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美术思维的运用初探

时间:2022-05-25 01:44:38

美术教学中美术思维的运用初探

对学生进行美术思维的培养,并非牵扯素描、色彩与数理化问题。高中美术教学的思维培养是教师在美术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影响所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人文意识、视觉能力、抽象理解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与习惯。这些能力是社会发展所必须要求的,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才是培养艺术思维的意义。

一、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文化理念

美术课程标准最重要的也是其核心意义的便是美术课程的人文性。作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美术教学的人文性提醒了我们,美术教育并不仅仅是普通技巧的学习与练习,其也是文化理念的一种。抓住美术教学的人文性,改变我们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目的便是让学生注意到美术学习的艺术文化特点,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注重汲取不同美术作品的人文精神与其中体现的丰富的文化理念。教师教导学生以美术的思维提高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发展的人文意识。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为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社会、自然之间的联系,在文化理念中认识美术”。这需要教师加强学生的思维引导,帮助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社会相联系,以艺术的眼光看待其他学科,运用艺术思维进行思考。这要求学生除了要从美术的角度来认识美术,更要通过美术的思维学习其他艺术作品中表达的人文理念,以美术的思维角度去看待无际的世界。通过人文气息的熏陶,逐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最终形成浓厚的人文气质。譬如,教师在民间美术鉴赏课中,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范畴与文化的相关性质,从文化的角度阐述艺术与为人的哲理,将文化道德的传授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另外,在教学美术与世界的联系时,从文化角度思考美术,在文化理念的范畴内传达美术的精神,表达出艺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事实表明,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对人文精神的强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般学生对于充满人文精神魅力的美术课程的专注度要高于直白的知识传授。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意识

作为一名合格的艺术创作者,敏锐的感受力与洞察力是其必备的基础能力,这来源于对艺术的必要直觉与敏锐的美术思维。对于这点,教师都有深刻的了解,通过对美术技巧多年的练习,无时无刻不在培养其整体感觉。如素描、色彩等专业技巧十分重视创作的整体艺术感,这不仅是造型的要求与原则,也是作为美术工作者的必备素质。这在所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整体思维的把握能力,了解其重要性并深入学习,最终形成整体思维能力。相较于其他科目,美术对整体思维的要求较高。这可以培养学生对主次矛盾的快速选择能力,以及整体感觉的成形。

通过对整体感觉的不断利用,有助于敏锐地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课程教学中,以直观图与各种美术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对比与联系,形成自觉把握整体的能力。

三、中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

提到美术思维便会联想到形象思维。在形象的了解方面,大多数人都会首先联想到具体的形象物质,而多数学生在艺术作品的思考方面也多由具体出发进行想象。但这并不是美术的根本性质,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美术的根本构成是图形。美术思维的基础要素为点、线、面、色彩、质感等,通过相应结构的组合,最终生成不同的美感设计,这便是美术传达思想的根本性质。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不能用美术语言从根本上看待作品,就无法达到深入了解,只能在作品的表面意义上徘徊,无法把握作品的共通性,并且这种学习难以取得成效。

只有懂得美术的基本语言,学生才能由作品本身的内部构成对作品进行剖析,理解作品的本质。在作品的本质上理解作品的含义,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抽象理解能力——化具体形象与抽象为基本语言。掌握了抽象理解能力,更有利于对文化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

四、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美术的表达在于创作,每一样创作都体现了不同的思想文化。所以,在美术学习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其创新能力,使其在未来的成长中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对各种问题也有着更为宽广的思考。美术教学可以凭借其发散性的创作模式、整体性的创作手段,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利用美术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的思考方式注重学生的图形思维练习,在提高学生抽象理解能力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在美术创作中,不同的图片组合有着不同的艺术色彩,可以给人焕然一新的视觉感受,通过长久的实践练习,学生可以保持敏锐的思维,拓宽其问题思考的思路。发散思维有着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的特征,这是创造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经常对这类美术思维进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上一篇:谈体育教师在心育中的主体性 下一篇:试谈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体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