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时间:2022-05-24 06:18:34

谈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摘要: 语文教学在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即语文课堂既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又是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塑造健全人格的殿堂。作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 培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关怀、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功能,以及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这里“人文性”不仅强调语文不是一个单纯的工具,而且强调语文课程对于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其核心在于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人生体验的过程,使学生的学科知识增长过程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达到人文精神的培养目的。

语文本身具有“文以载道”的特点,那么,语文教学怎样实施人文精神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呢?

一、注意正确引导

正确引导是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手段。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风亮节铸成了中华民族的精魂,他们的光辉业绩如日月经天,似江河行地,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在教学中,可结合《过零丁洋》等作品,引导学生歌颂那些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做最高的利益,为保卫祖国而战斗的英雄人物;结合《华罗庚》等作品,引导学生歌颂那些在新旧中国交替时代为国家民族而放弃国外高职高薪的科学家所特有的爱国情怀;结合《邓稼先》等作品,引导学生歌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在科学技术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结合《岳阳楼记》等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结合《与妻书》引导学生学习林觉民为了“大家”而舍“小家”的伟大献身精神……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铭记杰出人物的英雄事迹和杰出贡献,感悟他们巨大的人格力量,在强烈的熏陶和感染中,确立报国爱民的志向。

二、善于拓展延伸

“拓展”即拓宽、展开之意,针对每一篇文章的具体特点,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人文资源,寻找一些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契机,在授课时巧妙拓展,以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如在教授完《藤野先生》一文后,针对鲁迅在仙台经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后决定弃医从文的情节,可设置这样的拓展题:《藤野先生》一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先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点拨:个人的命运或遭遇往往与祖国的命运或强弱息息相关;国民的不觉悟是国家不强盛的重要原因;个人的选择应考虑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这无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时机。

又如教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师生通过分析鲁达疾恶如仇,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等性格特点后,我曾这样借题拓展:假如你是鲁达,故事又发生在今天,你将怎么办?问题刚抛出,发言争先恐后,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意识到当今是法治社会,不能随意打人,打人是犯法的,尤其是打死人;对“镇关西”强占民女之事,应鼓励支持金家父女上诉,让他们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将恶汉绳之以法……这无疑是一种法制观念的渗透。

我们不仅要把文本的人文精神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把这种精神延伸到课堂以外更广阔的教育领域。如学习毕淑敏《我很重要》一文和汪国真的《热爱生命》一诗时,在感受了毕淑敏从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对世界和他人的关爱与责任这些角度来断定“我很重要”及汪国真那种“以痛苦来做砝码,用人生作为天平”,“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的精神震撼和情感共鸣后,我设置了一个延伸环节,将情感进行迁移:在《命运交响曲》的伴奏中,通过VCM播放了一组残奥会图片,进一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强烈触动,因势利导,让学生以“热爱生命”为主题,谈谈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片刻思考后,有学生对青少年轻生这一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呼吁大家珍爱生命;还有学生结合自己的见闻,让大家认识了自己身边那些克服病魔、乐观面对生活的勇敢的人……这些,深深地打动了师生。人文情感,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对生命的关爱、对他人的爱。

又如教《孔乙己》、《祝福》这两篇课文,在解决“他们是怎样死的”这个问题时,我除了让学生了解“被封建科举制度逼死”,“被封建礼教逼死”的传统看法外,提出“他们死于人们的冷漠”这一新观点。因为封建制度、礼教离学生现在的生活很遥远,没有生活基础,他们很难理解,而且没有多大的现实教育意义,但是现在社会上却存在着面对处在死亡边缘的人熟视无暏,不去施救,甚至站在旁边当“看客”的现象,如佛山“小悦悦事件”中的“18个路人”。这些人的“冷漠”无不拷问着人们的道德和良心。因此我们从现实社会找切入点——冷漠的看客现象折射出了目前社会道德的沦丧,人性的缺失。由此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该多一份爱心,多关心他人,而不应该那么冷漠。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样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又丰富了学生情感,健全了人格。

我们不是主张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或其他什么课,而是提倡教师在“授业”的同时别忘了“传道”,使语文课堂既成为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又成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塑造健全人格的殿堂。

上一篇:语文写作教学观对比 下一篇:追本溯源做扩展,有的放矢说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