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零部件的“多事之秋”

时间:2022-05-24 07:14:26

在机械行业整体下滑的大环境下,机械通用零部件企业挺过了艰难的一年。2013年的第一季度已过,行业的走势渐趋明朗。今年,既是推进国家“三基”(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行业在严峻形势中破局突围的重要一年。对于机械通用零部件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13年可谓是多事之秋。然而,多事并非是不利,只是成长中正面力量与负面因素的角力,在此之后,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或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产业落入缓增低谷

机械通用零部件,是指是以一种国家标准或者国际标准为基准而生产的零件,在行业内进一步细分,又可分为紧固件、齿轮、链传动、弹簧、粉末冶金、传动联结件行业六个专业,是机械制造业产业链中的基础产业,已被列为“十二五”规划中重要的机械基础件产业。机械通用零部件的产业高度和产品精密度,对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十年里,在我国机械行业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通用零部件产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连续多年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目前,我国通用零部件产业不仅门类齐全、规模大,并具有了一定国际竞争力,技术水平有所提升,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技术突破。

在产业规模方面,我国基础零部件企业骨干企业达200余家,年生产总值超过320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基础零部件制造大国。

在国际贸易方面,我国机械零部件企业年出口额逾100亿美元,市场销售额已排在世界前列。产业进出口总值已成为我国机械基础件大行业进出口总值的主体,其进口值所占比例约为80%,出口值约占60%。

技术方面,紧固件、齿轮等专业均有所突破,法士特齿轮公司最新研制的S变速器,着眼欧美市场,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宁波思进机械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速精密冷镦成形成套装备”的研发工作也于近期启动。

然而,我国通用零部件产业多年来大而不强的局面并没有随这些年的发展得到改变,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并且,市场外环境的变化使得通用零部件产业的增长速度放缓,产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2012年这一形势尤为典型。

国际市场仍延续复杂多变的态势的2012年,包括通用零部件产业在内的机械行业面临国内需求增长不足、经济复苏乏力等困局,通用零部件产业的增长速度骤然放缓。

有数据显示,去年通用零部件行业实现生产总值3232亿元,同比增长6.4%,增长率为近年最低;四个季度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6%、4.2%、6.8%、6.4%,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王长明理事长说:“可以看出,行业处于窄幅振荡的缓慢增长态势之中。”

“我国机械工业遭遇了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王长明说,在外需不振、内需疲软的双重压力下,通用零部件行业的销售收入增幅大幅下降,许多企业出现产品积压、资金回收困难的问题。

市场倒逼机制凸显

随着去年四季度制造业运行逐渐企稳,机械行业出现整体回暖,但是通用零部件产业的运行在今年一季度仍不理想,六个专业均显消沉,增长几乎停滞。综合专业统计数据与国家统计局的优先数据分析显示,机械通用零部件行业一季度实现总产值为732亿元,同比增幅仅为0.5%;除了去年一季度增长为负值的粉末冶金专业同比增幅达到6.9%外,齿轮、链条、紧固件、弹簧和传动联接件五个专业产值均处在去年同期水平上窄幅震荡运行。

一季度行业进出口数据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下跌情况,行业进出口均出现负增长。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行业进出口总额为54.6亿美元,负增长达9.1个百分点,降低了5.4亿美元。其中进口额为32.5亿美元,负增长达10.2个百分点,降低了3.69亿美元;行业出口额为22.1亿美元,负增长达7.5个百分点,降低了1.79亿美元。

出口额合计占据零部件行业出口总额的90%的三个行业出口主导专业,除了齿轮出口额为11.48亿美元,同比增幅12.5%外,工业链条出口额为3.16亿美元,同比负增长4个百分点,紧固件出口额为5.41亿美元,同比负增长竟达44.7个百分点。

应该看到,虽然多重因素导致了产业发展的困局,但是困局同时也意味着经验的总结与新思路、新局面的开创。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精密化生产的优势得到显著体现。一些产品转型升级较早、市场细分策略得当、主打高端产品的企业一季度订单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中焕发出一抹亮色。

这一抹亮色,为机械通用零部件的发展指明了前途――精密化高端产品将是通用零部件产业转型的重要支撑点和方向。多年市场经验已经标明,仅靠生产技术含量低的低端产品生存的企业,往往因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而举步维艰,而以研发带动市场为思路的企业,其“高精尖”产品则避免了低端市场的残酷厮杀,即使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也能占据优势。

王长明把这种现象视为通用零部件市场对企业的倒逼机制的凸显:“正是市场倒逼机制,要求通用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必须从速度型转向质量型,企业产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调整。”

从去年全年到今年上半年产业发展的轨迹显示,多年来通用零部件产业超长高速增长的态势已经一去不复返,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自主化程度低的不可持续模式已难以支撑。

业内人士指出,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通用零部件产业都将长期处于中低速增长的阶段,而何时能走出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低谷?一方面有赖于机械行业与国内外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好转,更关键取决于是通用零部件产业自身转型升级的推进程度。

通用零部件的破局之困

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要实现低增长困局的突破,首要做的是清醒地认识到困难和问题。低端产能过剩、高端精密生产不足、产品品质有待提高等,是横亘在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产业发展之路上的三块“巨石”。

“产业大而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是“十二五”规划中对通用零部件产业目前状况的基本判断。

苦练内功夯实产业基础

在王长明看来,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的核心技术乃至生存发展的必须牢牢立足于科技创新的基点之上。

在产业向高端精密方向转型的过程中,已经有一批通用零部件企业走在了前面,六个专业均有一批转型升级产品实现了和国家重大装备、重点工程的配套。而这些技术积累,为装备制造业突破基础件制约做出了贡献,也是零部件产业从“大而不强”向“既大且强”转变的重要标志。正是这些企业,成为了行业整体黯淡的大背景下的亮色。

由宁波思进机械有限公司承担的2013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速精密冷镦成形成套装备”启动仪式日前在宁波创新港举行。冷镦机是用来生产各类标准件、紧固件、异形件的机器。钢材不用加热,直接放到冷镦机里,就会自动“吐”出螺丝、螺栓等,一次成型。据悉,该科技专项将针对汽车、航空航天、发电设备等领域对高强度紧固件的需求,为其装备和工艺支持。在启动仪式上,王长明对这一项目给予了肯定:“这个项目将扭转我国高档紧固件、异形件过分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我国高端制造装备替代进口。”创办于1995年的思进自2006年开始转型生产“冷镦机”后,一直坚持科研为本,已经获得了2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并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12年,公司10%的销售额被投到研发上,当年该公司销售额也达到了1.3亿元,成为了冷镦机行业的“隐形冠军”。在市场萎靡的情况下,一家民营企业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得益于其对研发创新的清醒认识以及在高端产品上上大手笔的投入。

上汽变速箱公司坚持“创新转型”不放松,突破国产自动变速器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批量供货,同时实现了与国际先进开发技术的接轨。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发展迅速,这与其坚持自主创新、产品自主研发的企业自主发展之路是分不开的。2012年,在行业遭遇严峻考验之时,法士特各项经营指标依然保持优良。该公司自主研发推出的S变速器、AMT、AT、客车变速器、液力缓速器、减速机等一系列新产品备在品牌性能上优势明显,也因此打开了市场销路,实现了对国内外市场的快速抢占。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提升产品技术内涵的前提下,开发了集合成套供货的新思路,具体做法为将单一船用齿轮箱产品调整为“打包”产品,这一举措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不仅巩固了欧美等发达市场,还实现了韩国、伊朗、缅甸等新市场的开拓。

在市场不利的情况下,一些企业选择了“韬光养晦”,在管理和思路上进行调整,着力推进精益管理,以期近期降本增效和未来企业发展关系的理顺。一些企业邀请国内外专家为公司管理层作“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的专题讲座,一些企业直接聘请相关专家作为其为公司的业务指导,从战略高速为企业远期规划出谋划策。

“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精益经营”的模式近年来在上海中国弹簧制造有限公司得到了进一步深化,该公司不惜重金,从美国聘请专家担任杰牌传动研究院院长。在“技术就是生命――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团队培养、创新成果转化”的思路下,推动企业在专精的基础上用户整体的解决方案的提供。

长期市场依然看好

近期看看,零部件产业仍无从缓增低谷走出明显迹象,然而从长远看,我国通用零部件产业市场仍具有相当大的潜力,积极因素优势明显。

未来通用零部件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国内。党的十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必将拉动强劲的内需,并延续一个长期的过程,现代装备制造工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必将促进为其配套的基础零部件产业发展。一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拉动内需的政策,汽车、铁路、公路、发电、输配电、环保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都将得到大幅度发展,总体看通用零部件的国内市场需求广阔;二是随着“新四化”的推进,高端设备、信息化产业、农业现代化装备领域都将产生大量的市场需求,机械通用零部件作为这些装备的重要基础件,不可或缺,将在产业链中分得一块巨大的蛋糕;三是由于汽车零部件的“全球化”采购和跨国公司“本地化策略,齿轮、紧固件、链条、弹簧、粉末冶金、联轴器制动器六个专业都会迎来维修和新装汽车市场的巨大需求。

国外市场虽然不及国内市场乐观,但是也有望恢复增长。“十二五”期间,行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市场需求的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长远看来,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减弱,国际贸易有望缓慢恢复,在零部件产业主动调整外销区域的分布和营销比例、营销策略,使出口的结构更趋合理的前提下,预计“十二五”期间,行业产品平均出口增长率约10%左右,而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创新的推进,出口增长率较10%的预计,还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三基”落实的关键之年

2013年已经过半,而通用零部件产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全行业外需萎缩,出口受阻的情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扭转。在整个装备制造业尚未摆脱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国内市场需求也难有突破。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要调整工程机械行业发展重心,将政策面、资金面、管理层、人才资源向基础零部件、基础制造工艺和专业基础材料等“三基”倾斜,培养一批专、精、特的产业基础。

王长明指出,今年同样也是升级转型关键的一年,而积极推进国家“三基规划”(指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是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方向。因此,今年同样也是“三基规划”落实的关键之年。

2013年,是通用零部件产业名副其实的多事之秋。然而,多事并非是不利,只是成长中正面力量与负面因素的角力,在此之后,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或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在推进“三基”规划加快行业转型升级途径上,王长明提出了七点意见:一是支持一批行业发展重点项目,并且在好中取优,不断发现新的有潜力的项目;二是发展一批标志性关键基础件产品;三是打造一批行业知名企业和产品品牌;四是认定一批“专精特”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走上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的道路;五是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六是建设认定一批产业集聚区;七是完善一批公共服务平台。

“面对发展多变的经济形势,企业应坚定信心、坚持发展,沉着应对,逆势奋进。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的具体应对措施,尽量减少因市场疲软和波动对企业带来的冲击。同时,协会也会协调各方对企业给予支持,共度难关。”王长明对于未来产业的发展,依然充满希望,“只要坚持主攻高端、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向,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们的零部件行业还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的。”

结语:“多事之秋”当谨慎应对

面对“多事之秋”,我们应当理智冷静,既看到行业发展的有利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客观加以分析并谨慎应对。

通用零部件,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产业,其重要性毋庸置疑。通用零部件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是到该产业发展的问题,其技术水准和产品品质对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都起到牵制作用。而目前,我国关键零部件仍大量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严重滞后于主机发展,这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向高端精密方向转型极为不利。

因此,国家把通用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升到了战略高度。《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关键制造技术,产品技术水平达到21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这为基础零部件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未来,随着“新四化”的推进,通用零部件市场将出现巨大市场需求,将为产业发展和升级提供有力的市场支持。

不利的一面主要来自于产业自身的薄弱与世界经济局势的不确定。

通用零部件产业在落入缓增甚至负增长的低谷后,短期内难有大的起色,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过去粗放式的高增长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行业唯有顺应国家发展模式大调整,以创新为驱动、转型升级为主线,开创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新局面,才有可能走出低谷,决胜未来。但是,高端产品的研发和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并非一蹴可就,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世界经济仍未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经济局势风云诡谲,走向不确定,受到国外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和配套系统限制,与国际水准有较大差距的国内高端产品很难进入整车或主机配套领域。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另一影响是,造成了国外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抬头,这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市场开拓的困难。

可以预见,虽然有政策的扶持和国内市场的支撑,未来通用零部件产业的路仍非一帆风顺。有业内人士乐观地认为,在政策的扶持下,机械通用零部件产业机遇大于挑战,在未来5年有望实现良好发展。但事实上,利好的政策只是产业良好发展的一个因素,面对政策,产业仍需要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盲目乐观和盲目跟风只会给产业发展带来负面效应,光伏产业遭遇严冬就是前车之鉴。产业发展的根本,在于自身技术和管理的提升,在于市场开拓与深耕。我们期待着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产业在未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但为了这一天到来,首先请让我们谨慎冷静地应对眼下的“多事之秋”。

上一篇:分析模具制造中的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 下一篇:工矿企业异步电机故障保护配置及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