖的拖,从而导致施工现场混乱,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要解决施工现场安全问题应该先解决好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找原因,才能把问题解决。

农民工现在已成为建筑业劳动力的主体。农民从农村到大城市的建筑工地当民工,是很难马上适应的。从近几年发生的安全死亡事故分析来看,他们都是没有经过必要的上岗培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若是整建制的合格分包工队伍,安排培训民工还是有可能的,但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分包队伍都做不到。在对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培训问题上,现有的培训机制也不健全。假如一个技术工人在自己从事的职业当中,连如何保护自己都不知道;一个工程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不能及时地发现安全隐患,对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熟视无睹。这样的工地不出事是偶然,而出事才是必然的。如果这一层面的工地骨干在施工安全方面不能以身作则。那么又怎么去要求更多的民工呢?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应由有关主管部门牵头各方协力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有意识、有计划地培育劳务施工队伍。

在建筑业行业中,施工现场的项目部是施工现场的直接领导部门。所以在安全管理工作之中项目部充当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安全管理工作强调全员参与,要求“人人、时时、事事、处处”讲安全。项目部的生产安全管理者首先要自我认识,认识到安全工作项目部是一个领导者,而因此安全管理工作者要善于沟通,领导各施工班组之间彻底实施安全管理以及各个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的培训。

在管理的过程当中要改变“以罚代管”的工作方式。孟子曰:“以善养人,然后服天下。”安全管理工作者应该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和预防工作,使管理起到良好的作用,罚款只是一种严格管理的手段,频繁罚款只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造成工作的被动,增加安全管理者与员工、分包单位的隔阂,不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以罚代管”要使用但是绝对不能频繁。作为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者,要加强沟通能力,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工作方式,安全管理才能取得成效。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生产安全事故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生产安全工作需要细致入微、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容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安全管理人员要针对不同的工种配备不同的讲课资料,由项目部进行培训,深入人心、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针对项目管理特点和分包管理所带来的“一次性”、“临时性”、“分散性”、“流动性”等问题,严格资质审查,对在资质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各种预防性措施,未雨绸缪,把工作做细、做到前面;对风险评估、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交底、重大危险点源的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等要反复讨论、论证、细化,象国家立法机构通过法律一样进行“三读”,利用“沙盘推演”的方法紧盯工程进度,分析每一项施工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在每一项施工开始前,要同技术、工程部门以及操作工、和现场安全监管员实地查看,对安全措施进行现场再确认,确保万无一失,现场监管人员必须养成对操作工操作前进行“最后一分钟”询问的习惯;细化现场监管员每一天每一点的工作,在生产管理部门内部形成一整套“实施、检查、整改、提高”循环制度,确保自身工作无差错。细致入微、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应该成为安全管理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以严细的作风、细致踏实的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万无一失。

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是对人的管理,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应该掌握基本心理学,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技巧和水平。安全心理学是探讨人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安全生产管理者自觉地把安全生产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通过随时掌握员工的愿望动机和心理诉求,把安全管理从事中事后的被动控制变成事先的分析、预测、控制。建设施工企业的员工,常年生活工作在外埠工地,远离亲人和家庭,工作脏、苦、累,工作情绪处于不稳定状态,给生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和安全隐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该适时地对员工个体和团体进行必要的心理援助,根据职工个体和团体情况,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轮休制度等,帮助员工始终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中,增强职工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和保持良好工作状态的韧性;在现场监管和日常生产安全管理中,运用心理学原理及时预见职工的过失行为,将危险消减在未发之时。运用心理学原理,创新宣传教育方法,大力提高安全宣传教育的水平,改变安全教育冷冰冰、苍白的形式,使安全教育多样化、生动化、亲情化。

生产安全管理是科学,单凭经验难以做好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一个安全工作者如果不懂施工专业知识,就发现不了问题或者只能发现表面的、浅层次的问题,就难以有效地说服施工人员,我们经常发现现场安全员与施工班组为了某一个安全问题发生争论,由于安全人员说服不了施工班组,只好用命令的方式。因此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应该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发现问题能用丰富的知识说服对方,使同样的问题在同一个施工班组不再出现。丰富的专业知识特别是边缘学科知识,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让具体施工和操作人员心悦诚服地按要求去工作,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就会步入良性的轨道。

总之,项目部的生产安全管理纷繁复杂,安全管理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工作。如果说生产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圈子,安全从业人员应该不时地跳出这个圈子,从不同的侧面和高度重新审视日常工作,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始终保持自身工作状态的韧性,更好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上一篇:浅谈MiCOM P系列微机综合保护装置在火电厂的应... 下一篇:浅谈城市配网线路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