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校园文化的含义与发展现状

时间:2022-05-24 11:21:24

信息化校园文化的含义与发展现状

[关键词]信息化校园文化;含义;发展现状

一、信息化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不是一个新课题,但它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为只要有学校,就必然有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建立在物质文化之上的非物质文化,是一种精神、素质的凝练与提升。校园文化不是靠金钱打造,而是依赖于集体智慧的营造。

教育技术学专家桑新民认为,信息化校园文化包括三层含义:首先,是表层文化,比如学校的校园网站的形象、特色、风格,学校信息化的设施和环境。其次,深层文化,信息化资源建设以及管理人员的信息化领导力、师生的信息化素质。最后,是制度文化的创新,比如数字化校园的结构、功能、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信息化校园文化的发展现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诗人岑参的佳句,今天成了全国各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的很好写照。随着全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知识经济”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借鉴高校经验,充分借助现达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在中小学校建设数字化校园,以实现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这已成了基础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经过几年的摸索、积累、交流、促进,全国各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初具规模,不少学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很好的效果。总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概括:

(一)硬件环境得到改善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是数字化校园的底层结构,是保证数字化校园各项应用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所以改造和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首要任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完善了校园网建设,基本建成了千兆主干,百兆到点的校内网络环境,通过宽带连入了因特网,为师生融入信息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

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办公、教学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基本实现了教师每人一台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移动硬盘、笔记本电脑等成了常用的办公设备;教室里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变成了由电脑、投影仪(或背投电视)、功放、实物展台、DVD等组合的电教平台,有些学校还在教室里安装了利于师生教学互动的电子白板;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改造成了由先进仪器和电脑组成的功能探究室;英语教师每天可通过校园广播系统向自己授课班级播放听力材料来进行听力训练;老师们可通过登录校园网点击视频点播来观摩自己和同事们的上课视频……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办公条件、教学条件的提升,也为教育教学的革新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二)软件环境数字化程度大大加强

如果说硬件设施是数字化校园的躯体,那么,软件环境就是数字化校园的灵魂。只有躯体和灵魂有机结合,才会有数字化校园强大的生命力。

在所有的数字化校园中,软件环境的开发与建设得到了足够重视。大部分学校在进行软件环境规划时,将原有的各个信息孤岛进行有机整合,开发了信息管理平台,采用单点登录方式,实行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统一的权限管理。每个用户访问校园网内所有资源只需经过一次认证。

数字化校园建设变革了以往落后的办公模式,使之充分依赖信息技术与网络,由以往的人工模式转变到网上办公、无纸化办公的智能模式。学校的所有会议通知、校历周历、公文流转全部通过学校信息管理平台来实现;教师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校内邮箱发送邮件来进行;学校办公室要统计全校教职工请假情况,只要点击“请假统计”,就可以列出本学期全校教师的请假统计情况。……现在,很多学校老师们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上网登录校园信息管理平台,查阅学校工作安排、通知、公告。当有工作需要自己处理时,信息管理平台的“提醒”按钮就会自动闪烁并伴随“嘟、嘟、嘟”的提示音,提醒用户注意。无纸化办公系统的应用,大大简化了学校工作的烦琐程序,提高了学校的办公效率,使整个学校的各项工作高速运转。

(三)师生信息化素养有了显著提高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电脑、网络成了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QQ通讯工具、e-mail、搜索引擎、OFFICE套件等应用软件成为了大家相互交流的工具。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及校内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培训,师生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创新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信息伦理道德意识进一步强化。师生们信息素养的提高体现在课堂内外的各种场合:各学科教师利用网络教室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教师引导学生们对所学知识如何进行学习,学生们则以小组方式自主地利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上寻找资料进行学习,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研究性学习,上网查找资料,通过QQ进行实时的沟通,相互通过电子邮箱进行资料的提交;部分学生具备了较高的信息技术技能,制作出了水平较高的网站和flas作品,体现了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收稿日期:2010-09-14

上一篇:浅析现代装修的超前意识 下一篇:适时转变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