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苗后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

时间:2022-05-25 04:17:55

玉米田苗后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

摘要:文章以玉米田苗后除草剂的安全使用为目的,对其除草剂的选用、用药时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使用浓度与方法及补救措施进行了综述,为有针对性的进行杂草防除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玉米田;苗后除草剂;因地因时

中图分类号:S451.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063-1

0 前言

玉米田杂草化学防除面积越来越大,对有效控制杂草危害,保证玉米高产、稳产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提高,小麦普遍采用机械收割,麦茬高,麦糠和麦秸多,影响玉米田苗前封闭除草剂的使用效果。而玉米苗后除草剂的优点是杀草谱广、效果好而稳定、杀草除根、对土壤和气候要求不高、施药期较长、对已知玉米品种安全。因此,玉米苗后除草剂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发展较为迅速。现根据多年来我们在基层的工作经验和试验示范结果,将鲁中地区玉米苗后除草技术相关知识介绍给农民,供参考。

1 玉米苗后除草剂的选用

玉米苗后除草剂分为两大类,即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

1.1 选择性除草剂

普遍应用的为磺酰脲类除草剂如烟嘧磺隆、胺苯磺隆、玉嘧磺隆、甲磺隆、氯磺隆等及其复配制剂。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制种田、爆烈玉米、甜玉米和自交系田等不宜使用。玉米出苗后,杂草基本出齐至5叶期防治,除草效果较好。玉米田杂草过大、过多,或香附子、田旋花、小蓟等恶性杂草多时,可适当加大用药量。磺酰脲类除草剂使用时还应注意喷至杂草叶面药液饱和不滴为最好,最好加入有机硅等增效助剂,地干时要注意增加喷水量。生产中应用广泛的是烟嘧磺隆与莠去津的混配剂。二者混配可以有效防除马唐、稗草、马齿苋、反枝苋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同时兼除多年生杂草香附子,对玉米安全。灭生性除草剂主要使用具有触杀效果的百草枯,可用于玉米10叶龄以后杂草,过早使用掌握不好可能会对玉米底部叶片产生药害。

1.2 灭生性除草剂

如百草枯和草甘膦等。百草枯的特点是速效性的,但对宿根性草(如芦苇、茅草)、马齿苋、灰菜等杂草防除效果不佳,杂草在适宜条件下仍会重生。草甘膦是内吸性除草剂,可通过植物绿色部分(茎、叶)吸收,向地下根茎传导,将杂草连根杀死。但在玉米田使用很难防止漂移危害,生产中不建议使用。如需使用涂抹法比较安全。

2 玉米苗后除草的时期

玉米苗后除草剂的除草效果与使用时期密切相关。对于适宜用药的玉米品种,可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施用选择性除草剂,药效发挥最佳;玉米6-8叶期喷药时应避开玉米生长点,对准杂草定向喷雾,建议在喷头前喷戴防护罩,以免因操作不当对引起药害。当玉米苗8叶期以后,杂草抗药能力增加,一般药量除草效果已不理想,并且成本增加,玉米药害加重,此时期使用百草枯进行垄行间定向喷雾。应避免在中午高温(30℃以上)和强日照或连续3天高温或大风天气使药,选择上午10点之前,下午4点之后施药最好。玉米选择性苗后除草剂不可与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混用,二者安全间隔期要达7天以上,若想虫草同治,可选用与菊酯类农药混喷。

3 对邻近作物的影响

玉米苗后除草剂经过多年的生产使用,除草效果较好且对玉米安全但对相当一部分农作物有药害。如用2,4-D丁酯在玉米苗后4-5叶期防治双子叶杂草,经济且效果好,但对大部分双子叶杂草如瓜类、棉花、大豆有很大危害,误喷后严重引起绝产。使用过程别注意,防止漂移危害。

4 因地因时在玉米田使用

严重干旱时效果不佳,使用时要加大用水量。大雨前使用会使低洼地块富集药害,高处则因流失防除效果不好,要尽量避免。在玉米幼苗期由于杂草较小,使用时应以内吸选择性除草剂为主;杂草较大时,应选择百草枯等有触杀效果的除草剂为好。

5 使用浓度与方法

玉米田除草剂品种较丰富,因此使用前要根据不同除草剂的要求掌握好使用浓度及药量,以达到即能有效除草,又对作物基本无害的目的。玉米苗后除草剂的使用要按照商品药给出的使用浓度和用量。土壤含水量偏低或使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应按上限值使用,相反,则按下限值使用。喷施过程中要注意喷匀、喷透,要避免漏喷或重喷,并且要注意不能喷到玉米心叶上,以免造成药害。

6 出现药害后的处理措施

如果出现除草剂造成玉米苗期药害,只要根系不发黑,每亩冲施10-15kg尿素补充氮肥、叶面喷洒0.3%磷酸二氢钾溶液补充磷钾肥,也可混加1.8%复硝酚钠(爱多收)3000倍液;或立即浇水,同时喷洒赤霉素、芸苔素内酯(云大120)600倍液等解除药害,其作用是使玉米叶片尽快恢复生长,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效能,促使根系快发,正常情况下,7-10天就能恢复正常生长。玉米田苗后除草剂种类繁多,成分不同,使用浓度及方法也有差异,使用前要根据商品说明书的要求用药,不要自行增加用药量和扩大使用范围,以免产生药害,造成损失。

作者简介:明淑莲(1977-),女,山东昌邑人,山东省昌邑市龙池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植物保护和农业技术的推广。

上一篇:客观认识农药毒性 公允评价农药 下一篇:新型肥料第一款――脲甲醛缓控释复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