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耀州窑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时间:2022-06-16 10:35:10

铜川耀州窑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摘要]耀州窑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铜川耀州窑的发展、保护现状进行初步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以期能为“耀州窑”的保护以及其他古瓷窑旅游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耀州窑;旅游开发;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14-0028-02

“耀州窑”是宋代著名官窑之一,是世界陶瓷史上唯一从宋代保存至现在的陶瓷工艺的活标本,其所制青瓷作为中国古代北方青瓷的代表,是青瓷中唯一能把冷色调和暖色调完美融合的瓷种。据《同官县志》记载,其“地方故老相传南北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真实反映了当时耀州窑的烧窑规模和社会影响。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分析,综合实地走访、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耀州窑的再发展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耀州窑发展、保护现状调查

鉴于选题的实际情况,笔者首先大量查阅了与耀州窑相关的文献及资料,力求在理论层面上较为全面地掌握信息。其次,有针对性地进行人物访谈,通过实地采访铜川市陶瓷协会郭育民理事长、耀州窑博物馆业务科工作人员、铜川市旅游局工作人员以及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等,获得了比较丰富的原始资料。最后,根据调研对象的特点,采取网络和现场问卷两种调查方法,借助“中国调查网”获得1315份电子问卷,为保证调研的有效性,采取“相同ID单次操作”等措施,根据调查对象年龄结构、性别等因素现场随机发放100份纸质问卷,共计收回1415份问卷,经过最终确认有效问卷为1365份,有效率达96.47%。通过对调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笔者将耀州窑的发展、保护现状概括为如下几点:

(一)依托耀州窑博物馆,耀瓷实物保护较好

耀州窑博物馆于1994年5月23日在耀州窑考古发掘遗址基础上建成并对外开放。2010年7月,耀州窑陈列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新展览区全新对外开放,全馆15个展区共展出耀州窑各时期珍贵文物1000多件,瓷片标本近6000片,其中部分文物系首次对外展出,全面展示了耀州窑从唐朝至今1300多年的连续烧瓷历史及其文化艺术成就。

依托耀州窑博物馆,可以借鉴先进技术对出土“耀瓷”进行妥善保护,对部分瓷片进行循环利用,如利用瓷片制作反映耀州窑历史的壁画,或将同时期的瓷片聚集,形成“瓷路”等,逐渐提高人们保护、开发耀州窑旅游文化的意识。

(二)耀州窑文化尚未在全社会普及

问卷调查显示,75%的受访者年龄在35周岁以下,学历从初中、高中、大专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分布较为均匀。通过分析调查结果,笔者发现:54%的受访者听说过耀州窑,但了解甚少;46%的受访者参观过耀州窑博物馆,不及受访者人数的一半;67%的受访者没有收藏耀瓷的经历,剩下33%有过收藏经历的受访者以购买者居多,达到15%;59%的受访者认为耀州窑是普通官窑,41%的受访者认为耀州窑的地位十分重要。当问及耀州窑是否具有旅游开发潜力时,4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前途,40%的受访者认为发展潜力较大,只有19%的受访者表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超过53%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在宣传耀州窑上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只有不到13%的受访者认为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保护和开发耀州窑。

耀州窑文化在社会各阶层中虽有一定影响力,但其影响还远远不够,绝大多数人对耀州窑的认识仅限于知道或初步了解,对于耀州窑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则缺乏清晰的认识,对耀州窑的保护与开发现状知之甚少,更为关键的是专门研究耀州窑的学术队伍还处于成长阶段,尚未完全形成。

(三)受到市场经济冲击,生产与销售基本脱节

为了解现代耀州窑瓷器的生产情况,笔者前往陈炉镇——耀州窑的后期窑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专访。

1997年,陈炉陶瓷仿制耀瓷获得成功,使得失传已久的北宋耀州窑青瓷重放光彩,铜川市陶瓷协会郭育民理事长回忆说:“那是耀州瓷在近年最繁荣的时期,西北五省用的瓷器基本都是从咱陈炉烧出来的。”由于耀瓷厚实、耐用,几乎垄断当时整个西北地区的日用瓷市场。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耀瓷生产逐渐走向了下坡路。耀瓷的衰落在陈炉镇表现得最为显著,由于市场需求大幅下降,陈炉陶工相继下岗,大量的积货使许多瓷厂倒闭。郭育民表示:“这些并不意味着耀州瓷不受欢迎了,像8、9年前,我们在广州博物馆做展销,产品有多少就卖多少,可展销会一结束,我们一撤走,没人介绍产品,一件都卖不动。”

耀瓷需求量的缩减并非仅仅因为国人喜好的变化和地方特色产品的匮乏,最主要的是整个耀瓷产业链缺乏很好的衔接。目前耀瓷主要采取作坊式的生产,“罐罐垒墙、瓷片铺路”,这种各自为战的封闭式经营方式缺乏创新,自然导致产品重复生产和无序竞争。

(四)耀瓷人才流失严重,技艺传承出现断层

耀州窑博物馆业务部负责人在谈到耀瓷技艺传承时表示:“耀州窑之所以能闻名于世,主要是依赖于精妙、细腻的手拉坯技艺,这是传统制陶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环节。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耀瓷市场萧条,大量匠人下岗,年轻人更多的是如何另谋出路而不是学习、传承耀瓷制作技艺,耀瓷技艺传承遂出现断层,以至于历史时期很多精妙的器形,现在都无法生产了,作坊的瓷器生产大都使用模型,虽然效率很高却也因此失去了瓷器内在的灵气。此外,耀州窑闻名的刻花、印花技术也面临同样的情形。现在就数以印花见长的高家和以刻花见长的崔家技艺保存较完整了,然而,即便是这两个陶艺世家,谁也不敢妄称水平高超。”耀瓷的技艺传承陷入困境,根本原因是耀瓷发展深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陈旧的生产理念阻碍了其生存发展道路。传承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遵循着“技术绝活不外传”的祖训,甚至当后代明确表示不愿继承时,他们也不愿技术外传。凡此种种,都成为耀瓷技艺传承面临的严重问题。

二、关于耀州窑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基于以上关于耀州窑发展现状的综合调查分析,笔者拟提出以下相关可行性建议,以期对耀州窑发展、保护及其旅游开发有所裨益。

(一)建设特色生态型陶瓷园区

在保护耀州窑原窑场旧貌的基础上,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型家园式陶瓷园区,既可以作为现代家园式生活社区,又可作为兼具地方特色的耀瓷生产中心。陶瓷园区努力建设耀瓷研发中心,研制复古耀瓷产品,通过多渠道建设耀瓷新旧产品展示和销售平台。此外,耀瓷需要立足传统技艺,结合时代特色,加大创新力度,与当前的旅游业以及文化产业密切结合,使耀瓷朝实用性、装饰性、纪念性和艺术性等多领域推进发展,打造耀瓷品牌优势。

(二)打造以耀州窑博物馆为核心的铜川陶瓷文化旅游品牌

鉴于耀州窑博物馆的专业性特点,铜川地方政府要努力打造以博物馆参观为核心,兼顾陈炉镇耀瓷生产的铜川陶瓷文化旅游开发的新模式。同时,发展体验式旅游,在陈炉镇和耀州窑博物馆内,游客自己可以亲自动手制作耀瓷,匠人们给予专业指导,这种亲手参与耀瓷制作才能对游客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耀州窑博物馆根据博物馆观众的具体特点,重新规划展览,借助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对耀瓷精品进行全方位、“零死角”展示,同时做好耀瓷的信息数据库工作。博物馆需要强化研究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耀瓷及其相关资料的整合研究,尽快建立以耀州窑博物馆为核心的专门化陶瓷文化旅游品牌。

(三)强化耀瓷市场运作,加强技术交流合作

耀瓷企业需要走出去,打造名牌优势产品,通过世博会、西洽会、世园会等国际交流平台,向国内外游客集中展示耀州窑传统手工烧制技艺的独特魅力。令人欣喜的是,自从液化气梭式窑烧成技术成功推广以后,耀瓷再次成为铜川市实现经济转型最具发展潜力的传统文化产业。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多方合作交流,保证市场的正常运作,进而将耀瓷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四)充分利用铜川周边旅游资源,打造陈炉镇文化休闲模式

铜川市旅游资源具有明显区位优势,对周边旅游资源具有整合辐射功能,可以通过线路支撑带动陈炉镇陶瓷的特色旅游项目,建设一批标志性旅游项目和品牌景区。围绕陈炉镇、药王山、金香山和玉华宫等铜川市四大旅游景区,形成以陶瓷文化体验、森林养生、休闲避暑、滑雪狩猎、渭北小吃品尝等为中心的现代休闲文化旅游区,从而提高耀州窑的知名度。耀瓷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当地旅游业和相互合作和支持,旅游业能够为耀瓷打开新的销售渠道。同时,做大做强铜川耀瓷文化产业,大力弘扬耀瓷传统文化,打造铜川文化精品产业链。

(五)培养专门技术人才,传承耀州窑遗产精髓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耀瓷制作人才正在大量流失,许多优秀的传统制瓷技术面临失传和和断层。政府需要加大政策宣传和资金支持力度,鼓励青年一代深入基层学习制瓷工艺,传承耀瓷手拉坯、手工雕花、刻花、印花等精湛技艺,通过开展陶艺大赛、评审陶瓷大师等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生产积极性,强化制瓷技能培训。同时,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青年一代充分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突破陈旧、保守的思想观念,努力学习和传承耀瓷制作工艺。

上一篇:幼儿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