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案与地理教学

时间:2022-05-24 08:19:00

浅谈学案与地理教学

“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经过几年来全市教师的辛苦探索与实践,已经日趋完善。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有收获,但也有困惑,现结合自己的认识与实践,并结合“地图的阅读”第一课时学案,谈谈我的看法:

一、学案的出现,有以下优越性

(1)推动集体教研,提高教师水平:每一份学案都是学科组所有成员群策群力,经过多次讨论、更正、补充才最终形成通案的。“学案”的备课方式,使集体备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疏通教材,不断创新教法学法,促进了学科组业务水平的共同提高。

(2)目标具体化,学习针对性强:学生通过学案中的“目标导航”就可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学案”中问题的出示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具体,学习更有针对性。如“比例尺”这一知识板块,通过问题的出示,学生会明白其目标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的目标:①比例尺的含义,②比例尺的公式,③利用公式计算,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现形式及互换,⑤比例尺的大小比较,⑥比例尺的选用。然后,根据学案中的提示,逐一掌握。

(3)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地理课本知识点多而杂,学生学习时感到无从插手。学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表现在学生可以根据学案进行预习,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没有预习习惯的同学,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4)学生参与性强,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依据学案的活动设计,积极动手做,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参与性很强,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大部分知识能即时消化、理解,自然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5)知识当堂检测,问题即时补救:学案最后设有当堂检测小练习,学完本课知识之后,及时进行检测,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当堂补救。

(6)再现情景,提高复习效率:我们的学案是老师们经过多次磨合提炼出来的。将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还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效果。

实施“学案导学”以来,我发现学生登台展示自己的多了,课堂上说得多了,课堂上的问题多了,问题的解法多了。教师说的少了,听的多了,看的多了,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学生装的弊端。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

当然,细看学案,编写方面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共同探讨提高。仍以“地图”学案为例谈几点:

(1)学案中问题的设计缺乏层次性:针对初中生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案中的问题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层层递进,便于学生理解。

(2)忽视学法指导:如:【学法指导】图、文结合,动手量算,引导学生理解记忆。

(3)辨别方向:①一般方法: ,②指向标法: 。③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 。纬线指示 。

本课重点兼难点知识――关于如何用指向标和经纬网来确定方向,学案只是列了几个填空让学生来填写,旁边并没有对如何定向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这样,难点如何突破根本体现不出来,学生没有获得具体的方法传授。这样的学案变成了空案,其导学功能自然也无法展现。设计学案时,教师一定要细细想好,哪些知识比较重要比较难理解,这里如何给学生以指点,让他们从哪些方面进行科学分析,把这些话写在旁边,这就是方法指导。

(4)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提示:可以先将不同形式的比例尺转换成分数式的,然后根据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进行比较。

三、习题选择太随意,且针对性不强

如目标导航中把“能用比例尺量算距离”确定为重难点,而诊断评价中却没有这方面的题。另外,有些学案还存在习题量大的问题。对疑难点知识相对集中的章、节,如果习题太多,我们可将习题进行分级、分类,用不同的符号做上标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选做,从而使每位学生有所得。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味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地理学习兴趣。

以上,是我以“地图的基本要素”这节课的学案为例浅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和帮助。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案编制水平会越来越高,让我们的学案日趋科学、完善,让学案在地理课堂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的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上一篇:浅淡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下一篇:让梳理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