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时间:2022-05-25 10:31:29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某一知识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研究,学习效果尤佳!语文素养和才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培养和发展,兴趣则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对学习发展起着启动、调控、提高的作用。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作用之大是无可比拟的。

关键词:情感效应;角色;个人挑战赛

“有人说,在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学生的成长出现了‘三大三小’的现象,即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房屋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引自高万祥著《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这内在的动力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的现实向我们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在不断弱化,而在语文学科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特别是进入高三后,学生课外时间自主学习语文的很少,教师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呢?

就总体而言,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应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学习兴趣。

人是情感的动物。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罗森塔尔效应也告诉我们,人的情绪状态能使人的机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发生重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情感效应是多方面的,总的说来,它包含教师和学生两方面

1.教师方面的情感效应

从教师个人来说,教师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个人魅力,除了把知识带给学生,更应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整到符合学生特点、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状态,将激情、微笑、趣味、爱心带进学生的心坎,要主动接近学生,与他们交朋友,特别是给希望生以充分的爱和帮助,要让学生感到这位老师可亲、可敬、可爱,如不认真学习就会产生一种愧疚感,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2.学生方面的情感效应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语文教学,知识点既细小又庞大,既琐屑又干练。教学中应该由易到难,让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同时适时适度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苏霍姆林斯基),学生自然乐意去学。其次要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机器。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其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探究的情感,产生自我肯定的体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急切的渴盼感。

二、发挥情感效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基础,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生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让学生对本堂课产生趣味,从而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不是被动地、疲乏地为这堂语文课而学。特别是进入高三,学生基本上处在苍白、麻木的状态中,课间十分钟完全不够学生调整状态进入到下一节课,所以教师上课时,不要一进教室就说:拿出什么书,翻到多少页,今天我们讲……也不要进门就说:今天做什么练习,定时多少时间,做完评讲;更不要简单粗暴地说:自习!这些只会影响学生一节课的心情,可能直到这节课下课都还无法进入角色。

仅以个人教学为例。我特别注意课堂导入问题,每堂课的开场白都要精心准备,但每次又要达到自然、不着痕迹。在此提点小建议,仅供参考。一是拉家常,可以聊聊天气,说说校园生活,甚至是学生的发型都可以入题;二是讲故事,特别是讲新闻趣事,因为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外界了解比较少,所以对新闻趣事比较感兴趣;三是背诵名句,进入高三,学生的名篇名句有了一定的积累,教师带动全班同学集体背诵,能营造很好的氛围,让全班迅速进入课堂;四是结合课堂内容提一些逸闻趣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进入到该堂课中。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不管采取哪种方法,教师都要动用脑筋。

2.课中激趣

导入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进而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1)联想举例,充实课堂

高三语文的学习,更多的是考点的理解、融会贯通。而考点总是显得枯燥乏味,故而采取的方法最好是结合学生做过的练习,唤起他们的认同感,适时地补充高考题,让学生有“这种题我做过”“这种题我会做”的想法,从而激发他们“这种题我要做”的愿望。学生就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自主复习以前的知识点,教师再适当地引导、补充,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知识体系,刺激学生去证明自己,既让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落实,又让学生课堂学习充实有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2)比赛竞争,活跃课堂

青少年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课堂上适当开展一些竞赛小活动,如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个人挑战赛等等,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培养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的意识。比如在课前几分钟,有时我让学生听写字词或名句,一组选个代表(有时还包括我)上台,比赛谁的正确率高,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效果很好。

(3)幽默有趣,和谐课堂

高三学习枯燥乏味,学生压力也大。语文天生浪漫,总能带给学生许多美好的感悟,让学生紧绷的心弦略微放松,特别相较于数理化学科,语文科的抽象思考要少一些,有些学生就走向了偏锋,自然而然地把语文课当成了“休息课”。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种轻松美好,加上自己的“铁嘴”(语言幽默)、“大肚”(知识丰富),让课堂充满轻松、和谐,让学生从根本喜欢着语文,乐意并且随时渴望着上语文课、做语文作业,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的目的。

3.课后延趣

在忙碌的高三学习中,各科都在疯狂地抢占学生的时间。语文作为主要科目之一,因着它本身的学科特点,需要学生在课后花时间夯实拓展。但是,只是简单地布置课后作业,是难以在情感上获得学生的认可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给学生留点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即使是布置作业也布置得具有艺术性,让学生毫无厌烦心理,不是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课余时间多阅读,读读报纸,看看杂志,听听音乐,既让学生得以放松,又让学生在课外学习了语文。毕竟,生活就是大语文。这样,才能为提高课堂效率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 四川省简阳中学)

上一篇:如何搞好小学美术教学 下一篇:数学学习与生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