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经典同化理论的演化

时间:2022-05-24 11:35:10

浅谈美国经典同化理论的演化

摘 要: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和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同化在美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敏感的常被探讨的主题。本文梳理了美国的经典同化理论的演化,主要学者的观点。

关键词:经典同化理论;熔炉论;盎格鲁归同论;“新”的同化理论

一、介绍

第一种是经典同化理论模式。强调社会的向上流动性和同化是齐头并进的。第二种是种族受阻模式。该模式强调在移民向上的社会流动中,学者认为移民的族裔身份,既是一种有效资源同时也是一种阻碍。第三种是多项分层同化模式。该理论模式强调美国是一个多层且不平等的国家,意味着移民可能会在不同的层面上同化。[1]经典同化理论模式长期在美国社会学界占主导地位。其理论认为移民的同化就是其自身和后代与社会融合,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过程,强调移民的同化一定是会产生向上的社会流动性。[2]总的来说,经典同化理论包含了旧理论和新理论的范畴。原有的经典同化理论即包括盎格鲁归同论这样的理论,常常被批评为剥夺移民祖籍国的文化,是一种种族主义的建构。而新的经典同化理论将同化过程着重定义为向上的社会化过程,是一种移民自然而然的向上社会流动的经历。美国的社会学界,正在不断地发展,拓展经典同化理论的体系和内涵,以更适应当代民族多元化、种族的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等的美国。

二、盎格鲁归同论

盎格鲁归同论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最盛行的同化理论。是美国对新移民同化的长久目标。盎格鲁归同论强调每一位来新来的移民必须要保持、支持盎格鲁制度,讲英语,遵守盎格鲁・撒克逊的文化模式。[3]而这就意味着无论移民来自哪个国家、怎样的族裔特点,都必须要讲英语以及接受和奉行盎格鲁撒克逊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作为标准,而使得祖籍国的一切价值观和准则等被摒弃。

可以说,美国的盎格鲁归同论是受到了美国本土主义、种族主义、以及排移民法案共同构建起来的理论。美国的早期大量的贫困爱尔兰天主教徒和德国人涌入美国,其价值观念和核心文化同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价值观,以及福音派的传统相悖。本土主义者开始了大规模的反而爱尔兰天主教徒和德国人的活动。比如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美国本土运动和50年代的“一无所知党”反对天主教,要求更加严格的入籍程序,并将非美国出生的美国人排除出美国的政治体系之外。1882年,第一个有选择的严苛移民的联邦移民法案出台,限制南欧和东欧的移民进入美国。新的本土主义观念认为老移民一代的英国人,德国人和其它民族是有着高贵血统的金发碧眼的北欧人和雅利安人构成的。盎格鲁・撒克逊价值观被吹捧为团结美国,教导低等人的经典价值观念。[4]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化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这场美国化的运动是全力推行盎格鲁归同模式,剥夺移民对祖籍国的文化认同和联系,迫使移民们尽快进入美国以盎格鲁・撒克逊价值观为主的美国社会。同时,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移民法案,都是以来源国配额制为基础。在稍后出台的法案更是使盎格鲁归同理论的的移民同化模式的统治地位合法化,制度化。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但依然有不少美国的学者专家推崇盎格鲁归同理论。著名的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就是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在著作《我们是谁》一书中指出,面对美国国民身份认同问题,美国的分裂危机,他极力推崇以盎格鲁清教文化为基础的美国国民身份认同。他在书中坚定号召美国人参与到美国式的生活中去,学习英语,美国历史,习俗,吸收美国的盎格鲁清教主义文化,把自己看成是彻底的美国人,而非其来源国。[5]然而,美国历来就是一个移民国家,更是一个文化多元,种族民族多元的国家。他本人被批评放大了美国的盎格鲁清教价值观在美国移民同化中的作用,而对其它促使移民融入美国的积极价值观轻描淡写。

三、熔炉理论的形成

熔炉理论也是包含在美国经典同化理论中的。熔炉理论则强调所有人在一个平等的,包容的,分享的社会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熔炉是一个比喻,寓意在美国社会不同种族,民族,团体,阶层融合在一起产生一个拥有共同文化属性的社会。这种理念体现在美国的民族信仰中,用拉丁文表示即“合众为一”。象征着自由,民主和平等。熔炉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

赫克托・圣约翰・克雷夫科尔在其1782年的著作中《一个美国农民的信》 中讨论何为美国人。这可以看作是对熔炉理论的最早的描述。他认为所有的美国人融合成了一个新的种族,发展了新的价值观念,拥有新的思想。美国人是欧洲及其后代血统的一个混合体,在原始广袤的美洲大陆接受了新的思想。爱默生发展了熔炉理论。不同于克雷夫科尔,除了欧洲人以外,他还将非洲人,玻利尼西亚人等纳入熔炉理论所同化的对象。所有的美国人经过熔炼,筛选,最终形成一个无与伦比的新的种族,新的国家,拥有新的宗教体系。艾默生还创造了“熔炼炉”(SmeltingPot)这样的术语来阐述美国移民的同化。艾默生在其“熔炼炉”理论中还强调种族和自然的选择这个要点,他认为美国先天就是一个拥有优生基因的国家。大西洋被看作是一个筛子,只有自由,勇于冒险,虔诚,美国各城市所欢迎的人才能进入美国。[6]弗里德雷克・特纳在19世纪晚期,尽管许多美国学者和历史学家认为塑造美国民主制度的核心在于对欧洲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但特纳却在其书中《美国历史上边疆的重要性》指出,自1890年,殖民时代起,广阔的西部边疆,才是塑造美国民主和美国人个性的关键。特纳认为,边疆就像一个大熔炉,培养了美国的个人主义和进取的精神特质。伊斯雷尔・赞格威尔在《熔炉》的剧本中,也对熔炉理论做了诠释。不同于特纳将熔炉理论用于边疆,他将熔炉理论的背景搬到城市,并且表达了一种美国例外论的思想,认为美国是“上帝的熔炉”。

四、“新”的同化理论

在芝加哥学派之前,社会学是抽象的。在芝加哥学派之后,美国社会学就以经验、实验基础。另外,使社会学摆脱原来主要关注规范的做法,而强调客观应用。

在美国,芝加哥学派是现代种族关系的社会学理论和研究的开创者。其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拥有大规模移民和工业不断增长的芝加哥市的研究之上的。罗伯特・帕克和厄恩斯特・伯格斯对同化做出了如下定义。他们认为同化是相互渗透,融合的过程,在此之中,个人和团体分享彼此的记忆,情感和态度,通过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历史而合并成拥有共同的文化体。[7]帕克认为在一个民主和工业化的社会,民主是不开避免的。他强调在工业化的经济体中,评判人的标准是一个人的能力和天赋,而不是其种族和民族。他相信美国社会会继续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因而各团体和族群之间的界限会逐渐消融,这个社会将更加团结理性。然而一些批判帕克的社会学家认为,帕克并没有指明完成同化的过程到底需要多长时间,也并没有对同化过程的本质的细节描述。因此,根据帕克的同化理论,很难测定同化的程度。二战时期,W・劳埃德・沃纳,利奥・斯罗尔拓展了芝加哥学派的理论,研究了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新英格兰的欧裔移民。他们继承了经典同化理论的核心,指出所有族裔的同化过程都是向前的,只是所需要的时间不同。他们认为欧裔移民的同化时间比其它非欧裔的移民更少。沃纳和斯罗尔认为种族和文化的接收性与同化的可能性有关。他们认为,讲英语的清教徒是最容易被同化的,而黑人则最不容易被同化。他们的假设也被批评为学术罪恶,带有极端的种族主义思想。

米尔顿・戈登在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体系之上,建立了更加清楚,一致性,可操作性强的理论,用来具体分析和评估个体和团体的同化程度。为在移民同化的量化研究中指明了方向。戈登在其《美国生活中的同化》一书中,建立一套具有分析价值的可操作性的概念。他将同化的过程拆解为次一级的七步:文化适应,社会结构的融合,婚姻同化,身份认同的同化,意识中族群偏见的消除、族群间歧视行为的消除和社会的同化。[8]这是在社会学领域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的衡量民族关系的指标体系。戈登坚定的认为中产阶级的白人盎格鲁清教徒的价值观念是美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在戈登的理论体系中,他认为,文化适应是其它六个同化步骤先决条件。戈登的综合分析,点明同化的指标,通过不同的实证研究,测量各族裔和种族的同化程度。他的综合分析,为同化理论的量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自1960年起,专门的精确的可测量的同化理论已经得到社会学家们的普遍认同。在量化方法上,在20世纪70年代,社会学家将注意力从结构融合转向了社会经济融合和空间融合。彼得・布劳和奥迪斯・戴德里・邓肯合著的《美国职业结构》一书就是对社会经济融合的论述。社会经济融合表明,同化和社会流动式密不可分的。总的来说,社会经济的融合等同于中等或中等以上社会经济地位的取得,这种融合是可以通过教育,职业收入来测量的。另外在这个时期,社会学家关注的是居住的流动性。居住的流动性融入是和戈登的结构融合一致的。道格拉斯・马塞的空间同化理论模式将居所对同化范式的重要性概念化。总的来说,社会学家的注意力从文化和人际关系的层面的研究,转向社会分层的研究。[9]

或多或少带有种族主义的观点,经典同化理论今天在美国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词。二战后,美国移民来源国与之前大不相同,1965年以后的移民主要来自亚洲和拉美,这些因素都对经典同化理论的理论构建和运用提出了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社会科学家理查德・阿尔巴和倪志伟发展了新的同化理论。在两人合著的书《重塑美国主流社会》中(RemakingTheAmericanMainstream)从个人,团体和制度层面,发展了同化的因果机制。他们讨论了各种因素的目的行为,网络机制,资本和制度机制的形成,以及族裔的社会动态。有目的的行为动力和网络机制是一种近因的同化,分别是建立在个人和族裔的基础之上。而制度环境的力量是与自身联系较远的同化因素,是发生在制度层面上的。谈到目的性的行动,他们强调移民通过自身的信仰和价值观,受到的激励。而网络机制则是紧密的族裔关系使族裔群体的福利最大化。制度机制则是在主流社会当中起作用,监督和执行国家层面的法规,可有利于移民的向上的社会流动。阿尔巴和倪重新诠释了美国主流社会是通过规则和实践建立起来的一套核心的相互关联的制度结构和组织,弱化了移民祖籍国的特性。[10]

五、结语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的种族、民族、文化多元化促使经典同化理论不断地发展。而旧有的同化理论被批评带有强烈的种族主义色彩,试图剥夺移民们祖籍国的一切特质。而随着1965年以后拉美裔移民的大量涌入,盎格鲁归同论这样的经典同化理论已经无法解释新移民的社会经历。传统的经典同化理论被提出质疑和挑战。而当代的社会学家如阿尔巴以及倪志伟等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经典同化理论,以适应战后移民更加多元化的美国社会。

注释:

(Endnotes)

1.http:///article/assimilation-models-old-and-new-explaining-long-term-process

2.Ibid.

3.MiltonGordon.“AssimilationinAmerica:TheoryandReality.”AmericanAcademyofArts&Sciences(1961):265.

4.Ibid.268.

5.SamuelP.Huntington.WhoAreWe?NewYork,2004..

6.LutherLuedtke.RalphWaldoEmersonEnvisionsthe‘SmeltingPot’.OxfordUniversityPress.1979:9.

7.RichardAlbaandVictorNee.RemakingTheAmericanMainstream.NewYork: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3.

8.Gordon,Milton.AssimilationinAmericanLife.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64.

9.AlbaandNee29

10.ibid.38-57.

上一篇:动画剧本创作教学方法初探 下一篇: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互动教学方式的实践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