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25 09:38:35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参与式教学法对高中化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实现了课堂教学地位的转变,提高了学生交往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要想充分利用好这种教学方法,就要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整体与个性相结合、直观与抽象性相结合的使用原则。创设参与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鼓励学生探究,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讨论,构建开放课堂,拓展参与时空。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高中化学教学;教学情境

参与式教学法是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生活的主置,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开启创造性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模式。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意义

1.实现了课堂教学地位的转变

参与式教学使我们意识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发挥着指导学生从事知识学习的作用,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表现为辅导学生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追求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自我超越。

2.提高了学生交往的能力

学生参与化学教学课堂学习活动,是以沟通协调、合作共享为基础的。参与式教学法增强了学生与学生合作、学生与教师合作的愿望,学生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开阔学生视野,提高为人处世、随机应变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参与式教学法培养学生主动克服困难,迎接和面对挑战的意志,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高中学生心智发育相对成熟,他们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逐渐强烈。当学生们的付出得到肯定时,他们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现学生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学生在与教师共同开展学习活动时,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表扬和尊重,这些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满足感,使他们追求更大的学习目标。

二、参与式教学法使用原则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来布置学习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兴趣,引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学生要主动配合教师,主动承担起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责任。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会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学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努力的方向。化学学习在高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和学生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使教学实践顺利进行,学生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整体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化学教学不仅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还要尊重学生成长成材规律。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同时又面向不同的个体。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学生在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方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参与式教学法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教师要以全体学生为中心,既兼顾学生的共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做到因人而教,因契机而教,因时间而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3.直观与抽象性相结合原则

化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对不少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参与式教学法要求化学教师不应只停留在公式、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还要结合多种多样的教学器具,形象生动的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认识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杜绝浮于表面、浅尝辄止;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参与予以辅导,为学生的认识搭建阶梯,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展。

三、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

1.创设参与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参与式教学法需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创设吸引学生参与的情境。只有课堂教学气氛好,学生才不会产生厌学情绪,才愿意与教师互动和交流。教师面对学生,不要着急、不要强迫,而是要鼓励学生、关怀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努力唤起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教化学和学生学化学都离不开实验。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丰富化学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努力用最简洁的表达方式传递复杂、深奥的知识。同时,教师要运用丰富的语言、幽默的表达、美妙的声音、高超的艺术提升学生提高化学学习的愿望和热情。

2.激发学习热情,鼓励学生探究

传统的教学方法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和参与机会。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喜欢化学,愿意上化学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思维观念,将自己主宰课堂变为主导课堂,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尽可能多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尽情思考、想象,让学生有机会集体探究。然而,学生的探究并不是无目的、随意的,教师要制订出完整的探究目标和计划,分配好具体的任务,让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做好探究的准备;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造条件,并在学生正式探究时给予帮助。

3.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讨论

讨论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既可以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也可以在交流的同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灵感。学生参与学习讨论,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开展活动创造条件,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教师要先设计好讨论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按照既定的讨论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允许并鼓励不同观点的出现,更要表扬敢于质疑或诘难教师的学生。对于讨论离题的学生,教师要予以及时纠正。

4.构建开放课堂,拓展参与时空

高中学生学习时间非常紧张,用于化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除了必要的课程讲授,留给学生参与讨论的时间非常短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宝贵的讨论时间。同时,教师还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将化学学习由课上延伸到课下,由课内走向课外,将化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随时随地观察化学现象,探究化学问题,将知识内容应用到生活经历当中。

参考文献:

[1]李磊.交往教学:展示个性 实现自我:交往教学理论的若干解读[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3).

[2]王后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钟启泉.优化教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标尺[J].宁夏教育,2009(1).

[4]丛立新,陈荟.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问题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侯晓敏,男,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二中学,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高中化学教学。

上一篇:动手实践中学数学 下一篇:谱写“实空看想”四部曲,奏响珠心算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