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学习 在快乐中成长

时间:2022-05-25 01:48:40

在游戏中学习 在快乐中成长

摘 要:幼儿的学习过程是获取经验的过程。传统学习观把学习理解为一个接受由他人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现代新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个体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经验的主动建构过程。

关键词:游戏; 学习; 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111-001

小班音乐活动《咿呀咿呀呦》是在我园“十一五”课题《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引领下开展的一次集体教学有效性研究活动。组织本次活动,意在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幼互动等多方面探究怎样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从而达到提高集体教学效益的目标。

一、价值是有效的本质

选择有价值的活动内容是促进孩子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选材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欣赏需要,是影响活动成效的前提。小班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学习新知识又需要在不断的反复下才能理解掌握。这首乐曲改编自歌曲《王老先生有块地》,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咿呀咿呀呦”乐句反复出现,充满童趣,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欣赏需要,小班的孩子肯定喜欢它,这对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是十分有效的。

二、目标是有效的核心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小班上学期幼儿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我确立了能力和情感两方面的目标:

1.能力目标: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这一乐句。

2.情感目标:在游戏情景中感受乐曲欢乐、活泼的特点,并乐于与老师同伴一起快乐的参与游戏活动。

在此目标下,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活动难点定位于: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这一乐句。

三、设计是有效的关键

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大的乐趣,“在游戏中学习”也就成为我们探究有效集体教学的策略之一。在这一音乐活动中,我围绕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在开始部分,我创设了一个孩子们喜欢的森林情景,引导他们开着汽车到森林里跟小动物做游戏,把孩子带入了游戏的氛围。在活动的基本过程中,我又创设了跟小动物学本领、擦汗和洗澡的情景,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在“咿呀咿呀呦”乐句出现时,做出了各种的动作,自然而然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角色游戏法: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可爱的兔子、小牛和小猫的形象,深受小班幼儿的喜欢。在活动中孩子们依次扮演了小兔、小牛、小猫的角色,并模仿这三个小动物的动作,充分感受和表现了“咿呀咿呀呦”的乐句。

3.图谱讲解法:为了帮助孩子更感性地认识整首乐曲,我设计了图谱和小动物形象,通过老师用手指在曲线图上的滑动、动物形象的出现,有效地帮助幼儿感受了乐曲的结构,理解了乐句的规律。

四、过程是有效的途径

教学过程是既“精心预设”又“动态生成”的过程,其价值在于它的“动态”。正因如此,我们强调过程,强调幼儿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追求在“预设”、“活动”、“调控”方面提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1.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整个活动成败的关键,它是为实现活动目标服务的。根据音乐活动的需要,我准备了:录音机、磁带、小动物图片、节奏图谱、钢琴。根据小班孩子喜欢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之特点,我选择了小兔、小牛和小猫形象。简单的节奏图能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乐句的规律,准确的用身体动作表现“咿呀咿呀呦”的乐句。

2.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活动的主要流程为: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倾听感受乐曲寻找固定乐句表现固定乐句结束活动。

2.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以“开着小汽车到森林里,跟小动物一起做游戏”的情景引起孩子的兴趣。

2.2倾听感受乐曲。要让孩子理解并表现特殊乐句,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请配班老师弹奏这首乐曲,并在“咿呀咿呀呦”的地方进行演唱,在我和孩子欣赏乐曲的过程中,为了让孩子听辨出这句特殊乐句,我不时的用眼神、表情和孩子交流,帮助幼儿寻找。

2.3寻找固定乐句。在这个过程中,我以“森林里的小动物出来了”的游戏情景帮助幼儿寻找“咿呀咿呀呦”出现的规律。我巧妙的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动物听到什么的时候会出来呀?”于是我就出示波浪线的图谱,在乐句“咿呀咿呀呦”出现的时候,分别贴上小兔、小牛、小猫的头饰,然后引导孩子发现,第三乐句没有小动物,原来小动物没有听到“咿呀咿呀呦”,为了证实在这个乐句中到底有没有“咿呀咿呀呦”,我请配班老师特意弹奏了那一乐句,通过孩子当场的倾听,使他们掌握“咿呀咿呀呦”出现的规律,最后我对这一乐句的出现规律做了一个简明扼要的总结:这个“咿呀咿呀呦”真调皮,有时会很快出来和我们打招呼,有时等了它好久都不出来。接着又以亲切形象的打招呼动作,使孩子对“咿呀咿呀呦”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2.4表现固定乐句。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以森林里的小兔、小牛、小猫来营造一个游戏情境。在这个游戏情境中,为了让孩子用肢体动作表现特殊乐句,我始终不断的引导幼儿倾听“咿呀咿呀呦”这一乐句,并用夸张形象的兔跳动作、逗牛动作以及猫叫的动作来表现这一乐句。

2.5结束活动。简短的结束活动和开始部分相呼应,我仍然以“开汽车”的游戏情境结束本次活动,并巧妙地将“再见”和“咿呀咿呀吆”乐句再次融为一体。活动在高潮中结束,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使孩子感受到了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也有利于他们对音乐活动兴趣的保持。

五、互动是有效的助推器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既体现了对音乐元素的关注,又体现了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引导,是对新课程下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正确理解。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脸部表情、肢体语言、情绪状态以及身体的节奏动作等,一直感染和影响着幼儿,使音乐活动的价值得到了优化、升华。有时我充满感情的倾听,接纳幼儿的想法;有时我富有激情地总结,归纳幼儿的经验;有时,我又饶有兴趣地追问,刺激了幼儿的想象。

纵观整个活动,老师始终将孩子放在主体地位,是活动的组织者和过程的引导者,孩子们在积极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着,并且体验到了这其中的乐趣!

上一篇:材料的投放要适宜激发幼儿主动探究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之人文性课堂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