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龙江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

时间:2022-05-25 12:09:47

浅谈黑龙江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

摘要: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封闭,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原因。作为东北方言一种的黑龙江方言,形象、生动、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的豪放、幽默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本文从语汇、语音等方面阐述了黑龙江方言的特点及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区别,揭示了两者的显著差异。

Abstract: Dialect is a social phenomenon,whose evolution is mainly due to isolation the bad communication,and difference in language developing levels. The Heilongjiang dialect,as one of the dialects of Northeastern China dialect is featured by vividty,distinct rhythm,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arm and humorous quality of Northeasterners. This paper has listed features of the Heilongjiang dialect with respect to vocabulary,pronunciation and disucssed the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Heilongjiang dialect and mandarin.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黑龙江

Key words: mandarin;dialect;Heilongjiang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021-02

0引言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共同语;东北方言是指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的特定汉语。因为地域接壤的关系,除了北京话以外,东北方言是和普通话最为接近的方言了;而在东北方言中,黑龙江的方言就高度接近于普通话,尤其是哈尔滨的方言甚至比“老北京”的方言味还要少,是除了北京话以外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了,甚至有人觉得黑龙江好像没有什么方言,但是和普通话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本文从黑龙江方言的起源、词汇、读音和声调等方面来比较黑龙江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

1黑龙江方言的起源

在东北三省中,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黑龙江是距离北京最远的一个省,但是它的语音之所以比辽宁和吉林的方言更接近于北京语音和它的起源是分不开的。

黑龙江省处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邻内蒙古、南接吉林,面积约占46万多平方公里。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早期的居民主要是赫哲、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少数民族,汉族居民多是从河北、山东等地迁来的。在满族入住中原后关内汉族冲破封禁出关到东北地区谋生,俗称“闯关东”;大批被清朝流放人员来到东北,仅镇压“三藩”流放的就有20多万人,这些都给东北注入了中原语言和文化。随着满汉两民族的不断交融,很多满族人学习汉文、汉语,到了清朝末年,使用满文、满语的人越来越少,在方言学上,当一种方言的成分悄悄渗入到另一种方言会慢慢形成一种变异成分,而如果这些变异成分受到周围其他人的模仿和传播,势必会对另一种方言造成一定的影响。正因为如此,黑龙江方言与北京话可以称的上是亲兄热弟的关系了。

2黑龙江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

虽然黑龙江方言和普通话高度接近,但是,毕竟作为一个移民省份,多种地方方言交汇在一起互相影响,在语汇、语音,特别是语调等方面,黑龙江方言和普通话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2.1 语汇方面

近几年,东北方言渐渐走向了全国,尤其是以赵本山、范伟、小沈阳等为代表的东北小品明星演出的东北二人转以及《马大帅》、《刘老根》、《乡村爱情故事》等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影视作品,将东北方言带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在全国也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之所以东北方言这么受欢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东北方言中的土话非常幽默、朴实、极具表现力,能够让人们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开怀大笑。而作为东北方言分支的黑龙江方言也同样如此,黑龙江方言像黑龙江人的性格一样直白、豪爽,与东北人没有小家子气一样。

比如:贼:用来形容程度,表示很,非常,比如贼好吃,贼好看等等。

咋地:为什么。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词后面的“地”读短音的时候,表示存在一定疑问;但如果读长音的话,就被赋予了不满、激怒的色彩。

整:做动词用,表示“搞”,比如整事,咋整,整点吃的等等。

干哈:干啥,“哈”与“啥”为通假关系。

扯:认为对方信口开河而表达疑问。

2.2 语音方面

黑龙江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声调几个方面,尤其是在声调方面的差异最大。

2.2.1 声母方面

①在普通话,绝大部分的韵母是可以自称音节的,不用声母,所以被称为零声母音节,而以a、o、e、开头的零声母字在黑龙江方言中常常被加上个声母n,变成了n声母音节。如:昂扬(án)读昂扬(nán)、棉袄(ǎo)读棉袄(nǎo)、恶人(è)多读成恶人(nè)等等。

②普通话中的r声母字在黑龙江方言中大部分经常被读成l \ y。如:吵嚷(rǎn)东读成吵嚷(yǎn)、闷热(rè)读成闷热(yè)、扔掉 (rēng)“读为扔掉(lēn),花蕊(rǔi)读成花蕊(lǔi);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的韵母时,韵母则发生变化,例如,人民(rén)就读人民(yín)。

③在普通话里,塞音和塞擦音声母都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黑龙江方言在这点上和普通话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字的读音上却常常混淆。

a. b和p的混淆。有的字普通话中应读送气音p,黑龙江方言中却读成不送气音b,如:湖泊(p)读成湖泊(b)、活泼(p)读成活泼(b)等等;而有的字普通话中应读不送气音b,黑龙江方言中却又读成送气音p,如:哺(b)育读成(p)、包庇(b)读成包庇(p)等等。

b. d和t的混淆。有的字普通话中应读d,黑龙江方言中却读成t,如:蝴蝶(d)读成蝴蝶(t);而有的字普通话中应读t,黑龙江方言中却又读成d,如:馄饨(t)读成馄饨(d)。

c. j和q的混淆。有的字普通话中应读j,黑龙江方言中却读成q,如:畸(j)形读成畸(q)形;而有的字普通话中应读q,黑龙江方言中却又读成j,如:入场券(q)读成入场券(j)。

④z-zh、c-ch、s-sh平翘舌不分。在黑龙江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和平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而黑龙江方言中则是二者混用:黑龙江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如:早晨的早,和找到的找,我们经常就把找读成了早,找不着,说成早不着;结束的束,我们说成结素;情人节,送一束花,说成送一素花等等,这样造成了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

2.2.2 韵母方面

和声母,声调相比,韵母对黑龙江方言和普通话产生差异的影响最小,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以e代o。普通话的双唇音声母b、p、m和唇齿音声母f直接与圆唇音的单韵母o相拼,而不与扁唇的单韵母e相拼。而黑龙江方言却恰恰相反,以扁唇音的e代替圆唇音的o,也就是说,普通话中的bo、po、mo、fo在黑龙江方言中就读成be、pe、me、fe,如:破碎(pò)读成(pè)、水波(bo)读成(be)、佛祖(fó)读成(fé)、抚摩(mó)读成(mē)等等,这在黑龙江方言中是很显著的一个特点。

②以iao代üe。在黑龙江方言中,没有üe这个韵母音节,而用iao代替,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老年人说话的时候,如: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词“好好学习(xué)”,往往说成“好好学习(xiáo)”;还有“欢呼雀跃(yuè)”则读成“雀跃(yào)”等等。

2.2.3 声调方面

在汉语里,一个音节一般就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也叫字调。声调主要体现在音高和音长的变化上,是音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节中担负着辨别意义的作用。如“题材”和“体裁”、“睡觉”和“水饺”等等,这些词语意义上的不同主要是靠声调来区别。黑龙江方言的声调和普通话音节的声调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调值不到位和部分字调不一致等方面。

①调值不到位。普通话处于高音区的调比较多,听起来抑扬顿挫,清亮活泼一些,而黑龙江方言则显得平淡,含混,缺乏起伏变化。主要是因为黑龙江人在发音时口腔的紧张度不够,使得声调的高低升降的变化程度不够,调值相对音高较低。普通话的阴平是高而平的“55”调值,是普通话中调值最高的,而黑龙江的阴平调值普遍偏低,一般只相当于“44”或“33”,很少能达到标准的“55”;普通话的阳平是高升的“35”调值,而黑龙江方言的阳平调值一般只相当于“13”或“24”;普通话的上声是降升调,调值为“214”,音长是4个声调中最长的,而黑龙江方言的上声则升得不够高,调值一般只相当于“213”度;普通话的去声是全降的“51”调值,音长是4个声调中最短的,而黑龙江方言的去声调值一般只相当于“53”,降的幅度不够。

②字调不一致。黑龙江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除了在调值上存在差异之外,还有很多得音节和普通话所属的调类也不同,这不仅仅是调值不足或太过得差别了,而是一种声调的改读。

普通话是阴平,黑龙江方言是阳平。例如,胚胎(pēi)黑龙江方言读成胚胎(péi);普通话是阴平,黑龙江方言是上声。例如,插座(chā)黑龙江方言读成插座(chǎ);普通话是阴平,黑龙江方言是去声。例如,气氛(fēn)黑龙江方言读成气氛(fèn);普通话是阳平,黑龙江方言是阴平。例如,填空(tián)黑龙江方言读成填空(tiān);普通话是阳平,黑龙江方言是上声。例如,仍然(réng)黑龙江方言读成仍然(rěng);普通话是阳平,黑龙江方言是去声。例如,乘车(chéng)黑龙江方言读成乘车(chèng);普通话是上声,黑龙江方言是阴平。例如,针灸(jiǔ)黑龙江方言读成针灸(jiū);普通话是上声,黑龙江方言是阳平。例如,享受(xiǎng)黑龙江方言读成享受(xiáng);普通话是上声,黑龙江方言是去声。例如,颈椎(jǐng)黑龙江方言读成颈椎(jìng);普通话是去声,黑龙江方言是阴平。例如,内疚(jiù)黑龙江方言读成内疚(jiū);普通话是去声,黑龙江方言是阳平。例如,浙江(zhè)黑龙江方言读成浙江(zhé);普通话是去声,黑龙江方言是上声。例如,质量(zhì)黑龙江方言读成质量(zhǐ)。

3结语

尽管这些年来由于媒体的宣传、演员的演绎使得北方方言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很广,影响也很大,很多人甚至把学说东北方言当成是一种时尚,但是这不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造成的语言统一。普通话是提炼多种方言后的结晶,是方言的升华。因此,方言永远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在正式场合我们要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方言可以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詹伯慧.现代汉语方言[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2]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3]候精一.汉语方言概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16.

[4]聂志平.黑龙江方言概说[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6).

[5]陈章太,李行健.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上一篇:全装修住宅质量缺陷分析及质量控制研讨 下一篇:浅谈建筑物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