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实感让学生走进数学殿堂

时间:2022-07-14 09:17:05

用真情实感让学生走进数学殿堂

摘 要: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积累。他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学现象做出一种解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与情感,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学习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

关键词:数学教学; 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91-001

让学生徜徉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潜移默化,可形成一定的数学修养。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真情实感来完成教学任务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努力。

一、用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中,围绕练习题的难度和涉及的知识面,激活学生的思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目标,注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情景成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与美德教育,让人文情感渗透到学生心灵。如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在课后有意识地出过一道这样的题:有8个香蕉,懒羊羊吃了其中4个,懒羊羊吃了这些香蕉的几分之几?并进行如下引导:(1)如果余下的平均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吃,各吃了几分之几?(2)懒羊羊吃了几分之几?喜羊羊、美羊羊各吃了几分之几?谁吃得多?为什么?(3)如果你是懒羊羊,你觉得这样分配合理吗?你会怎样分配这些香蕉?结果表明:不仅让学生灵活的掌握知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结合现实对试题进行思考,使生活情感在解决试题的过程中得以凸现,增强数学的生机和人情味。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去创设生活情境,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来组织教学,用生活中的或身边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来教学,学生活生生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只有做到这样的教学,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将益智数学游戏融于教学中,让学生乐学

数学游戏是一种非常好的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如何将数学游戏更恰当地融入课堂,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验,这是有意义的尝试,它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使学生得到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如求平均数是数学课堂里经典的一个话题。有这样一道题目:商店用十千克酥糖和十千克水果糖混合成什锦糖。每千克酥糖8元,每千克水果糖2元。每千克什锦糖应为多少元?教学时,我先让孩子自己做,接着说自己的想法。生甲:我是这样算的:(10×8+10×2)÷(10+10)=5(元)。用两种糖总价的和除以两种糖总重量的和,就是什锦糖的单价。生乙:我是这样算的:(8+2)÷2=5(元)。我们以前的老师教我们这样算,即用两种糖的单价和除以2(这里的2表示有两种糖)就可以了。我在教学时,通过共同商讨,最后发挥师生集体智慧,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不仅仅是将数学教学理论知识化繁为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游戏中总结出结论、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而且通过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同时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改变了以往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便于学生对量角的方法步骤的情景式记忆。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不断去发现学生的长处,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是自觉地进行,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利用学科知识的整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植树问题”教学中, 为了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设计了如下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德育教育

从沙尘暴袭武汉引入环境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快速切入课题。

2.合作探究,验证猜想

教学中初步向学生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较为复杂的问题。学生通过猜测、验证、推理等有序的探究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境引入,推理扩展

突破了“两端都栽”的难点后,结合直观的情境,通过推理大胆猜想“只栽端”和“两端都不栽”的情况,并通过课件演示、验证结论。

4.对比类推,系统知识

课件演示从“两端都栽”到“只栽一端”,再到“两端都不栽”的情况,学生直观地体验三种情况的紧密联系,使植树问题的知识系统化。

5.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通过层次清晰的练习,使学生能利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状,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社会调查中,通过具体的调查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小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良好品质。还可以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让学生在探索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让学生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范围内,探索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自主的交流得出合理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索实践,增强与同伴间的交流,共同提出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教学实践中,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甲要完成一项工程,5小时做了工程的5/8,依照这样的速度,还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此项工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每个组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来评定。探讨中:工程法、比例法、分数法等方法都呈现出来,学习在探讨过程中,一方面拓宽了视野,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感到合作的好处。另外,通过这种训练,让自主探索成为他们的好习惯。通过给学生尽可能的空间,让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其获得广泛的体验和感受,特别是对知识探索的历程,对小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成为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和热点。

总之,教学其实是人的教育,教学应当成为师生生命互动的过程。如果教师多从情感和人性的角度去考虑,让每一堂数学课不仅展示出数学的严谨,而且体现出人性的光辉,从学生长远的成长而言,有益无害!

上一篇: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 下一篇:关注学生,更新观念,打造高效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