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亚健康原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5-24 12:37:11

护士亚健康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4208(2009)10-0007-03

医学家把健康称为人体“第一状态”,把身患疾病称为人体“第二状态”,亚健康状态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又称为机体的“第三状态”。此状态下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可能有功能性改变,处理得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研究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较多的流行病学资料证实亚健康在护士中高发。我科现就护士产生亚健康的原因和对策做如下分析。

1 护士亚健康的主要原因

1.1 担心工作中出差错 护理专家认为,护理失误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必然因此而引发各种各样的护患纠纷。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现在护理病历要作为病案存档,把护士推向了举证责任倒置的前沿,护士工作时始终处于一种高度精神紧张状态,而护理管理者在处理护患纠纷中为顾全大局常迁就患方,更严重地挫伤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1.2 社会地位低 由于社会偏见,认为护士永远是医生的助手、患者的“高级保姆”,护士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尊重与承认。再加上职称评定、经济收入问题上的不尽合理,不承认护士的价值,造成护士心理上的不平衡。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情绪。

1.3 与工作有关的紧张的人际关系 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士必须每天面对病人及家属、医生及护理管理者,而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及家属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患关系日趋紧张,再加上量化管理的实施,检查的细化,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过分挑剔以及护理管理者的过多批评,增加了护士工作时的紧张程度。

1.4 人员配置不合理 卫生部曾规定,医生和护士、病人和护士编制比分别为1/2.3和1/0.4。虽然这个标准是26年前制定的,但到现在全国仍只有10%的医院能够达到这个要求。有的医院甚至医生、护士比例为1/1。2001年卫生部对全国12家医院抽样结果显示,只有2家护理人力基本饱和,其余10家医院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平均护理人员缺编率为31.3%。临床编制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以及一些医院为片面追求效益,实际开放床位数远远大于核定床位数,随意的加床导致护理人员不足。另外,护理人员在编不在岗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有的护理人员已从事行政或其他脱离临床护理工作多年,但仍占着护理人员的编制。这样表面看起来护患比例不低,但实际工作中护患的比例就较低。这使本已缺乏的护理资源更显得紧缺,临床护士只能通过加班加时,超负荷工作来完成护理任务。临床护理人员长期处于一种超负荷工作状态,可产生紧张、压抑情绪,工作热情不高。

1.5 职业性健康损害 护士的职业特点决定她们每天都要工作在拥挤的空间,忍受令人不愉快的气味、污物,接触大量病毒,随时面临被针刺损伤的危险,还必须随时应对病人的愤怒、悲伤和恐惧等情绪变化,长期面对患病和意外伤害以及死亡,这些忧伤情绪都会影响护士的精神状况和生活态度。

1.6 护理工作没有价值体现 医疗护理服务工作是一项具有较强专业性、技术性、需要高度责任心的服务工作,卫生服务价格是医疗服务价值的体现。而现在的护理服务价格普遍偏低,如住院输液6元/次,这其中包含了药物的查对、配制、消毒、注射以及巡回更换;对无菌要求十分严格的导尿操作,其收费标准仅为4元/次,还不及一根导尿管的价钱。有很多护理操作无收费标准,如更换卧有病人床单,口腔护理,翻身扣背,T、P、R、BP的测量等都属于无偿操作。如此低廉的护理服务价格在医疗总费用中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护理工作没有价值体现。并给人们造成了护士是医生的附属品的印象。

2 护士亚健康的应对策略

2.1 护士应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亚健康的发生多与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过度疲劳有关。运动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及气血津液的循环,加速机体废物排泄,护士应参加体育锻炼,多做有氧运动。常见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同时应重视饮食调理,每天要进食四大类食物,谷类、禽肉类、蔬果类、油脂类。注意各种食物搭配,不偏食,不吃煎炸的食物。另外护士经常面对电脑,容易疲劳,对保护眼睛、抗疲劳、增强抵抗力,建议可进食含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如牛奶、胡萝卜、猪肝、鸡蛋等食物。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失眠梦多,进食黑米粥和小麦粥有助稳定情绪、帮助睡眠的功效。针对女性的生理特点,每月丢失铁较多,应注意铁的补充,平时应适量进食猪红、猪肝、蛋黄等含铁丰富的事物。保证充足睡眠,切忌长期超负荷、力不从心和过度疲劳地工作,工作再繁忙也要保证没有干扰的睡眠5-6 h/d,要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2.2 心理平衡调试是身体健康最有效的方法 护士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心理健康基础上,只有心理健康了人体各器官的功能才能处于最佳状态。(1)正确对待自己,善于把握和调控情绪,合理使用心理防御机制。如采用转移、合理化、补偿、升华及幽默等方法来控制情绪,自如地实现职业、家庭、社会角色行为互换,形成开朗的性格。(2)事业上有进取心。把自己的人生坐标正确定位,不要越位也不要自卑。(3)正确对待社会,对社会和家庭常怀感恩之情。时时记得回报社会,注重对自身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特别要把那些单调的、乏味的工作做好做出成绩。(4)采取换位思考,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由于护士与病人直接接触的机会多,随时都有可能接受来自病人的许多“不适宜刺激”。护士应避免和消除自己因受挫而产生的心理困扰,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善于学习和积累应付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经验。对病人所表现出的误会、不配合、甚至不礼貌的行为,采取“换位思考”来调控自己的情绪,避免发生冲突。

2.3 关心、体贴、理解护士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要发展。病人是中心。各家医院都非常重视病人的满意度,医院管理部门、护理部对护理工作经常进行不定期调查。但是占有医院职工总数1/3,并战斗在临床一线护士的自我工作满意度有谁关注呢?一个人正向自我工作满意度和愉快的情绪对工作效果和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个自身带有负性情绪的护士能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吗?只靠管理条例、规章制度、经济制裁等是不能培养出合格的服务者的,只有让她们得到关爱,才能让心中充满爱的护士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希望相关管理部门关心、体贴、理解护士,从本质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4 加强人格化管理 当护士承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时,会挫伤其专业自豪感和自尊心,因此医院管理者应给予护理工作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尽力营造宽松、和谐、互为信任的氛围,建立平等融洽的人际关系,定期对护士进行减轻压力的训练,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管理上防范护患纠纷,分层使用各级护理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增加工作成就感。

2.5 注重对新护士的培训和管理 针对新护士临床经验少、基本功不扎实的特点。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和加大护理质量控制力度,锻炼新护士独立工作的能力。护理管理者应避免采取扣罚等措施,要适时的肯定新护士的工作,应用激励机制正确引导。同时。要合理安排班次,新老搭配。由经验丰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保驾”,为新护士减轻心理压力。

2.6 修订相应的护理服务价格 应根据技术难度、劳动强度所消耗的时间来共同制定护理服务价格。与市场价格成正比,体现护士的劳务消耗,如科技、风险责任以及体力的消耗。有了合理的价格标准。才能合理的收费,才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病人才能真正受益。

总之,亚健康状况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易导致疾病产生。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学习和运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可以缓解护士的身心耗竭程度,可帮助广大护理工作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亚健康,减少产生因素,减少疾病产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上一篇: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建议 下一篇:流动人员子女的保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