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时间:2022-05-24 11:07:52

试论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摘要】数学教学本质上即是教给学生前人给我们构建的一个个数学模型和怎样构建模型的思想方法,以使学生能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基于对数学建模内涵及数学建模基本操作过程的简介,阐述了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 创新意识

小而言之,数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都是以各自相应的现实原型作为背景而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各种数学公式、方程式、定理等等都是一些具体的数学模型。大而言之,作为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数学建模有着与数学同样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以前创立的欧几里德几何,17世纪发现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都是科学发展史上数学建模的成功范例。

一、数学建模的内涵

数学的实践性、社会性意义体现为:从事实际工作的人,能够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及数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他们每天面临的大量实际问题,并发现其中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关系或规律,并以此作为指导与解决问题的基础与手段。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关系或规律”可称之为数学模型,建立这个“关系或规律”的过程即数学建模。

从定义的层面上来说,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从定量的角度出发,基于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符号和语言,把实际问题表述为数学式子,即数学模型,然后用通过计算得到的模型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这个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

二、数学建模的操作过程

数学建模的操作过程包括七个渐进及循环的步骤,即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模型检验模型应用。

其中步骤一、模型准备,即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步骤二、模型假设,即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的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步骤三、模型建立,即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划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尽量用简单的数学工具)。步骤四、模型求解,即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做出计算(或近似计算)。 步骤五、模型分析,即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步骤六、模型检验,即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进行解释。如果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差,则应该修改假设,再次重复建模过程。步骤七、模型应用,即应用方式因问题的性质和建模的目的而异。

三、数学建模对中学数学教学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经过十年来的数学教育,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基本数学理论知识,但是接触到实际问题却常常表现为束手无策,灵活地、创造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数学建模的过程,正是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数学建模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语言,也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全面认识数学及其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

传统教学法一般表现为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输式的教学,强化数学建模的教学,可极大地改变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扮演的是教学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由于要求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报告、答辩或争辩,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根据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知识不能简单的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知识建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提升。

3.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建模没有现成的答案和模式。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小组队员的讨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数学建模本身就是给学生一个自我学习、独立思考、深入探讨的一个实践过程,同时也给了那些只重视定理证明和抽象逻辑思维、只会套用公式的学生一个全新的数学观念,学生在建模活动中有更大的自主性和想象空间, 数学建模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实际问题不是单个人所能解决的,需要众多人员共同合作完成。数学建模的的实施往往通过组建多人团队来完成。建模团队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他们既要明确分工,各尽所能,又要密切配合,集思广益,只有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努力,集体攻关,才能取得正确的答案。因此,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相互学习、积极合作、集体攻关的合作意识。

上一篇:二轮复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中学生物中的颜色反应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