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动态管理制度的应用

时间:2022-05-24 06:03:56

企业风险动态管理制度的应用

摘 要:加强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规避现有的管理风险,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风险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风险动态管理制度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风险;动态管理制度;应用

风险动态管理是近几年新兴的一门管理学科,它是指对企业在各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估和处理,使企业的风险降到最小,保证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风险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国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专业的人才,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还不是很完善。因此我们要加强企业风险动态管理制度的建设,让其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一、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

风险管理最早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一门管理学的新兴学科,逐步的传播到加拿大、欧洲等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于风险认识和重视程度,他对于企业的风险管理有一定的效力。我国的企业风险管理发展较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才注意到风险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的风险管理理论还不是很完善,缺乏一定的实践基础,因此我国企业的风险意识还有待加强。

企业对于风险意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我国也不断加大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现阶段,我国形成了较完善的企业动态风险管理理论体系,从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出发,积极的进行各个生产阶段的风险管理。但是我国的风险管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由经济体制和历史原因造成的,我国的风险管理工作长期由政府负责,只是在少部分的银行和保险公司承担风险,多数的企业没有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这表明我国风险管理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只是在理的基础上,在少数的企业进行尝试,这远远不能发挥风险管理应有的效果。对于风险管理体系,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实践经验不够,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就不能促进风险理论的改进和完善,因此,要将企业风险理论多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的补充、改进理论知识,促进我国企业风险动态理论的不断完善。

二、我国风险动态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一)风险管理动态理论框架的构建

风险管理动态理论的构建是对风险识别和确定风险的来源的确定,风险识别是指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风险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判断,分别确定风险的类别和性质。确定风险的来源只是根据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进行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判断。风险可以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静态风险与外部的经济环境没有关系,是由自然力的不规则运动或者是人们的错误认识造成的,静态风险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预见的是,提高人们的意识可以有效的避免静态风险。动态风险的发生与经济环境和国家的宏观政策有很直接的关系,当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或者是国家进行经济调控时,企业容易发生动态风险,其发生一般是不能预见的。

针对企业发生的风险要进行合理的评估,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判断各项风险会对企业产生的直接的影响,并合理的估计风险产生的概率,找出问题,合理的规避风险。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自留是有效的规避风险的几种措施,合理的利用这几种方式,让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企业风险动态管理框架的构建

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要根据风险容易产生的因素进行综合管理,建立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营造严谨的企业氛围,让企业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进行企业动态风险管理体制创建时,首先要明确董事会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董事会是企业的管理者,企业大多数的决定都是董事会制定的,董事会要真正的把这件决策落实起来,安排专门的部门负责,要在全企业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正确的认识企业风险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另外也要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促进全员否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的体系中来。其次,完善企业的机构设置,增加风险管理部门,并定期的组织本部门人员培训,提高该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鉴别风险的能力,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可以灵敏的反应出来,在平时的工作中多总结经验,有效的将风险的损失最小化。最后,要建立严谨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由于风险的发生存在不确定性,要想减轻风险就是减少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减少企业的损失,让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三、结语

企业风险动态管理模式将企业的不确定性作为连续的过程来考虑,它不仅将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化、制度化,同时还将企业的风险管理融入日常管理中,并体现到企业的各个制度层面上,其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现代企业面临着许多高度不确定性因素,实现风险的动态管理可以更好地支持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陶,文理,孙超平,魏剑波.五位一体的中小型民营建筑企业风险文化建设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5(09).

[2]李文娟,周建亮,陆建忠.我国国际工程公司核心能力分析与评价[J].建筑经济.2015(04).

[3]高宝新.浅谈银行支持城镇化建设项目风险管理[J].工程经济.2014(10).

[4]王路飞,王莉飞.建设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4(07).

上一篇:电缆绝缘穿刺线夹的施工应用 下一篇:如何引导幼儿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