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高校图书馆定题服务的开展

时间:2022-05-25 07:17:50

论民族高校图书馆定题服务的开展

[摘要]民族高校图书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定题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民族高校图书馆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搭建管理机构平台、培训专业技术人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等途径对教学科研提供全面、快速、准确的定题服务,显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领域。

[关键词]民族高校;图书馆;定题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14-0048-03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中,全面、高效、准确地掌握信息已经成为立足于社会前沿的必要条件。民族高校的科研工作在这种形势下呈现出多学科合作、交叉学科相补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发展趋势,这种状况势必要求研究人员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及最新成果,而且还要掌握大量自身学科领域之外的相关信息。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定题服务对民族院校的科研工作显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定题服务是图书馆情报部门充分利用自身的文献资源和管理优势,广泛开展情报服务的重要内容。于海波认为:“所谓定题服务是针对研究人员某一特定的研究课题和科研生产的实际需要,由情报人员以文献跟踪服务的方式,持续地、系统地向科研人员提供所需要的情报资料的服务方式。”①其木格提出:“定题服务是图书情报机构针对不同的用户及不同项目需求,以文献跟踪服务的方式,主动、持续、系统地向学科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文献信息。”②童心成认为:“定题服务也称跟踪服务、对口服务、SDI服务,是指由信息服务机构根据用户的特定需要,围绕某一专题,在一定时期内主动地、连续地为用户提供对口信息的服务。”③高莹认为:“所谓定题服务,就是情报部门根据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实际需要,选定有关重点课题或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目标,深入其中,一跟到底,经常提供对口性的文献资料,为一线科研人员服务,直到研究课题完成或关键问题解决。④综合以上学者关于定题服务的阐述,我们可以把定题服务理解为图书馆情报机构利用自身管理和资源优势,结合专业知识为科研人员快速提供全面、准确、详尽文献资料的信息服务过程。这种服务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等特点。图书馆情报服务人员具有专业的图书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对图书馆的各个机构和信息储藏非常了解,这种专业素质为他们从事定题服务奠定了基础。图书馆的信息储藏不仅是文献资料储藏的宝库,同时还是信息流通和显示最新科技成果的平台,专业的信息情报搜集人员可以快捷、全面、准确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最新动向,从而为科研人员提供最前沿的文献信息,以具有时代性特征的服务理念为科研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一、民族高等院校图书馆开展定题服务是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民族高等院校图书馆开展定题服务有着广泛的服务对象

为各种类型的研究项目提供信息是定题服务的宗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族高校投入的加大和对科研的重视,各高校的科研能力大幅提升,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和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52项,社会横向课题138项,自主科研立项625项,出版学术专著1067部,发表学术论文4866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55项。建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围绕国家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确定了一批对凝练学科方向、提高学科水平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原创性研究项目,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这些潜在的需求市场为定题服务展示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定题服务的对象非常广泛,从个人的专题研究到综合性的大型项目均可以提供服务。对于小型专题研究,通过个人之间的合作就可以完成;而对于综合性、交叉学科的大型项目来说,定题服务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服务过程,这种信息服务需要多部门密切合作,具有针对性、特殊性、连续性、灵活性、时效性、主动性、保密性等特征,同时还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此,定题服务不仅可以对一般项目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针对综合性、交叉学科的大型研究项目来说,图书馆更能够发挥其专业优势。

(二)民族院校图书馆开展定题服务有着雄厚的资源

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收藏重点。民族资料的收藏对民族高校图书馆来说是重中之重。民族高等院校不仅藏有普通院校具有的文献资料,还收藏有独具特色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如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达180余万册;馆藏少数民族文字图书的种类居全国高校图书馆之首,有3000余种线装地方志书、20多个文种的民族文字图书、47个文种的民族学及相关学科外文图书等。馆藏古籍图书25万余册,其中有宋、元、明、清各种善本1400余种。2008年3月,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入选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至今已有1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拥有文献304万册(纸质、电子图书),电子数据库26个,清代以前的珍贵文献近8万册,具有西北地方特色的馆藏藏文古籍最具特色。民族高等院校图书馆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对各类学科文献资料的全面搜集,另一方面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资料进行了重点收藏。不仅汇集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的文献资料,同时还收藏了大批古籍史料、个人珍藏、名人手笔、调查笔记等珍贵的资料。图书馆情报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这种独具特色的文献资源为从事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者提供定题服务,不仅为科研提供有力的帮助,而且为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展示了新的空间。

另一方面,资源共享和文献互补是民族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2010年由国家民委牵头,开发了由六所民族高校图书馆组成的“民族文献共建共享建设系统”,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笔者所供职的中央民族大学为例,自2005年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启动后,电子资源增加迅猛,现有电子图书176万余册,中文期刊、中西文学术会议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等全文数据库101个及西文期刊原文传递平台(NSTL),并自建了《民族音像资料库》和《民族相关文献信息特色库》2个数据库。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还参加了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原文传递保障体系(Balis),实现了北京地区近70所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对本馆没有的资源可以申请原文传递、馆际互借解决。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还与国外40多所大学图书馆之间建立了图书交换关系,并先后与美国、韩国的多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逐步开展资源共享和人员交流。这些有利条件为定题服务的广、快、精、准提供了保证。这些信息资源平台为情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定题服务提供了保障。

上一篇:识字教学也精彩 下一篇:宁瀛电影“新现实主义”纪实美学风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