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鄄城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时间:2022-05-25 09:59:26

2009—鄄城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鄄城县麻疹流行特点,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鄄城县传染病报告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对2009-2012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鄄城县共报告麻疹病80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66/10 万、9.31/10 万、0.55/10 万、0。不同年份间麻疹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 疫情分析

麻疹是由麻疹副黏液病毒所致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疾病,发病较急且传染性强。临床上具体特征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充血、流涕、咳嗽、畏光等,并且皮肤会出现红色斑丘疹、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1]。我国自1965年开展麻疹疫苗接种,尤其是1978年开展计划免疫接种后,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为评价鄄城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预测麻疹流行趋势,为麻疹防控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现对鄄城县2009-2012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2012年鄄城县麻疹病例资料均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学资料来源于鄄城县统计局2009-2012年的人口统计年报。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3-1995)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分类标准对麻疹病例进行诊断。

1.3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及SPSS 13.0软件分析有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概况 2009-2012年本县麻疹报告病例数分别为5例、71例、4例和0例,共80例,无死亡病例。年报告率分别为0.66/10 万、9.31/10 万、0.55/10 万、0。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地区分布 2009-2012年全县15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共80例,以散发为主。其中鄄城镇最多,为14例(占17.50%),其次为旧城镇和郑营乡,分别为9例(11.25%)和8例(10.0%),三个乡镇共31例(38.75%),其余乡镇病例分布见表1。

2.2.2 时间分布 2009-2012年共有80例病例,2009年5例,占6.25%,2010年71例,占88.75%,2011年4例,占5.00%,2012年0例。主要集中在4~8月份,合计发病70例,占87.5%。10~12月病例为0。不同年份间麻疹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66.26,P

图1 鄄城县2009-2012年麻疹发病趋势

2.2.3 人群分布 性别年龄分布:2009-2012年共有病例80例,男66例,占82.5%,女14例,占17.5%,男女之比为4.71: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1.95,P

图2 鄄城县2009-2012年麻疹病例年龄分布

2.2.4 病例类型 2009-2012年80例病例中,临床诊断病例77例,占96.25%,实验室诊断病例3例,占3.75%。2009年临床诊断病例5例,实验室诊断病例0例;2010年临床诊断病例71例,实验室诊断病例0例;2011年临床诊断病例1例,实验室诊断病例3例;2012年无病例。

3 讨论

菏泽市自1999年加入WHO/美国CDC麻疹控制合作项目以来,麻疹发病处于较低水平。鄄城县2009年、2011年和2012年发病比较少,年报告率仅为0.66/10 万、0.55/10 万和0。2009年和2011年病例共9例,集中在1~5月份,但2010年麻疹发病较多,发病率达到9.31/10 万,且4~8月为发病高峰期,这与全国发病特征是一致的[2-4]。2009年麻疹已基本得到控制,而2010年病例明显增多,说明常规免疫工作存在漏洞。何展等[5]通过病例对照研究麻疹发病危险因素证实麻疹病例与计划免疫工作落实与否有很大的关系。2010年9月底, 我市进行了全市范围的8月龄~6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易感人群数量,进入冬季后整体发病较平稳,2011年疫情也得到控制,2012年无麻疹病例。

麻疹病例集中在9岁以内的儿童和20~45岁的青壮年,0~8个月病例占11.25%可能是因为现在婴儿的母亲绝大多数是通过预防接种而不是自然免疫获得的麻疹抗体,抗体滴度相对比较低,因此通过胎盘传给新生儿的抗体滴度也较低,在出生后达不到保护效果,为此有的专家提出将麻疹初次免疫提前到6月龄或更早,但由于6~7月龄婴儿接种免疫失败率较高(25%~35%),故黄艳仍认为麻疹初免定在8月龄是恰当的[6-9]。8个月~9岁年龄组也较多可能是因为他们麻疹疫苗复种不及时,加强免疫接种率低;青壮年感染可能是因为接种者初免成功后,体内血清抗体随着接种年限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因此对麻疹的易感性不断增加[10]。职业分布以散居幼托儿童和学生为重点人群,这与张菊香等[11]的报告一致。可能是因为幼托儿童、学生、农民的集体生活使受感染机会大大增加,导致麻疹发病数偏多。

为了加速控制麻疹,针对鄄城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卫生部门应与教育部门联合起来,督促托幼机构、学校落实儿童入托、入校查验预防接种制度,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加强儿童的常规免疫接种;(2)对接种率不高和免疫空白区域适时开展麻疹强化查漏补种工作;(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病意识,加强人群聚集场所的卫生环境管理;(4)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及时、准确的麻疹病例监测和提高监测质量对消除麻疹十分必要;(5)对于麻疹病例应及时隔离,加强传染源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综上所述,麻疹流行关键是易感人群的积累,一定要抓好强化免疫工作,尽早发现疫情,预防麻疹暴发。

参考文献

[1]阿不都热依木·吐尔迪,扎克尔江·加比尔.浅谈喀什市麻疹强化免疫新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158-159.

[2]何寒青,陈恩富,李倩,等.浙江省成人麻疹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J].疾病监测,2011,26(5):351-354.

[3]费怡,朱渭萍,张宇浩,等.上海市浦东新区成年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6):299-301.

[4]郑艳,李大兴,姚远.1997-201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4):344-366.

[5]何展,彭志强,林永杰,等.广东省部分麻疹病例的发病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9,35(1):47-48.

[6]吴霆.麻疹易感者[J].中国计划免疫,2003,9(1):59-61.

[7]王联军,陈超,周建惠,等.麻疹疫苗最佳免疫月龄的研究[J].中国计划免疫,2001,7(1):11.

[8]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6-58.

[9]黄艳.沭阳县2006-2008年麻疹以前流行病学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09,11(5):17-18.

[10]王文香.成人麻疹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2):227-228.

[11]张菊香,李江锋,王晓莉.陕西省临渭区2004至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对策探讨[J].河北医药,2011,33(9):1402-1403.

(收稿日期:2013-06-04) (本文编辑:欧丽)

上一篇:提高医院药品有效周转减少积压浪费 下一篇:马来酸氯苯那敏和香丹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