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5-24 11:53:15

色彩教学之我见

【摘 要】:在基础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以造型基础训练为核心,并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展开的。从学习方法上,它包括临摹、写生、和创作;从表现题材上,分为静物、风景、人物等多种层次与程度。

【关键词】:色彩 造型基础训练 上法古人 印象主义 再现 表现 外师造化 写生 中得心源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076-01

在基础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以造型基础训练为核心,并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展开的。从学习方法上,它包括临摹、写生、和创作;从表现题材上,分为静物、风景、人物等多种层次与程度,下面我就从色彩教学与训练的方法上谈几点体会。

一、上法古人――用心感悟色彩文化精髓

上法古人,即向前人学习作画的方法,向前人学习,就得先了解色彩的艺术领域,谁是我们的前人?作为美术基础教学的色彩是舶来画种,从西方传入中国,属于西画范畴,西画的色彩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到现代主义甚而后现代主义,形成一套完整的色彩理论体系,其中印象主义把西画色彩推向了成熟的高峰。画家们以近代科学为支柱,借助几何学、光学成果,实现了绘画色彩的登峰造极。国内美术院校色彩教学一直以研习印象派色彩作为重中之重。我们进行色彩基础教学当然也不例外,要先向他们学习,拜他们为师,认真研习他们的作品。如从莫奈的《日出印象》中,去感受色彩生命的流动,感受那跳动的笔触所奏出的铿锵节奏;从塞尚的《静物》,领悟“现代绘画之父”科学的态度与厚实、严密的造型风格;从凡・高的《向日葵》中,感受他那火热的激情与奔放的个性。这样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色彩的真实意义所在,认识到色彩写生不等于真实再现客观世界,而是作者用心灵与现实的对话,用画笔抒发自己的情感。

当然要想更深层次地向他们学习光欣赏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有目的地临摹一些大师的作品,真正学会他们用色彩造型的手段。临摹是取法的有效手段,能快捷、迅速地掌握前人的绘画技法和色彩运用方法,在了解构图结构规律和学习色彩调配等方面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写生和临摹有机结合能促进学习者的快速进步,也是学生走向艺术成熟的必由之路。

二、外师造化――品味自然物象,揣摸色彩写生方法

造化即自然,大自然是我们每个美术学习者必拜的老师,也是最高明老师,我们要想在艺术领域里脱颖而出,潜心向大自然学习是我们必然的选择,色彩存在于自然之中,我们可以从物体的形、色、光几个因素中去寻找色彩的规律,这在我们教学中又叫做写生。

色彩写生教学目前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从色彩直接入手,即暂时抛却物象,眼前看到的就是色彩,不考虑物体的形体结构,把看到的色彩画到画面上,强调色彩本身的调配和丰富性,强调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等方面的对比关系,这些训练之后再逐步强调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与具体物象的对应关系;二是从单色素描造型入手,利用素描造型手段先解决具体物象的写实造型问题,之后再转入色彩诸因素的训练,有了素描造型基础,再把色彩的明暗、冷暖、纯度等因素按照光色理论就位到素描的各明暗调子之中,从而完成造型到色彩的过渡。在教学中,我习惯于上述第二种入门教学法,即从单色素描造型入手。

初期写生可采取由简单静物的组合开始,以后再逐渐加深写生内容。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单色素描开始,也就是用画色彩的工具画素描。单色训练要求:一、树立整体意识;二、掌握用五调子塑造体积的方法;三、掌握用虚实体现画面空间的办法,注意前后关系造成的虚实变化。以上三点是基本的入门要求,一般以短期作业为主。适度的单色训练后转入色彩训练,因为有了空间体积的素描达标训练,色彩训练之中就主要强调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与物体上明暗五调子的对应关系。教师在组织安排各个阶段的写生训练时要因材施教、鼓励独创,可以尝试把各种各样的静物摆放在静物台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画面的需要进行选择组合,使构图、色调以及画面艺术效果等方面都能体现出学生个人的意图和情趣。

三、中得心源――升华知识,独树一帜

中得心源,是学习者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对所学知识在思想认识上质的改变,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表现欲望,即有了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创新并不是复制、模仿,而是要认识自我,找到自我的艺术个性,通过主观思维和不同的表现方法创造出标新立异的艺术作品,在色彩基础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探索运用不同的技法、不同的工具、材料来进行创作,在静物摆放上要进行有意识的设计,以表现静物所体现的内涵和情趣。学生作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过程,不同的构图以及作品中一些装饰性艺术语言的运用,偶然的肌理效果、一个笔触、一个色块的运用和不同的组合方式等,都是创造的体现,教师要不断探究学生创作和欣赏作品的方式以及心理态度,组织启发性讨论,使学生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完成客观物象到艺术创造的过程。超越客观、超越逻辑,把朦胧中的、无意识的、偶得的形态,变为有意识的、必然的独特形态,并使之达到理想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摒弃条条框框,自由发挥、大胆创新,对有创意的表现应给予鼓励。这个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从而使色彩教学获得一个质的飞跃。

总之,“上法古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仅是学习中国画艺术的法宝,也是学习色彩的根本指导思想,认真领悟其中道理,会让我们在艺术的道路上少走弯路,顺利完成色彩课程的学习任务。

参考资料

[1]《色彩》远宏 张桂烨箸高等教育出版社

[2]《色彩构成》 赵国志箸 辽宁美术出版社

[3]《色彩基础》孙化一箸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4]《艺术学概论》 彭吉象箸 北京大学出版社

[5]《外国美术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教研室编箸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江苏高考新方案下的高师化学专业课程设置研讨 下一篇: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