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今“非主流”现象的服饰文化特征及审美取向

时间:2022-05-25 12:39:21

浅析当今“非主流”现象的服饰文化特征及审美取向

摘要: 对于时下的“非主流”现象,目前未形成权威性的文献记录。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介的相关“非主流”现象的资料,却是繁花入眼。对于“非主流”现象的讨论,出现在任何角落里(新闻媒体、杂志报刊、互联网络等),褒贬各异,争论不休。对于这种“非主流”现象的生命力是不是有拐点,或者会不会产生变化,目前在其未定型的情况下,还有待进一步地观察与研究。但目前国内服饰的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受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本着客观的、深入的原则分析研究“非主流”现象而产生的服饰特征。

关键词: “非主流”现象 服饰及形象特征 审美取向

时下“非主流”现象充斥于新闻媒介、报刊杂志、互联网络等,芸芸丛谈,大家各述己见,对于这个特殊现象,人们也已经把“非主流”现象作为一个群体现象来讨论。“非主流”现象在人们的争论中,表现出来的生命力是时代性鲜明的,是活生生地放在了社会里的。而“非主流”现象的表现形式更多地依赖于人类的发展需求。简单的外在表现形式为对“衣”的要求,“非主流”现象对于服饰的要求有着较强的“个性”的特点。这种依赖性的需要,对于目前国内服装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非主流”现象普遍存在于年轻人中,时间年限模糊一点:80后-90后①,正是年轻人从受教育阶段踏入自我生活阶段②,此阶段带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一种所谓的相对“成熟”与否的阶段,各方面未定性期,在审美层次问题上带有很强的个性特点。在服饰选择需求上,有其相对独立的特点。

一、“非主流”现象的界定范围

(一)非主流与主流的定义及区别。

对于“非主流”现象的定义,可以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这个词语。比较一下“主流”与“非主流”的概念,可以解释为:1.主流的事物,应该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内部或许运动剧烈,但依然遵循既有的规律和法则,结果是可以预见的。比如一条大的河流,总体流向大海,不会因为这个河段窄、这个河段宽,那边水流急、那边水流缓,而产生流向目的地的改变。2.非主流是主流的逆向思维,应该保持它的活力。这个活力不是指其存在与否或正在运行与否,而是指其创造的能力。很多非主流的事物,一旦失去其创造力,尽管其形式仍然是非主流的,也就只有两种结局:消灭或被同化。比如嬉皮士风潮,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历史创造力,就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渐退落。鉴于上述两种概念,对于目前“非主流”现象有一定的客观解释。“非主流”现象有其独特的一面,有着鲜明的时代性特点,也是被社会发展阶段所包容着的现象,同样也是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群体。而无法确切定义或没有定论,则是非主流事物拥有创造力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主流代表的正是社会的发展趋向,人类前进的活力源,社会肌体里的变异基因片断,创造力的所在。从心理上来说,主流总想要确认什么,树立什么,划定什么,保持什么……非主流的创造力往往打破周边环境,大多时候,非主流的主体都难以被大众社会所接纳。非主流是一种体验,而作为一种体验,必然要经过行为主体的感觉思考与行为。那么,较为通俗的说法就是,非主流的东西总能表现出一种个性。这种个性必然是强烈的,否则将湮没于共性中。绝大多数个性种子尚不足以突破自身的谷壳,更不用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以说,个性的表现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所谓个性,似乎又通过言行来表达,言行总要遵行一定的规律和法则。非主流当然不是跟随大众潮流的东西,它另类些、张扬些,或者更确切点说符合我们个人心理的行为。或者超前,或者滞后,但非主流是有转变成为主流的可能的。

(二)培育“非主流”现象的环境条件。

几年前,非主流在“80后”部分人群中异军突起,这可追究为国内最早的“非主流”现象。当第一次听到“非主流”一说时,大部分人联想到的是西方的新派摇滚、新嬉皮士、朋克等次文化元素,很多人第一意识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曙光”,青少年都开始步入文化前沿了。非主流在那个懵懂年代,代表的是一种不成熟的价值观念与自我定位的探索方式。“80后”对于非主流,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理解方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探索方式;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没有出现大规模、大范围、大群体的“非主流”现象,也就是没有形成症候群。到所有人开始聚到一起讨论、交流、相互借鉴,这时第二代“非主流”悄然形成,也就是“90后”的非主流。至此,非主流现象开始群体化、普遍化,打击面广,影响深刻。“非主流”发展至今,被讽刺为一桶西方强势文化市场的“潲水”,而我们不能说它是支流或是逆流文化,所以暂时把它归结为一种现象。

培植“非主流”现象在懵懂中发展的土壤是什么?当今中国人文环境的闭塞与社会环境的开放造成了多重矛盾:历史习惯与历史进程之间的矛盾;主流叙事与盲流叙事之间的矛盾;道德传统与法律范围之间的矛盾;外来文化与传统思想之间的矛盾等。在这种多重矛盾的夹缝中滋生“非主流”现象,犹如在山崖巨石夹缝间生长的植物一样。而多重矛盾的夹缝中滋生“非主流”现象,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可以理解为这就是培植“非主流”现象的土壤。

电脑的“家庭性”普及,网络及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更加增加了社会的信息量,而信息的传递速度不断地在增长着,渗透面向广度延伸,渗透层次向深度延续。年轻人更是在新的时代面前表现很活跃。大量的信息灌输着年轻人的思想,“非主流”从网络上的种种现象当中发现了哥特文化、Punk文化、Hip-hop文化等前沿或是边沿文化的身影,其中又浅显地融合了颓废美学、美学、死亡美学、暴力美学及次文化元素,慢慢显现出了其西方强势文化市场“潲水”的特性。

因此,当培植“非主流”现象的土壤具备,而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等为其提供快速生长环境条件具备之后,“非主流”现象也就逐渐成型。

(三)“非主流”现象的形态特征及界定范围。

我们现在对时下“非主流”现象的群体范围进行界定,首先把界定的范围放在其外在的表现形态上分析。

非主流现象的具体表现存在于三种形态:

1.低级形态。空洞的文字武装和照片、大量的错字别字、穿插语法不通的英文短语再加上泛滥成灾的特殊符号造就了“火星文”③,所谓的“非主流”文字,如不是当事人理解起来就着实模糊。再加上安妮宝贝文体和郭敬明散文写法的结合发挥,让人感到莫名其妙、无病进而空洞无趣。低级形态的非主流的表现,同样表现在图像上。图片以卡通类和“英伦”风情为主,其图片风格取向无非是基于可爱、颓废、、死亡几个题材,同时结合了火星文,可谓“图文并茂”。但处在低级形态的这类非主流人类还勉强能让主流人群接受,目前大部分主流人群已经对火星文产生了免疫力。“非主流”现象中的图文信息和照片则体现出他们对形式主义的追求,所以低级形态并没有过于突出地表现其非主流性。

2.中级形态。主要是低成本的行为艺术模仿行为。经过长期的讨论、交流、相互借鉴,处于中级形态的这类人开始了真正非主流意义上的相互模仿与共同进步。低级形态的所有特征经过他们的提炼与不断实践创新逐渐演变成为“内八字”,即个人影集与个性服饰。“内八字”只是其非主流性与模仿性具体化、形象化的标志之一。网上能够随处下载到的图片处理软件、图片处理教程和遍及大街小巷的名牌A货是他们的非主流生活资料。当模仿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再掌握一定的非主流生活资料,其结果造成的恶劣影响众所周知。中级形态的另一种情况是意识形态非主流性的发展短路和高级非主流生活资料的失衡搭配。

3.高级形态。主要是具体化空虚。这类人过着充裕的物质生活并且有一定的文化认知、艺术认知,但盲目的价值观与自我定位的不明确带来强烈的反叛精神是其行为艺术行为的根源,并且进一步将其精神上的空虚形象化、具体化。这种形态造成青少年的误解与盲从并形成了非主流候群症,表现在对于周围环境的态度是虚化的。

非主流不是指向未来的信念和希望,相反,它只是主流文化中一个无法抹除的存在而已(存在即为合理――黑格尔)。非主流现象是以颠覆主流思想为目标的低级反叛行为。非主流意识形态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个反讽性镜像。

二、“非主流”现象表现出来的服饰及形象特征

针对分析研究“非主流”现象的服饰及形象特征,通过实际的调查手段来获取信息资料。调查表明:笔者在同一些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年轻人攀谈之后,初步了解“非主流”群体着装形象的装扮特征:在装扮上,很多女孩倾向于日韩剧里的服装搭配系列,身穿不讲求款式、质量、品牌,更多的是讲求“个性”鲜明的多彩衣服;无论身材多瘦小通常会把衣服故意穿得松松垮垮,或者穿着暴露,冬天里也只有一层丝袜;裤子穿得低,档较长,给人“短腿”的效果,有些裤腿从上至下逐渐收拢,形成萝卜状,有些则从上宽大到下;上衣长短不一,条纹T恤占相当大比例;有时配大V领外套,这类造型如果拍全身照,通常也采用镜头俯视的角度,力求腿短身长的效果,并做出“罗圈腿”造型。脚上穿的“匡威”④经典款式的鞋或者类似于“匡威”式平底板鞋,并不讲求鞋子的合脚程度,而选择偏大一些鞋码。上述所描述的服饰搭配元素,是在这个群体中一种相对“共性”的搭配元素。当然,这些“个性”鲜明的着装的方式仅仅是代表这群体特征的一部分,而在“个性”中还包含追求“个性”的存在。

在形象上,她们喜欢画烟熏妆的黑眼圈,多涂一点睫毛膏或者用假睫毛来增加眼睫毛的长度,胭脂与唇色不会过分浓艳;发型上,不拘规矩,保持一定的秩序,增加细节部分来显现层次的丰富;而男孩子注重发型的个性鲜明,通常梳着一半长、一半短的头发,也会进行烫发、染发,或者干脆弄个爆炸头等奇异的发型来标榜“个性”的自身形象。他们甚至喜欢在身上“打洞”,耳朵上、鼻子上、嘴唇上、舌头上、肚脐上等并配上相应的耳钉、鼻钉、舌钉等装饰配件,来追求残缺的“个性”效果。

三、当今国内时尚界特定的审美取向与“非主流”现象表现出来的审美取向的关系

目前国内“时尚”与“非主流”现象两个概念在各个媒介的宣传中,同时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国内特定“时尚”的元素中所包含的内容与形式对于“非主流”现象所起的影响,我们不难在各种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介的相关“非主流”现象的资料中所看到。但是当“非主流”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同时也把大量的客观可取的元素反馈到“时尚”界之中,当两者交织运行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互助作用现象出现,两者的关系也就明朗化。

综上所述,当今国内时尚界特定的审美取向与“非主流”现象表现出来的审美取向的关系暧昧且不能急于定论。

注释:

①现在人们通常把公元1980年出生的人,称为“80后”,把1990年后出生的人,通称“90后”作为的群体性的特征来描述,然后某些新闻报刊就把“90后“说成为“非主流”的中间力量,据无所考,在实据调查中,追究“非主流”现象,也同样包括一部分“80后”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姑且在文中提到:“时间年限模糊一点:80后-90后”的说法。

②文中提到“年轻人从受教育阶段踏入自我生活阶段”是针对“由学校走向社会”的概念的模糊性而定的文字。学校做为社会的一部分,人从出生的婴啼开始已进入社会。“自我生活阶段”意思为走出监护范围,在法律上相对独立个体为准。

③据考证,火星文起源于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些上网族,因注音等繁体输入法出现,网友在打字时会频繁出现一些错别字,久而久之,大家都能明白常见错别字的意思。随着《劲舞团》等低龄网游在内地的流行,这种另类醒目的“文字”随着网络游戏等渠道进入内地,得到了“非主流”群体的热烈追捧,并自创了适合简体中文发挥的输入方式。总体来说,火星文由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在以“非主流”为主的QQ群里,用火星文交谈是主流。百度劲舞团贴吧和其他劲舞团论坛里,几乎都是诸如“(韩舞秀)”、“钕孑(小女子)”、“豸苗ル(猫儿)”这样的火星文字。

④匡威(Converse),世界顶级运动品牌之一,也是方兴未艾的全球运动时尚最早的倡导者和最成功的实践者。Converse,创始于1908年,拥有95年的制鞋历史。

参考文献:

[1]丁钢.当前我国高校非主流文化的变迁与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3).

[2]魏小琳.论亚文化及其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03,(11).

[3]武艳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状况及特点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

[4]韦春北.大学校园非主流文化的现象、影响以及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1,(2).

[5]刘军.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新变化的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2004,(3).

[6]邓彦,王萍涛,钟添生.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度研究[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4).

网络资源:

1.百度搜索.baike.省略/view/11222.htm.

2.中国教育网.www.省略/.

3.青岛日报.ribao.省略.

4.维普资讯网.www.省略/.

5.中国知网.省略ki.省略.

6.上海壹周.www.省略/gb/article/390/B/2008 4211038367768. htm.

上一篇:浅析新课改中的高中数学教学 下一篇:从关联性理论看ノダ文的既定性和解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