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与发展

时间:2022-05-25 03:55:12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金融部门的多元化改革打破了单一银行体系,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了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之一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增长迅速,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合作金融组织,是由辖区内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入股组成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一般按乡设立,信用社之间、信用社与各银行之间可以发生横向的业务关系,一般的县建有县联社。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农村信用社机构5万多家、职工近70万人。各项存款余额26724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存款的11.6%;各项贷款余额19585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11.5%,其中农业贷款余额8615亿元,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86%。但改革成绩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背离合作金融性质、管理体制不顺、产权不明晰、历史包袱过重、地方政府过度干预,直接造成了整个系统高达86%的大面积亏损,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的农村信用社是在特殊制度安排下的一种特别金融机构,国家希望它能够借鉴西方国家的合作金融制度,成为中国广大农民的互金融组织。然而,明确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深化引用设改革,搞好金融监管的首要问题,事关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根据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为宗旨,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企业,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及目标是:进一步理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明晰产权关系,创新经营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责任,增强发展后劲,提升支农服务水平。结合实际,按照各农村信用社选择的产权方式,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管理水平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实现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已充分发挥其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作用。

农村信用社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明晰产权关系,促进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转换,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积极探索和分类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各种产权制度,建立与各地经济发展、管理水平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三是按照责权利相适合原则,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明确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体制,落实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防范和处置责任。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要内容

黄菊强调,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改革总体要求,试点工作必须牢牢抓住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两个重点,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牢牢把握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把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要按照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情况,分别进行股份制改造或股份合作制改造,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合作制。(2)改革信用社的管理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责任交由省级政府负责,同时由国家监管机构实施监管,农村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省级政府对农村信用社要坚持依法管理,并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实施宏观的、间接的管理。国家监管机构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业务经营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依法查出割裂违法违规行为。(3)国家应当给与政策扶持。国家的扶持主要有:财政补贴方面,对农村信用社开办保值储蓄而多支付的保值贴补息予以补贴。资金扶持方面,有中国人民银行安排专项票据,给与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方面,从2004年起至2006年,对中西部地区试点的农村信用社暂免征所得税:从2003年1月1日起,对试点地区所有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按3%的税率征收。(4)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服务功能,通过改革管理体制,产权制度,是信用社轻装上阵为“三农”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三、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问题是深层次的,农村信用社成立50多年来,管理体制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计划经济时代,农村信用社由国家委托专业银行代为管理,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农村信用社的历史问题和体制弊端都逐步显现出来,并且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影响了为“三农”服务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一是弊端突出;二是不良资产较高;三是税费负担重;四是历史包袱沉重及资本充足率低下。主要问题有:

1.制度上存在的问题:(1)所有者缺位,出了风险无人承担、无人负责。职工不关心信贷资产质量、不关心经营成果、没有人对风险承担责任。(2)社员代表大会形同虚设,民主管理难以落实。按照合作制原则,内部治理结构实行“三会”制度,通过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但多数信用社没有真正按照要求进行选举,“三会”制度有形而无实,内部治理结构难以发挥作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参与经营管理没有了实际意义。(3)股金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加之经营亏损,带来了增资扩股的难度。(4)服务对象已城市化。许多城市郊区已完成城市化,位于城郊的信用社客观上已没有为“三农”服务的对象,有的信用社已没有农业贷款,已名不符实。(5)信用社业务经营上的“商业化”。

2.经营模式上的问题:县乡两级法人制度严重影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单个规模本就很小的信用社各自为政、不成系统,缺乏抵抗系统性风险的能力。所以要改革实行一级法人制度,统一县级联社一级法人制度,乡镇农村信用社不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而作为县级联社的分支机构。

3.外部环境问题:外部环境直接制约着信用社的发展。(1)税费问题。在信用社经营普遍困难的情况下,不论盈亏、不论风险,均要缴纳营业税,致使信用社经营背负太大的包袱。(2)社会负担问题。对信用社进行检查是必要的,但检查过多、过乱则适得其反。(3)利率政策对信用社经营效益的影响。由于信用社组织资金增多。(4)结算问题。由于信用社没有自成系统的结算渠道,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办电子联行及电子汇兑业务,跨省结算通过其他商业银行办理,吸收低成本存款能力受到限制。这直接影响了信用社信誉。

4.历史包袱问题:(1)农行和信用社脱钩时遗留的不良资产、保值储蓄的贴补支出以及合作仅仅会带进的不良资产。(2)各时期形成的不良资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的不良等贷款;乡镇企业不良贷款;贫困地区贷款。(3)历史亏损挂账问题:历年经营亏损形成的挂账;实行保值储蓄时形成的保值贴补利息支出。解决这问题,关键在于减亏增盈,在于盘活信贷资产,提高收息率,逐步消化亏损。(4)职工素质低形成的人员包袱问题。

解决历史包袱必须与体制彻底改革相结合,要作为切断旧体制的代价,而不能造就任何新的道德风险。可行的办法应当是:农村信用社自身消化一块,国家通过资金扶持、转移支付、减免税收等措施,帮助解决一块。

四、试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银监会负责人日前说,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整体进行顺利。先行试点的8个省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省级联社都已组建到位,新的监督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产权制度改革迈出步伐,支农工作得到改进。目前,改革的各项扶持政策基本到位,2005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实现了年度盈余。具体情况是:1.新的监督管理体制框架基本形成。2.产权制度改革已经起步并正在稳步推进。3.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经营状况开始好转。4.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5.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开始转换,内部管理逐步得到了加强。

中国的农村信用社问题非常复杂,一年的试点工作只是一个开始。进行改革才不久,对于农信社改革这样涉及风险处置、产权改革、管理机制等多方面的复杂事情,观察的时间还不够。在增资扩股、管理体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并且各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要建立全国范围的某种改革模式现在还并不成熟。而且处置农村信贷风险的压力越来越大,需要尽快化解这种风险。

同时,在全面总结8省市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批试点的21个省市改革工作已全面启动,银监会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了29个省市。增加到29个试点省市,并不是在已经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也不是大范围地推广经验,而是为了寻找更合适的改革方式。大范围的试点也是为使原来没有进行试点的农信社尽快享受到改革的相关优惠政策。

五、今后试点改革需注意的问题

1.除了建立中央监管以外,还应该建立地方监管。

2.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改变目前中央100%承担风险的现状。同时,建立健全退出机制。

3.增资扩股,提高资本充足率,经营机制上可以借鉴原有试点省市的经验。

4.在结构合理、股权结构、与省联社的关系上要重新改革,要将农行和农信社的改革结合起来,不仅要从央行拿到优惠政策,更要注意区域金融体系的建立、奉献、破产退出机制的完善。

加入WTO后,我国的金融业会更加开放,同时带来了更强有力的竞争。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原农村信用社有个美好的前程。

[参考文献]

[1]李扬.中国金融改革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王松奇.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谢平.中国金融制度的选择.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4]汪道涵,龙永图.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9).

上一篇:加快包头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研究 下一篇: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障碍及职业化管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